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犹太人的智慧之府》笔记5
培养孩子创造性才能
创造性就像种子一样,它需要一定的环境:包括土壤、气候、科学的灌溉、施肥、培养、才能发芽、生根、开花、结果。父母要为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提供环境。
犹太拉比赫塞比拉说:要培养孩子创造性的品格,父母就要帮助孩子摆脱那些陈规陋习的约束,尊重孩子的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让孩子充分自由发展。
长期以来,很多家庭中的父母只把孩子看成是一个空桶,认为老师教给他什么孩子就得学习什么,始终只能是一个被动的接受器。如果把孩子只看成是一张白纸,在上面画什么不是由孩子所决定的,而是由成人说了算,这对孩子是一个悲剧。
犹太教育家塞宾尼思说:
——孩子作为一个自然人,毕竟是孩子;但孩子毕竟又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社会的人。我们的社会和文化,在该把孩子看成孩子时,又不把他们看成是孩子;而不该把孩子看成是孩子时,又把孩子当成孩子。长期以来,我们忽视了孩子的自由与创造性问题,不但委屈孩子,而且还委屈了自己,使孩子与父母双方都在深受伤害,得不偿失。
父母们要记住,孩子是有个性、有思想、有追求的主体,他们的个性,思考能力,以及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施加作用的能力是天赋的,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天生就是一个完整的人。
当父母仅仅从孩子自然人的角度去考虑孩子时,他的社会人方面,如人格、个性和独立性就会被忽视,孩子就会被抽象化。他们在这个社会上的意义仅在于按照成人的意思去成长、考试、拿高分。这样的孩子是不会幸福的,也不会有太多的创造性。
教育应该从孩子既是自然人、又是社会人的事实出发,考虑孩子是有自己独立的人格、独特的感情、独到的思想、独特追求的人。父母要培养孩子热爱自由的品格,就应该顺从孩子的两种属性,从小就给孩子营造一个自由的氛围,让孩子自由的创造、自由地发展。
父母要想培养孩子热爱自己的品格,就要允许孩子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自由地玩耍、游戏、创造、选择自己喜欢的衣服的颜色与花样,让孩子自由的按排他的生活方式,父母可以为孩子的生活方式提出建议。只要孩子不对他人构成伤害,父母就不要粗暴地进行干涉而滥用自己的权利。
不要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这样做对孩子自由的天性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鼓励孩子要有说“不”的勇气与权利,如果一个孩子敢于对比自己强的人说“不”,这就是个性的显露,便是自我意识的抗争。这就说明孩子已经开始用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了。在这样的时候父母就不要压制孩子接受自己的观点,而应该平静全面地阐述自己的看法,给孩子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在充分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对孩子合理或不合理的要求予以支持或是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