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启,宋茜茜被转到奶奶家附近的第三小学,插班于三一班,班主任苏老师是一位年轻女教师,对学生非常友好,而且是从学前班跟上来的,对每个孩子都比较了解,也十分民主。
每个学期开始班干部都实行选票和自荐制度,不合格的班干部自然会落选,有能力的自荐人员加以考核然后才会被认命。宋茜茜是新人,但在原来的学校一直是班干部,曾组织过六一儿童节活动,相信自己的能力,于是毛遂自荐班级少先队中队长一职。虽然苏老师有过片刻的犹豫,但很快拍板决定了。
新班级的教学模式和原来的学校有一定的差别,确切地说比以前的学校更严格。以前的学校全靠学生自己自觉,家长对学生学习方面不太上心,有的父母文化水平低,有的哈族同学的父母自己都不会写汉字,拿什么检查孩子的作业呢?
宋茜茜的班级被要求每天学会的汉字组两个词,然后再选其中的一个吃造句,还要让父母帮助听写生字,然后家长签字。爷爷奶奶虽然有文化,但读音带着方言,宋茜茜只好用复读机机自己给自己听写,英语单词也如法炮制,让奶奶签字就好,这让宋茜茜的父母十分欣慰。不过遇到修改作文,解决应用题这方面,电话联系也没有问题。
宋茜茜所在的三一班只有二十名同学,汉族同学和民族同学各占一半,其中民族同学中哈族居多,还有个别蒙族、回族同学。男同学木拉提汗家和宋茜茜奶奶家是邻居,奶奶主动找到木拉提汗和宋茜茜结伴前行——早晨走近路要通过一段古城墙,有个伴奶奶心里踏实些!
刘蕊蕊家住场部,又是家中的独生女儿,父母在基层工作,早出晚归,中午刘蕊蕊独自回家用微波炉热饭,而宋茜茜的父母也不在身边,只有周末才能过来看望孩子,茜茜和蕊蕊竟然有点惺惺相惜的感觉,很快两个女孩子就称为了好朋友。蕊蕊以前的好朋友刘璐和梦莹也很快和宋茜茜打成了一片,貌似新环境宋茜茜并不孤单。
城里的学校无论是生源还是师资力量远远优越于连队的基层子弟学校,班级不但教学任务重,而且活动也多,其中一项就是就是班级订了《我读我写》刊物,鼓励学生踊跃投稿。梦莹从小就爱写作文,偶尔在《我读我写》上发表文章。有一次宋茜茜到校比较早,楼门没开,烧锅炉的师傅就让宋茜茜到锅炉房取暖,后来宋茜茜写了一篇《学校的锅炉房》被班主任推荐到《我读我写》竟然被发表了,还有两元钱的稿费,这对宋茜茜来说是个极大的鼓励。
刘蕊蕊从小就在爷爷家帮带,爷爷是一名退休老师,十分和蔼,她的启蒙教育就是在爷爷家开启的。上幼儿园回到爸妈身边,又开启了二胡练习生涯,可谓是个多才多艺的女孩子。别看平时说话慢悠悠的,行动却是出奇的快。不但参加了全县“红领巾形象大使”演讲比赛,并且获得二等奖,而且短跑成绩突出,曾获得女子同龄段的100米比赛三等奖。
木拉提汗虽然出生在哈族家庭,但父母为了营造儿子学习汉语的语感,家里基本都是汉语交流。小伙子聪明伶俐,从小又受汉语言熏陶,妥妥的一个小帅哥。不但学习好,而且体育也是强项,潜力股一枚,未来可期。
在新的环境里,宋茜茜很快适应了新的并且和好朋友打成一片,刘蕊蕊成为了她新学校的新朋友。这个朴素大方,来自乡下的小姑娘的认知、韧劲、个性和同学之间的亲和力,赢得了苏老师的好感,并且对她委以重任。
除了参加学校组织的演讲比赛,并且获得演讲比赛二等奖,宋茜茜还被苏老师推荐为六一儿童节运动会学生代表,上台脱稿发言,锻炼了她的演讲能力,和处事能力。
宋茜茜从小到大都是超高的状态,身高的优势在体育项目上赢得了优势,比如长跑、跳远、跳高和中长跑都成绩不错,这奠定了宋茜茜的自信心,小学阶段稳扎稳打,顺利进入初中阶段学习,后续怎样,全看她个人的努力程度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