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跟着张文质写作
伊读《奶蜜盐》(3)

伊读《奶蜜盐》(3)

作者: 伊人微语 | 来源:发表于2019-03-30 22:49 被阅读0次

        英国著名的儿童分析大师温尼科特认为,从完全依赖到相对依赖,再到趋向独立,是每个孩子个体成长的必经过程。完全依赖阶段强调母亲对孩子的“抱持”,即时时刻刻怀抱孩子,全方位满足孩子的要求。母亲要始终能满足孩子的需求,这就像人离不开空气一样——不是说孩子需要她时才在,而是时时刻刻都在孩子的身边。这会使得孩子产生一种生命的“全能感”——觉得自己可以自由地发展自己,自由地释放他们本能的需求。

                    ——张文质《奶蜜盐》第12页

        这段文字给我的感受特别深刻,每每读到此,心里除了懊悔、自责,还有对孩子深深的歉疚,以及隐藏在心底里最深的痛。

        儿子出生的时候,我才23岁,虽然已经达到了婚育年龄,但是对于养育孩子,完全没有任何了解,最直接的了解就是自己的成长经历,甚至可以说,那时候的我根本完全没有做好做母亲的准备,我以为,女人只要生了孩子,母性的本能自然会促使自己成为一个好母亲。

        然而,我错了,大错特错。

        张老师在《奶蜜盐》中提到,0——6个月是孩子的完全依赖期,这段时间需要母亲的时刻“抱持”,让孩子任何时候都能感受到母亲的在场;7——18个月,是孩子的相对依赖期,需要母亲对孩子的需求及时做出正确的回应;18个月以后,是孩子开始趋向独立的时期,但是在3岁以前父母还是要尽可能多地陪伴孩子,以帮助孩子在3岁以后更好地克服“分离焦虑”,最终慢慢走向独立。

        那时候的我,完全不懂得这些。

        记得孩子一岁多的时候,因为要上班,家中老人也不能来身边照顾孩子,于是我们把孩子送到了十几公里以外乡下的爷爷奶奶家里,由于交通不像今天这么发达,我们只在每个周末回去看望、陪伴孩子。

      至今我都不能忘记,每次看望孩子要离开时孩子那不舍、惶恐的表情和撕心裂肺的哭声。刚开始,孩子不知道我们会丢下他自己回家,发现这一点后便变得非常警觉,努力克制自己跟小伙伴玩耍的欲望,时刻跟着我们,或者说是看着我们,生怕一个转身我们就丢下他离开了,以至于我们必须用心制造各种机会才能偷摸着离开,但是很快身后就会传来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也许在他小小的心里,不仅认为我们在欺骗他,甚至还会认为我们要抛弃他。可是,懵懂的我们只是觉得孩子是不舍得我们,慢慢习惯了就好了。

        后来,孩子确实慢慢习惯了,不再像以前那样时刻粘着我们,也不再哭得那么伤心。现在想来,他不过是已经接受了残酷的现实。这样的日子过了一年,我们把他接到了身边,从此以后很少离开。

        很多年以后,当我们母子俩谈到这段日子,儿子非常感伤,他说,那段日子对于他而言,是一段非常黑暗的日子,这种黑暗,除了每天醒来看不到大人(爷爷奶奶外出干农活了)的那种无助,还有那种被抛弃的感觉,那种感觉自己不再被爸爸妈妈所爱的绝望。

        听到儿子的这番话,我感觉到后背一阵阵发凉!感觉到一阵阵的后怕!我才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是多么残忍地伤害了他!我们把一个处于相对依赖期的孩子丢给了父母以外的其他人,就是残忍地把他置于一个孤独、无助的境地!硬生生把他与父母隔离开来,就是残忍地把他置于一个黑暗的、绝望的境地!在他还没有与他人建立起连接关系的时候离开他,在他最需要陪伴的时候不陪伴左右,就是把他置于一个凄惶、惊恐的境地!他怎么能自处!他还怎么能建立起安全感!他还怎么能相信这个世界!他还怎么能自由地舒展自己的生命!

        我为自己的无知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懊悔不已。但伤害已经造成,懊悔无济于事,所幸后来的日子,我虽然还是懵懂无知,但孩子惶恐的眼神和痛苦的哭声给了我很大的触动,让我从此特别珍惜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希望能尽量弥补对孩子的伤害。

      读了《奶蜜盐》,回望自己的这段经历,我特别想奉劝所有的父母,在孩子三岁之前,千万不能因这样那样的原因放弃对孩子的陪伴,三岁以后在条件允许的时候也要尽可能多地陪伴孩子,否则将会带给孩子莫大的伤害,也会让自己后悔一生。

       

相关文章

  • 伊读《奶蜜盐》(3)

    英国著名的儿童分析大师温尼科特认为,从完全依赖到相对依赖,再到趋向独立,是每个孩子个体成长的必经过程。完全...

  • 伊读《奶蜜盐》(7)

    母亲跟孩子的关系,是一种天然的、本质的关系,甚至是神秘的、不可分割的。母爱的神秘之处就在于,它是最为亲密、...

  • 伊读《奶蜜盐》(4)

    人实际上是需要能量激发的生命个体,人生命中几乎所有潜在的能力,美好的可能性,都是需要激发才能得到很好展现和...

  • 伊读《奶蜜盐》(2)

    经过多年的研究,我现在可以断言:一切家庭教育问题的根源都来自童年,要从根子上解决家庭教育问题,就要去认识、...

  • 伊读《奶蜜盐》(1)

    家庭教育有一对基本矛盾,就是父母之“教”与孩子之“发育成长”无法同频而导致的冲突。具体来讲,一方面,每个...

  • 伊读《奶蜜盐》(5)

    人生总是与各种挑战相伴,父母帮助孩子成长,要学会放手,帮助孩子减少对亲情和家庭的依赖,就是给孩子一种最好的...

  • 伊读《奶蜜盐》(8)

    排在亲子关系第一位的不是教育,而是满足。而要满足孩子的本能需求,首先就要给予孩子充分的陪伴。陪伴这个简单的...

  • 伊读《奶蜜盐》(6)

    任何一个人的成长,总是“满足在前,引导在后”。而这个“引导”并非那种高高在上的强加观点,更不是说教,而是要...

  • 伊读《奶蜜盐》(14)

    每个孩子都有他很优秀的地方,父母不应该去要求孩子一定要在自己所期待的领域达到很优秀的状态,而是应该帮助孩子...

  • 伊读《奶蜜盐》(11)

    其实每个生命都自有它的成长规律,一个人长得太快,也就意味着老得更快,他就更容易失去生命的弹性跟热情。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伊读《奶蜜盐》(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sse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