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做父母的认为,把孩子好好养大,等到他们上大学的那一刻,就彻底解放了。
我也曾经这么认为,而且深信不疑。直到我自己的孩子真正离开家读大学以后,我才渐渐意识到,父母其实是一个终身职业,永远需要在岗学习,需要与时俱进,而且永远不会退休。
女性只要做了母亲,就不会忘记自己的这个身份角色。
男人其实也一样。
人的一生,除了是自己,还会在家庭和社会中扮演很多角色,尤其是在家庭中,每个角色都是重头戏。
从为人儿女,到为人夫、为人妻,为人父母,再到为人祖父母,哪个角色想要做好都不轻松。
从孩子读大学离开家开始,父母要学会从孩子的生活中得体的退出。
退出并不意味着我们和孩子之间变成平行线,而是要转换角色,学会倾听,学会体谅,成为他们真正的朋友和坚强后盾。
刚刚离开家读大学的孩子,终于结束了压榨式的十二年苦读,熬过了高考,成功且理直气壮的躲开了老师和家长的监管。
用一句话来形容:终于自由了!
但是这时候的孩子往往对未来缺乏规划,容易被大学里各种眼花缭乱的活动吸引,放松对学习的要求,等到大三大四醒过神来,保研已经没有机会,求职就业也还没有做好准备。
做为父母,我们对孩子既要恰当放手,也要在孩子迷惘时作出提醒。
如果有能力,父母还可以把自己的人生经验,以及通过自身资源了解到的信息分享给孩子做参考。
这样做,不是对孩子的学习、未来粗暴干涉,也不是不信任,而是朋友、师长般的沟通交流。
这种情况发生的前提,是家庭关系融洽,亲子关系和谐,父母值得孩子信赖。
作为父母,在孩子读大学离开家以后,对孩子所学的专业和对未来职业的规划,都应该做一些了解,这需要花一点时间和精力去学习。
这样做,可以避免父母子女之间的代沟变成深不可测的鸿沟,进而演变成彼此交流的障碍。
当孩子恋爱、工作以后,也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果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是好朋友般的,他就会把一些困惑、不满甚至牢骚吐槽出来,舒缓压力。
父母可以做最好的倾听者,也可以做孩子为人处事的榜样。尤其是父母面对困难和处理麻烦事情的态度,是孩子最好的镜子。
做父母,还有学会与孩子的亲密爱人相处。
这是来自两个不同家庭的孩子组成的新家庭,就像当年刚刚成家的我们,摩擦磨合必不可少。做父母的,要学会拿捏好分寸,掌握好边界,适当给予他们帮助。重要的是过好自己的生活,坚决不做孩子家庭生活的评论员。
做了祖父母以后,还要明白,孙儿辈是我们孩子的孩子,养育教育孩子是他们的事情。要学会适当配合不干预,发现问题谨慎提出,听不听是他们的事情。
中国有句传统老化: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责任,使命,活法。
作为父母,我们要活好自己,也要把父母这份终身职业做好,学会与时俱进,实现终身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