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庄子》学习笔记142

《庄子》学习笔记142

作者: 来吃布丁 | 来源:发表于2021-10-18 08:59 被阅读0次

    这一部分包含两个小故事。前一个故事用农田中的杂草来类比欲望和恶念对人本性的危害,告诫人们要郑重对待,不要等到病入膏肓。第二个故事要说明人们被名望、财富等外物束缚,互相争夺、欺诈、偷窃,以至于乱象丛生,天下大乱。

    长梧封人问子牢曰:“君为政焉勿卤莽,治民焉勿灭裂。昔予为禾,耕而卤莽之,则其实亦卤莽而报予;芸而灭裂之,其实亦灭裂而报予。予来年变齐,深其耕而熟耰之,其禾蘩以滋,予终年厌飧。”

    长梧一地的管理者问子牢:“你为政、治理人民不鲁莽草率,我曾经种田时,草率耕种,就会有相同的回报,第二年我深耕细作,庄稼就长势良好,我一年都可以饱腹。”

    庄子闻之曰:“今人之治其形,理其心,多有似封人之所谓:遁其天,离其性,灭其情,亡其神,以众为。故卤莽其性者,欲恶之孽为性,萑苇蒹葭始萌,以扶吾形,寻擢吾性。并溃漏发,不择所出,漂疽疥癕,内热溲膏是也。”

    庄子听到后说:“现在人们对待形体和内心的方式就像他所说的那样,失去了本原,远离了天性,消灭了真情,丢掉了心神,都是由于鲁莽草率行为的缘故。这些人的欲望和恶念就像杂草对庄稼的损害一样,逐渐取代了本性,最终使积累的伤害一起爆发,众多疾病一起到来,无法根治。”

    柏矩学于老聃,曰:“请之天下游。”老聃曰:“已矣!天下犹是也。”又请之,老聃曰:“汝将何始?”曰:“始于齐。”

    柏矩向老聃学习,请求老聃允许自己游历天下。老聃说:“不必了,天下都是一个样子。”柏矩再次请求,老聃问:“从哪里开始?”柏矩说:“从齐国开始。”

    至齐,见辜人焉,推而强之,解朝服而幕之,号天而哭之,曰:“子乎!子乎!天下有大灾,子独先离之。曰‘莫为盗,莫为杀人’。荣辱立然后睹所病,货财聚然后睹所争。今立人之所病,聚人之所争,穷困人之身,使无休时。欲无至此得乎?

    柏矩到达齐国,看见街上有罪人的尸体,便将尸体摆正,并脱下衣服盖在尸体上,仰天大哭说:“你呀!天下有大灾,你先遭遇了啊!你是因为盗窃,还是因为杀人才有如此下场?当荣辱的标准确立以后,当财物开始积累以后,人民开始费尽心思为这些事物争抢,由此祸患愈演愈烈。如今的君主在这些事物的基础上治理人民,人民无法摆脱名利的束缚,永远不得安宁。想要不遭到杀害,可能吗?”

    古之君人者,以得为在民,以失为在己;以正为在民,以枉为在己。故一形有失其形者,退而自责。今则不然,匿为物而愚不识,大为难而罪不敢,重为任而罚不胜,远其涂而诛不至。民知力竭,则以伪继之。日出多伪,士民安取不伪。夫力不足则伪,知不足则欺,财不足则盗。盗窃之行,于谁责而可乎?”

    古时候的君主,把功绩归到人民身上,把过失揽在自己身上,把正确归到人民身上,把委屈归到自己身上,所以每当有人使其本性,则开始自责。如今则不然,隐藏事物的本性使人们难以识别,增加了做事的难度然后归罪于不敢克服困难,加重了负担然后处罚难以承担的人,增加了路途然后责罚难不能到达的人。人们精疲力竭,于是虚假应付。当每天出现各种各样的虚假,人民又如何不虚伪呢?能力不足、才智不足、财物不足,便开始作假、欺骗和偷窃。这些罪过的发生,应该责备谁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庄子》学习笔记14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iugo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