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乐读创业社书评总集-131周
173《记忆力心理学》一周一本@乐读创业社

173《记忆力心理学》一周一本@乐读创业社

作者: Sting | 来源:发表于2018-07-31 09:12 被阅读79次
    记忆的奥妙:人类对记忆的典型认知

    记忆是一种非常奇妙的东西,我们说不清它是精神还是物质,抑或是一种能量。记忆的效果多种多样,但又不稳定。对一件事物的认识,我们有的时候能够通过努力回想记起来,有的时候不需要回想,记忆就会自己回到意识中。但还有的时候,尽管我们绞尽脑汁,记忆却怎么也找不到了。而正当我们因为记忆的缺失而烦恼的时候,由于一件事、一个场景、一段对话的触发,我们突然又莫名其妙地想起了什么,记忆又重新回到了我们身边。

    人类经过长足的发展,对记忆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我们慢慢地知道,记忆与时间有关系,再深刻的记忆也会被漫长的时间所淡化。而且,记忆和学习次数也有关系。诗句再难,只要我们一遍又一遍地熟记,也能在脑海里打上深深的记忆烙印。即便时间久了,我们不幸忘记,但只要再次看到或听到,记忆就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恢复。这是因为,记忆并没有消失,只是隐藏在我们感知不到的地方。

    1.记忆的奥妙之处

    记忆产生的效果多种多样,第一种情况就是,当我们处于某种目的而需要通过自己的意志力来调用记忆时,我们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将这种已经消失的精神状态重新召唤到意识中,或者说通过各种感觉可以使记忆重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随意使记忆重新出现。

    例如,我们想用笔写字时,发现笔没有在书桌上,于是我们拼命回忆,最后回想到昨天把笔拿到了阳台。于是我们就可以根据这条记忆线索,去阳台找到那支笔。这是我们基于一种目的,主观利用意志力产生记忆的过程。

    还有的时候,我们依靠意志力无法回想起某样东西在哪儿,但如果遇到和这个东西相关联的事物时,我们就会立刻想起来,成功回忆起当时的情境。这就说明,记忆在我们内心深处是一直存在的,它一直潜伏在我们内心深处,而我们的意识力所起的作用,就是重新发现它,并把它带回到我们的意识中。

    例如,你的伞不见了,你到处找也找不到,你于是利用意志力拼命回忆伞在什么地方,可惜的是,你此时对于伞没有任何印象,甚至找不到一点蛛丝马迹。正当你焦急万分时,邻居串门来找你喝酒。看到邻居,你突然想到了什么,于是用意志力拼命回忆,最后你终于想到,一周前,邻居将你的伞借走了。

    记忆效果的第二种情况往往更加显著。通常,甚至很多年以后,一种情感状态在没有任何察觉的情况下,突然自动自发地出现了,而且你没有动用任何的意志力,这种曾经在意识中存在又逐渐消失的记忆就突然回到了意识中。但是,它们并不是随意出现的,而是让我们在新的状态中,突然认识到这种状态曾经出现过。与第一种情况不同的是,这里指的是对情感的记忆,而不是对伞或笔等具体事物的记忆。

    这种突发的无意志力的回忆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它绝非偶然。它是以当时我们本身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为导火线而被引出来的,其基本模式就是:我们看到一个事物或事件,然后产生一种心理感受,而这种心理感受使我们联想到当初有一种相同的感受存在。我们把这种规律性的回忆叫作“联想规律回忆”。

    例如,你与初恋女友见面时有一种特别的感觉,但你和她分手之后,这种感觉消失了,你也暂时遗忘了这种感觉的存在。若干年后,当你再次遇到心仪的女孩儿时,又突然出现了这种莫名其妙的感觉,而你马上就会知道,你曾经有过这种感觉。

