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文《表情》原载《温州日报》和《新华副刊》,入选《河南省郑州市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的“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部分。
吸引我的是出卷者在文后设计的几个思考题,挺好玩的,不管怎么样,至少可以说明出卷者是比较认真地批阅过此文的。
附文来自于百度文库。
附: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表 情
文\ 杨聪
母亲突然声音沙哑,说话吃力,我急忙带她去医院。
挂了号,我们找到了“耳鼻喉科”。一进门,就看见有两个医生在坐诊。前面是中年女医生,满脸笑容,一直忙个不停,身边已经围了很多病人。后面是年轻的男医生,表情淡漠,动作迟缓,身边只有三四个病人。我原以为女的是“主任医生”,可是在她的桌头和衣服上都找不到“主任”的牌子。我想,她大概也不是什么“主任”了,要不,最起码也是独自一间诊室,挂号单和费用也会与普通门诊不同。
我偷偷地问身旁的人:“这边人这么多,你们怎么不去给那个男医生看呀?他空闲多了!”其中一个不屑地瞅了瞅我,小声答道:“那你怎么不去他那边?大家都争着找这位女医生看,说明她看得好!”“就是嘛,你喜欢就过去好了!”另一个也搭腔了。我本是想探听一下女医生是否有什么特别之处,现在听他们这么一说,我倒在心里暗暗发笑,哎,这些人呀,基本上都是从众心理在作怪。我决定让母亲给男医生看,因为只要把病历卡递过去,很快就能轮到。可是母亲却悄悄地说:“还是给女医生看吧!”我劝道:“那要等好久,我怕你等不住啊!”“反正来了,等就等吧,你看这么多人都有耐心等她看,再说她年纪也大些,应该比男医生有经验!”母亲又贴着我的耳朵说,“我一看见她微笑的样子,心里就塌实,那男医生一直唬着脸,好像我们欠他债一样,要是吃他开的药,我心里都不安稳……”于是,我们就坐在走廊上等着,临近下班时才轮到,而此时的女医生也有些疲累,只用了三四分钟就询问了母亲的病情,开了药,并嘱咐下周再来复诊。
吃了一周的药,我问母亲有好些了吗?母亲说哪有那么快呀,才看第一次呢!复诊时,和上次一个样,女医生笑容可掬忙得不可开交,男医生空空闲闲老拉着脸。我说:“又要等好久,这次找男医生——”“这个看一下,那个看一下,不好!”母亲打断了我的话。终于轮到了,女医生又是三四分钟开了药,仍然嘱咐我们下周再来复诊。
又过了一周,母亲的症状还是老样子。我有些耐不住性子了:“妈,还是换个医生吧,要不换个医院也行!”母亲沉默了片刻说:“怎么能半途而废呢,再看几次应该会有效果的!”
第三次过后,母亲的症状也没起色。第四次因家里有事迟了一天去,恰逢女医生轮休,母亲本想马上回家,经我再三劝说,才勉强给男医生看了一次。
回家吃了两天的药,母亲突然有些高兴,说喉咙舒服多了。三天后,症状就逐渐消失,我想让母亲再去找男医生看看,巩固一下疗效,可母亲却说:“没事了,你听,我声音不沙哑啦!”果然,过了半个月母亲就完全康复了。
那天,母亲叹了口气,有些惋惜地说:“早知这样,一开始就应该给男医生看,也省得跑好几趟路,吃好几次药。我就觉得奇怪,那男医生咋就一直不微笑些呢?”
“大概找他看病的人很少,心里郁闷吧!”我说。
“可总是拉着脸,找他的人不是更少了吗?”母亲又是惋惜地摇着头。
是啊,要是在郁闷时,还能保持着微笑,是不是工作的状态也会因之而有所改变呢?或许,人与人的差别,有时就在于一个小小的表情吧!
【选自《新华副刊》】
(1)下列各项对原文所做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我”领着母亲去看病,进了诊室,看到一个满脸笑容的女医生,以及一个表情淡漠的男医生,这使“我”很为难,不知道该选哪个医生好。
B.一个小小的表情却能让病人亲近或远离,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把积极乐观的一面展现给大家,而不要把沮丧整天写在脸上。
C.小说以第一人称来写,既显得真实,又拉近了作者和读者的距离,具有一种亲切感。
D.“我”三番五次地劝说母亲到男医生那里去看病的理由是:母亲上了年纪不能在医院待很久,男医生那里不用排很长的队,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E.小说的情节主要是靠人物的对话和心理描写展开的,虽然情节不是那么跌宕起伏,但是娓娓的叙事中,却让人获得了不少启迪。
(2)“我”母亲为什么坚持要让那位女医生看病呢?(6分)
(3)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6分)
(4)从“我”母亲看病的经历中,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启示呢?请结合文章和实际谈谈你的理解。(8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