美文网首页亲子教育亲子教育读书
陶行知:“喂鸡吃米”式阅读可能毁了孩子!

陶行知:“喂鸡吃米”式阅读可能毁了孩子!

作者: 书果星球儿童阅读 | 来源:发表于2022-10-14 14:23 被阅读0次

    陶行知先生非常善于演讲,他的语言幽默风趣,生动形象,谁听了都会被他深深吸引,为他演讲中强大的逻辑力量所折服。

    在他一生无数次的演讲中,有一次别开生面的演讲,更是令人拍案叫绝,直到今天仍然令人回味无穷。

    那是陶行知1938年在武汉大学做的一次演讲。

    那一天,大礼堂里挤得满满的,不仅全校师生都来听,连附近学校的师生和各界人士都闻讯赶来。

    他们都知道,陶行知先生是著名的教育家,都想来一睹他的风采,并听他说些什么。

    会议开始后,有几位先生先后上台作了演讲。轮到陶行知时,会场上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只见他不慌不忙地夹着一个皮包走上了讲台。他戴着眼镜,穿着西服,未曾开口,先向全场扫视了一遍。

    大家屏息凝神,都望着他,等他开口说话。有的人还打开速记本,准备把陶行知讲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

    出乎大家意料的是,陶行知并没有讲话。他从包里抓出一只活蹦乱跳的大公鸡。公鸡喔喔地乱叫。

    台下听众一个个目瞪口呆,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接着,陶行知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他左手按住鸡的头,逼它吃米。鸡直叫不吃。陶行知又掰开鸡的嘴,把米硬塞进去。鸡挣扎着仍不肯吃。

    陶行知轻轻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几步。只见大公鸡抖了抖翅膀,伸头四处张望了一下,便从容地低下头吃起米来。

    这时,陶行知说话了:“各位,你们都看到了吧。你逼鸡吃米,或者把米硬塞到它的嘴里,它都不肯吃。但是,如果你换一种方式,让它自由自在,它就会主动地自己去吃米”。

    陶行知又向会场扫视了一圈,加重语气说:“我认为,教育就跟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们,他们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去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但是,如果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么,效果一定会好得多!”

    陶行知讲完,把公鸡装进皮包,又向大家鞠了一躬,说:“我的话讲完了。”便退下场去了。

    听众们一时还没有反应过来。

    但只是过了一会儿,会场上便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很多人边鼓掌边喊:“好!陶先生讲得好!讲得好!”

    故事中陶行知先生的“逼鸡吃米”,我们发现,如果你逼鸡吃米,或者把米硬塞进它的嘴里,它都不吃。但换一种方式,让它自由自在,它就会主动地自己吃。

    由此我们想到,其实阅读不就和喂鸡一样吗?硬逼是读不好的,即便读了,也是不情愿的,即便读,也是浮光掠影,不会留下深刻印象。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孩子宁愿守在电视机、电脑、手机前消耗时光,也不肯静下心来好好读书,对老师布置的课外阅读任务很多时候也是应付了事,他们感到被迫阅读,缺乏了阅读的快乐感。

    只有真正感受到阅读趣味,品味到阅读喜悦的孩子,才会将“要我读”转化成“我要读”,才不会出现“逼鸡吃米”的困境。那如何让孩子趣味阅读呢?

    01

    声情并茂的讲故事、改编故事

    喜欢故事是大多数孩子的共同特点,从讲故事入手,让孩子在趣味盎然的故事中,体验寻觅书本知识的快乐,阅读兴趣也会油然而生。

    如果可以在父母和老师引导下,将书本中故事情节改编,甚至表演出来,这就不旦激发了孩子想象力,阅读的书本也会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孩子也更容易爱上看书。

    02

    利用书中插画,引导想象力。

    插图是课外书的“第二语言”,是孩子阅读的一部分。

    尤其是低年级孩子,对插图的兴趣可能更高于对文字兴趣。这时,父母就可以充分利用书中的插图,引导孩子想象。

    比如《大卫,不可以》中大卫行为的插图,让孩子讲出为什么“不可以”,大卫应该怎么做?甚至可以让孩子自画或改编书本结尾,让插图“活起来”,也能激发孩子对书本的好奇心和期待。

    03

    用音乐渲染情境,感受阅读之美。

    孩子课外阅读时不同变换的形式,可以让孩子保持对阅读的“新鲜感”。

    不妨播放适合此书背景的音乐,或者给孩子提供相关的视频片段,让故事背景情节更加的生动立体,孩子也更易深入到故事情节中,感染到书的意境和思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陶行知:“喂鸡吃米”式阅读可能毁了孩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ucc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