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是由自己构建,而非外界,更非与生俱来的! ——情绪构建论
情绪建构理论是由巴瑞特提出了全新的理论,这个理论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于情绪的认知。
术语卡:情绪构建论
巴瑞特教授认为:情绪不是天生的,不是被激发出来的,没有相应的指纹,所有的情绪,都是人类自己建构出来的,与社会文化,身体预算等都有相关。
在每个清醒时刻,你的大脑都会根据过往的体验形成概念,从而指导你的行动,赋予你的感觉以意义。当涉及的概念是情绪概念时,你的大脑就会构建情绪的实例。
情绪建构论则打破了我们对常识的认知——大脑在无形中构建了你体验到的每件事,包括情绪;情绪构建是整个大脑同时作用的结果。
如何在大脑中现场构建情绪:
如果一大群嗡嗡叫的蜜蜂想要从你家飞进屋里,此时,你的心脏会怦怦直跳,脑海中以前了解到的蜜蜂蛰人的情景就会赋予你身体感觉和外界视觉、听觉、嗅觉和其他感觉上的意义,从而模拟构建出蜂群和恐惧的感觉。在另外的情境中,比如看一部关于蜜蜂的秘密的有趣电影,即使是完全一样的身体感觉,你构建的也可能是兴奋的情绪。如果你在儿童读物上看到一张带着笑脸的蜜蜂卡通图片,你的大脑中就可能会构建出蜜蜂、小侄女以及愉悦的怀旧情绪。
情绪是大脑创造身体感觉所具有的意义,与你周围发生的事情息息相关。从17世纪的法国哲学家勒内·笛卡儿到19世纪的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士,哲学家早就提出了心理决定身体在世界上的意义。
情绪不是对世界的反应。我们不是感觉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情绪的积极构建者。
由感觉输入和过去的体验,你的大脑都在构建意义、确定行动。如果你并没有可以代表过去体验的概念,那么所有的感觉输入对你来说就只是一堆噪声。你不会知道这些感觉是什么,是什么导致了它们的出现,你不知道如何对待它们。拥有了概念,你的大脑会赋予感觉以意义。有时,这样的意义就代表了情绪。
情绪构建理论也会对日常生活中情绪体验和感知的巨大差异做出解释。该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快乐、悲伤、愤怒、恐惧和其他情绪类别的实例是如何构建的。所有情绪产生的大脑机制都相同,而且情绪的产生和模拟斑点蜜蜂、多汁苹果以及捣碎的婴儿食物散发出婴儿粪便气味的大脑机制是一样的,都不需要情绪回路或者其他生理指纹的参与。
而情绪建构论和传统情绪观代表了两种迥然相异的体验世界的方法。传统情绪观推崇直觉——外界活动激发我们内在的情绪反应,这种说法我们比较熟悉。基于该理论,思想和情感应位于大脑的不同区域。
情绪建构论打破了我们对常识的认知——你的大脑在无形中构建了你体验到的每件事,包括情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