    最后,记忆效果还有第三种情况,这一情况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已经完全消失的记忆,因为时间久远也好,因为当初印象不深也罢,总之,它已经完全无法回到意识中来了。当然,我们的判断也不能如此绝对,只是说,在一定的时间内,它是完全无法回到意识之中的。但是,我们依然可以潜移默化地吸收这种记忆,并表现出它存在过的痕迹。就好像一种范围内的思想,一种方法或思维没有印在我们的意识中,但却无时无刻不在指导我们的行动,或者促进我们对其他范围思维的运用。就像我们的社会经验一样,我们自己也说不出积累了哪方面的经验,但却可以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来。

    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过去发生各种事情所拥有的记忆消失于意识之后,还能潜移默化地指导我们促进相类似情境的发生和结束,这种效果的产生有个特点,就是无须回到意识之中,它就能影响人们的行为。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偶然的,而且相对于前两种情况,它不容易被判断和解读,这些记忆的大部分都是在意识之外隐藏着,但可以产生明显的效果,来证明它们确实存在。

    例如,有一对双胞胎,小时候不光长得一样,性格也相似。后来,哥哥参军,参加过战争,又在社会上颠沛流离。而弟弟一直在家务农,很少出远门。那么,这两兄弟再见面的时候,他们待人接物和为人处世的方式将会有很大不同。而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我们都知道是他们过去的经验,但这个经验究竟是什么,是否存在于意识之中,谁也不知道。

    2.记忆诞生的重要条件

    众所周知,不同的人在记忆方面的差距非常大。有的人博闻强识,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可以在瞬间记住很多东西;也有的人容易健忘,好长时间也记不住简单的几件事。这种记忆力的差距不仅表现在不同的人身上,有的时候,同一个人的记忆在不同的年龄段就有较大的差距。年轻记忆力强、年老记忆力差的情况不用多说,我们在这里需要提到的是,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段,一个人的记忆力都会产生明显的差距。例如,很多人在早晨的时候记东西很快,“一天之计在于晨”就是这个道理。

    当回忆产生的时候,其内容和实际是有一定的差异性的,这对于我们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就是说,记忆有可能是真实的事件片段,或者被一种不能察觉的影响改写了。记忆有可能使我们产生行为的偏差,它不像形状和颜色那样具有唯一性和强制性,在记忆之中,事实有可能被歪曲,并失去原有的确定性和清晰性。

    不同的人对回忆的运用不一样,这些人不仅仅是记忆力不同,他们需要的记忆方式也不同。

    记忆的长短和重复出现的频率,大部分源于第一次出现这种事情时所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强度,这个强度包括注意力强度和兴趣的强度等。例如,一个儿童在幼年的时候被火烫伤了,那他在以后的日子里,一见到火就会回想起他曾经被烫伤的心理感受,从而产生超乎寻常的恐惧和紧张,而其他人却很少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再如,挨了一顿打的狗一见到皮鞭就跑,被老鼠咬过的人一见到老鼠就害怕,这些现象都是这个道理。

    但是,有时候对于天天见面的人——比如说街坊邻居或者常年在家门口卖饰品的店老板——我们却有可能记不住他们的发型或者眼镜的颜色。这就是强度的差别。被烫伤或者被打伤时,由于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本能会促使人强化这种记忆,从而很难忘记。而平和的事件则不容易形成明确且清晰的记忆。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记忆强度对人造成的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例如,一个孩子经常摸电源,可大人们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当这个孩子被电到并受伤之后,不用大人说,他以后就再也不敢轻易触碰电源了——这是好事。但还有一种情况,假如一个女人在年轻的时候被强暴过,而且当时她的心理受到了很大的创伤,那么,即便十年之后她已经记不住那件事了,但她仍然会本能地回避男性,甚至与男性产生交流障碍,而她本人也许不自知。这种情况很容易诱发抑郁症,是负面的影响。

