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歌注》读书笔记
本文参加“疏食遨游客老师”主办的“红楼读书营”(第一期)活动“,欢迎大家积极报名,共品红楼。
这是一曲关于解脱的悲歌,每一句词都渗透着作者的血泪史和辛酸泪。每一个字都透射出满腔的怒火,及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怒!
它是一篇旷古不变的绝唱,是对封建枷锁的呐喊,是对现实藐视的彷徨。
飞花流逝、心乱如坟、春去人倦、遮花憔悴!
红楼梦(第一回)中《好了歌注》是对《好了歌》的诠释和抒发。其中,“好”就是“了”,“了”就是“好”。“好是解脱、了是了断”。“注”就是告诉读者红楼梦的成因、框架、故事、走势、结局等一系列信息。
有人说:“曹雪芹先生只完成了80回,没有写完此书。”还有人说:“此书在前80回就己经写完了,因为,前面己经安排好了每一个人的结局。”
因此,《好了歌注》又像红楼梦的另一篇序。作者想通过这篇序告诉人们:“一个旷世不变的道理和规律”。
谁有陋室的迷茫,富贵的床,枯草倒杨,歌舞的场。这是贫与富转场中的回响,是对比中的哀伤。
什么脂正浓、粉正香?这是时间和空间的变换,早已蛛丝结雕粱,还谈什么绿沙糊蓬窗,早已烟消云散。两鬓又成霜。往日富贵无双,今日枯树挨墙,公子成乞丐,小姐落风尘。道德的沦丧,一代不如一代,这是严峻的现实,这是肩上的枷锁。
这是一首赞歌,咏唱着千百年来人们的向往,述说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痛苦衰伤。
作者用宿命论的方法,来排解心中的烦恼和苦闷。却乃显得那么伟大和辉煌。
所谓旧人故去、新人来,逢场作戏,甚荒唐。
曹雪芹老先生早已看破红尘,心有所想。这是作者的精辟感悟和心得,虽略显悲观,却物有所偿。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时光流逝眼飞花,往日今昔各不同
莫见红尘为难处,只羡鸳鸯不羡仙!
虽然作者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但今天看来。仍然适用于社会的各个行业和各色人等。伟大之处便在于此。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可以肯定,相信大家都明白,曹雪芹老先生也未曾想到会有一个没有强盗土匪的社会,展现在红楼梦的面前。
尽管当初那些不满足官职大小,最后只把枷锁扛。昨天还一贫如洗,只有破袄难以御寒。今天却大富大贵,紫蟒都嫌长。
因果报应,周而复始,大千世界,滚滚红尘,又有几人能看破,又有几人能脱俗呢?
人生如戏,一场接一场上演着,你刚卸妆,又该我登场。曲终人散后,蓦然发现,自己忙忙碌碌一生都是在给别人缝制嫁衣,白忙活一场。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最后一段的解读,不如用曹雪芹老先生在红楼梦中的二首诗来诠释,便更为贴切。
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希望读者在读红楼梦时不做“憔悴人”,“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心平气和去生活,积极努力品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