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失弓
据说楚王打猎时丢失一张弓,下属十分着急,到处寻找,楚王阻止下属去寻找,他说:“止,楚王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之!”
第一层境界:楚王胸襟开阔。
儒家:《孔子家语·好生》中说,楚王出游,亡弓,左右请求之。王曰:“止,楚王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之!”孔子闻之,惜乎其不大也,不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
第二层境界:孔子认为,楚王的度量还不够大,爱人,不应只爱自己国人,而应爱世人。因此,他觉得,应该把楚字去掉,“何必楚也。”改成“人遗弓,人得之”。在孔子眼中,没有所谓的楚人,齐人,秦人,赵人,天底下只有一种人而已。
道家:《吕氏春秋·孟春纪·贵公》里老子说: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闻之曰:“去其‘荆’而可矣。”老聃闻之曰:“去其‘人’而可矣。”故老聃则至公矣。
第三层境界:老子认为,“人”字也可以去掉,变为“得之,失之”。孔子看重的是为人之道应如何如何,而老子觉得,天人合一,人也是自然一部分。如果孔子眼中只是偌大的地球村,那老子眼中便是浩瀚苍穹。人在其中,只会感到自己的渺小与无知,从而更加懂得“得”与“失”。
佛家:明末高僧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楚失弓》中评论说:“求其所谓我者不可得,安求其所谓弓也、人也、楚也。”
第四层境界:莲池大师认为,在修行者眼中万物皆空,弓也好,楚也好,人也好,我也好,万般都是幻象,诸项皆空,无所谓得失。
楚人失弓的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