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伊读《奶蜜盐》(14)

伊读《奶蜜盐》(14)

作者: 伊人微语 | 来源:发表于2022-01-29 23:38 被阅读0次

        每个孩子都有他很优秀的地方,父母不应该去要求孩子一定要在自己所期待的领域达到很优秀的状态,而是应该帮助孩子挖掘他的优势,在他所擅长的地方越来越优秀。

        ——张文质《奶蜜盐》第107页

        我们的成语中有很多都体现了老祖宗的智慧,比如“扬长避短”,它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都有短板,长处要发扬,短板要规避,在优势领域发力,才能获得真正的发展。

        记得十几年前,我接手了一个六年级的班级,当时班上有一个叫小豪的孩子,是班级里的小霸王,不仅学习成绩不好,常常以二三十的分数稳居全年级倒数第一,而且以打架、欺负小同学、跟老师对着干等行为在学校“享有盛名”,所有老师提起他都纷纷摇头,这个班级也因他“荣膺”“最难管班级”称号。

        我接手以后,小豪并没有因为换了班主任而有所收敛,依然故我,老师和同学告状的络绎不绝。我既没有找小豪谈话,也没有对他的行为进行严厉的批评,只是默默地以旁观者的视角静静地观察他的言行。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在班上具有很强的号召力,也许是因为大家都怕得罪他,很多事情他似乎都能在班上振臂一呼应者云集;我还发现,他并不像老师们所说的那样一无是处,相反他还非常有正义感,他的那些打架、欺负小同学的事迹都是出于为同学打抱不平。

        有了这样的发现以后,我心里有了底,于是非常正式地找小豪谈了一次话。我首先谈了自己这段时间的观察与发现,表扬了他有正义感,肯定了他在班里的号召力,他居然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接着,我提出了要他担任班级纪律委员的想法,他显然非常意外,重复问了两次“真的吗?”我再次给予他肯定的答复以后,告诉他:他的这两个特点决定了他是担任纪律委员的不二人选,我相信他一定能胜任这个职务的。这个可爱的孩子大概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也能担任班干部,高兴得几乎要跳起来,在看到我信任的眼神以后,坚定地点了点头。

        当我宣布小豪担任班级纪律委员的时候,全班同学都表现出不可思议的神态,大家都以为我说错了,班级的科任老师也以为我疯了。

        但是小豪没有辜负我的信任,因为有正义感,他在监管班级纪律的时候能够不偏不倚,保持公正的立场,大家都对他的处理心服口服;因为有号召力,自习课的时候,他安排大家做什么功课或者组织什么活动,大家都会积极参与,并且遵守规则。唯一有一点点让我不放心的是,在管理纪律的时候,还是会有粗暴地吼叫或者伸出手想要打同学的现象,他自己也为此有一些苦恼,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抓住契机,教给他一些方法,引导他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尝试跟同学讲道理,慢慢的,他越来越能克制自己,在同学中的威信也越来越高,班级的纪律也越来越好,几乎不需要我操心了。只是,小豪的成绩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

        毕业以后,小豪每年都会回到学校来看我,有的时候还会带来一些小礼物,虽然他不懂得怎么表达,但是他的心意我明白,我知道,他从心底里感觉到了一份理解与尊重。

        小豪的故事让我明白,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老师和家长要善于挖掘出孩子的优势,因势利导,孩子就能在他的优势领域里越来越优秀。

相关文章

  • 伊读《奶蜜盐》(14)

    每个孩子都有他很优秀的地方,父母不应该去要求孩子一定要在自己所期待的领域达到很优秀的状态,而是应该帮助孩子...

  • 伊读《奶蜜盐》(7)

    母亲跟孩子的关系,是一种天然的、本质的关系,甚至是神秘的、不可分割的。母爱的神秘之处就在于,它是最为亲密、...

  • 伊读《奶蜜盐》(4)

    人实际上是需要能量激发的生命个体,人生命中几乎所有潜在的能力,美好的可能性,都是需要激发才能得到很好展现和...

  • 伊读《奶蜜盐》(3)

    英国著名的儿童分析大师温尼科特认为,从完全依赖到相对依赖,再到趋向独立,是每个孩子个体成长的必经过程。完全...

  • 伊读《奶蜜盐》(2)

    经过多年的研究,我现在可以断言:一切家庭教育问题的根源都来自童年,要从根子上解决家庭教育问题,就要去认识、...

  • 伊读《奶蜜盐》(1)

    家庭教育有一对基本矛盾,就是父母之“教”与孩子之“发育成长”无法同频而导致的冲突。具体来讲,一方面,每个...

  • 伊读《奶蜜盐》(5)

    人生总是与各种挑战相伴,父母帮助孩子成长,要学会放手,帮助孩子减少对亲情和家庭的依赖,就是给孩子一种最好的...

  • 伊读《奶蜜盐》(8)

    排在亲子关系第一位的不是教育,而是满足。而要满足孩子的本能需求,首先就要给予孩子充分的陪伴。陪伴这个简单的...

  • 伊读《奶蜜盐》(6)

    任何一个人的成长,总是“满足在前,引导在后”。而这个“引导”并非那种高高在上的强加观点,更不是说教,而是要...

  • 伊读《奶蜜盐》(11)

    其实每个生命都自有它的成长规律,一个人长得太快,也就意味着老得更快,他就更容易失去生命的弹性跟热情。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伊读《奶蜜盐》(1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ufxk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