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而每个人,也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总有优点和缺点,优势和劣势,没有十全十美,也没有一无是处。你是自己的主人,但是,你真的了解自己吗?
我们的传统教育给我们灌输了一系列信念评判系统,并告诉我们,人的价值在于自己对他人的贡献。这意味着,你看不到自己的价值,你的价值多少,由别人说了算。就好比,你是一块玉,还是一块石头,就看别人对你做出怎样评价。
可是,别人真的了解你吗?他们真的比你自己还了解你自己吗?你是那个被动的、被评价的客体,而他们就是那个主动的、有权评价你的主体吗?
我们常常迷失自己,到底是迷失什么?正常情况,我是自己的主宰者,对自己最了解,最有发言权,也最能代表自己的最佳利益。可是,传统文化却认为,我们每个人身边亲密接触的亲朋好友、领导同事,他们陪伴我们成长,他们才最有发言权。我们的一言一行,收录在他们的眼皮底下,他们以其独特的衡量标准评价着你,这些评价汇总在一起,便形成了你个人的价值总体水平。可是别忘了,他们就像盲人摸象一样,看到的也只是你的生活片段。
何况,他们看着你,能不能洞见你内心真正的动机和想法;他们评论着你,能不能做到实事求是,不偏不倚?既然他们不是圣人,做不到客观公正,那我们又为何要对这些不负责任的评价耿耿于怀呢?
这让我想起《圣经》约翰福音里记载的一个故事:有一天,耶稣在圣殿里讲道,几个企图找把柄陷害他的经学教师和法利赛人带来了一个女人,问他:“这个女人在行淫时被抓到。摩西法律规定,这样的女人应该用石头打死。你认为怎样?”耶稣弯着身子,用指头在地上画字。那几个人不停地问,他便直起身来说:“你们当中谁没有犯过罪,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说了这话,他又弯下身在地上画字。所有的人都溜走了,最后,只剩下了耶稣和那个女人。这时候,耶稣就站起来,问她:“妇人,他们都哪里去了?没有人留下来定你的罪吗?”女人说:“先生,没有。”耶稣便说:“好,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别再犯罪。”
现代社会,舆论相对自由,也逐渐淡化一些道德评判,更多是通过剖析人性和本能,来寻找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毕竟,道德评价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而在不了解实际情况的时候,随意做出评价,本身就是一种轻率和鲁莽。何况,评价别人,又能给你带来什么?能荣誉你的品德,彰显你的高贵?还是凸显你的狭隘,揭露你的低俗呢?
不过话说回来,我们终究是活在舆论里,就像每天需要呼吸一样, 你要自己去判断,哪些是你应该反躬自省的,哪些是你不必在意的。 公序良俗的意义,并不是让你放弃做你自己,而是让别人也能做回他自己。只有你的所言所举,不影响别人的正当权益,在此前提下,你的自由才是被允许的。
好名声,不一定带来好命运。在你自己都跟着别人一起来嫌弃自己,你自己都不爱自己,你自己内心都匮乏的情况下,又怎么可能心甘情愿地为别人无私奉献?并急于证明自己就是别人嘴里所谓的好人呢?而你用你的是非得失,来试图改造对方,是你厌倦了光环下了无生趣的自己?还是对别人可以自由地做回自己表示羡慕嫉妒恨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