    对于正面的这种情况,我们有时需要采取措施来强化,就像背诵课文一样,为了准确记住一件事情或一种心理状态,我们必须要经常重复。因为即便是一个记忆力超群的人,在精力高度集中的时候,他也不一定能轻松地记住具有一定长度的语句,即使是押韵的散文或诗歌,他也不可能看一遍或读一遍就完全学会。这时候,他就需要反复朗读,并进行足够的重复训练,才能完全掌握,只要再加上辅助性的复习,就可以很容易地掌握。当然,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方法,我们在这里只是借此剖析一下记忆的特性。

    即便是当初记忆深刻的某些事物,若是不去重复,经过一段时间,也会慢慢忘记,甚至会失去恢复能力。而且急于记住的事物,往往比慢慢记住的事物忘得快。

    就像考试的时候,囫囵吞枣地记住一些东西,也足以应付考试,甚至成绩也和一直刻苦学习的人差距不大。但这个记忆会很快消失,而且比起那些反复学习得来的记忆,消失的速度要快得多。

    现在,我们可以总结出记忆的三个必要条件,分别是识记、保持和复现。识记就是事物在脑中给人留下的印象;而保持,就是记忆在意识中或意识之外的地方所能保持的时间;复现也叫回忆,就是记忆回到意识中或人用意志力对记忆进行调用的综合分析。这三个条件构成了记忆的全部。

    3.记忆的客观存在

    记忆可能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体,但记忆本身——或者说记忆的基础——肯定是物质。我们设想一下,一个人死亡之后,他的肉体还会存在一段时间,包括他的大脑。而大脑是公认的储存记忆的空间,也就是说,人死亡之后,精神消散,但承载记忆的躯壳还是存在的。我们假定这个人只是昏死过去,记忆活动暂时消亡,当他苏醒过来,记忆仍可以因为躯壳的存在而存在。但如果在他昏迷的时候被烧成灰烬,那么,躯壳消失之后,记忆活动也不复存在。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记忆绝对是一种物质,它是客观存在的。而精神能量产生记忆活动,为物质赋予特殊的意义。

    4.如何精确地衡量一个人的记忆能力

    每个人的记忆都具有共同的特性,但也具有一定的优劣性,这关乎记忆的品质。那么,如何精确地衡量一个人的记忆呢?对此,我们可以从记忆的速度、耐力、精确度和实用性四个方面考虑。

    第一,记忆的速度。

    这个概念很好理解,就是指一个人在一定的时间和次数之内所能记住的事物的量。在记忆速度方面,人与人之间的差距非常大。这和人们大脑里的神经反射速度有很大的关系。神经反射越快,记忆速度越快;神经反射越慢,记忆则越迟钝。这个答案曾经让很多先天神经反射慢的人丧失了信心,但其实这只是原因的一个方面,先天记忆速度不足的人,也可以通过后天的不懈锻炼来弥补这个缺陷。在提高记忆速度方面,可以采用这几个有效的办法。

    (1)平时加强记忆的锻炼,刚开始速度较慢,也很吃力,不过久而久之就会获得明显的改善。记忆的锻炼不需要什么特殊的道具或方法,只要每天花点时间记忆一些诗句、单词即可。

    (2)集中注意力。有的时候,记忆速度差并不全是先天性的,也有可能是注意力无法集中的缘故。 

    (3)合理的联想。简单地说,就是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以达到快速获取新知识的目的。其原理就是利用原有的条件反射,去建立新的条件反射。这是最有效、也是最聪明的提高记忆速度的办法,只不过,这个办法要求的知识量比较高。

    第二,记忆的耐力。

    从自然科学的意义上讲,记忆的耐力取决于条件反射的稳定性,稳定性越强,记忆越长久。反之,条件反射建立得越松垮,记忆越短暂。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记忆速度很快,但如果经常健忘,那就丝毫没有意义。而且,人和人之间的记忆持久力差距也非常大。有的人记忆的事物可以在意识中存在好几年,而有的人转瞬即忘。对于后者,我们也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针对措施。

    (1)加长记忆过程。这种方法比较实用,也比较简单,就是人为增加记忆的时间。例如,我们在背一段诗的时候,完全可以朗读五遍就达到完全记忆。但熟读成诵之后,不要急于结束,而是继续朗读,将次数增加到十遍或者二十遍。这看似没什么区别,但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就会发现,朗读时间久的那个人对这首诗的记忆耐力更强。

    (2)经常运用。我们在记住一种事物之后,如果在以后的日子中会经常用到,这段记忆就不容易消失。这就是利用条件反射强化来巩固记忆。

    第三,记忆的精确度。

    一个人记忆的速度和耐力都很好,这固然是好事,但如果他的记忆不具备一定的精确度,也就是清楚和持久地记住了一个错误的东西,那也没有没有丝毫的用处,甚至会产生不小的危害。所以,记忆的精确度是对记忆优劣具有决定性的品质。人们记忆的精确度也和条件反射有关系,具体发挥作用的就是条件反射神经中关于记忆精确度的那一部分。

    我曾经让十个人在不知道要被测试的情况下看一本同样的书,他们每天看书的时长和时间段都一样。然而,这本书看完后,他们对书中内容的记忆却千差万别,有的人甚至记错了故事主人公的名字,或者把书中人物所做过的事情搞混了。当然,也有少数的人可以准确无误地还原书中的人物和情节。关于记忆精确度的问题,我们同样也可以采用一些办法来提高。

    首先,我们在记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力集中,这是正确记忆的前提。

    其次,要随时梳理记忆内容的脉络,并做好自我监督,分清楚自己的正确记忆和错误记忆,对于精确的记忆,我们要通过不断的暗示来强化,而对于错误的记忆或者模糊不清的记忆,最好通过一定的条件反射去修正它。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人对第一次的记忆印象往往最为深刻,所以在第一次记忆某件事物的时候,一定要做到认真仔细。

    第四,记忆的实用性。

    所谓“记忆的实用性”,就是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快速从记忆中调取有效信息。记忆的实用性决定了记忆的利用率,也是判断记忆优劣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记忆的实用性是记忆的速度、耐力以及精确度的深刻体现,是意义的体现。记忆实用性差的人,也很难发挥前三种品质的优点。

    通俗点说,记忆实用性强的人,能够迅速调用和当前他的需要相匹配的记忆,而记忆实用性差的人却往往画蛇添足。例如,有的学生学识“渊博”,平时刻苦攻读,比别的同学知道的更多,但考试的时候却常常犹豫,不知道怎样答题,甚至是答非所问。而有的学生虽然记忆的知识不多,但却能在看到题目后迅速调出与之匹配的记忆,即便记忆总量很少,也能充分发挥其潜力。

    记忆实用性的提升,相对于其他三种记忆品质并不容易,甚至还会困难一些,但可喜的是,记忆实用性和先天没有关系,而是通过后天逐渐养成的。也就是说,我们完全可以依靠主观的方法,在短时间内提高记忆实用性,其中有三个要点。

    (1)识记要正确。一开始记忆一件事物的时候,就要尽量做到认真,因为记忆的实用性是在记忆过程中潜移默化形成的,所以我们要刻意记住那些平时或关键时刻能用到的事物,并刻意在记忆中强化它们。

    (2)经常回忆。有些人在记忆完成后就不再去关注,这样是不对的。对于记住的东西,要经常回忆,并多次运用。运用其实也是一个回忆的过程,最终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

    (3)建立系统知识。单一知识片段的实用性很差,也不容易快速搜索到,但如果形成知识网络,就能像高速公路那样四通八达,调用起来也能得心应手。建立知识网的核心是联想力,最好做到从一个事物的记忆中推导出另一个事物的记忆。

    例如,我们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常常会应用一种公式解决一个难题。也许有一个新公式已经可以完美地解决当前的难题,我们也已经记住了它,但为了锻炼记忆的实用性,我们可以暂且不用,而是用以前记忆的公式去试着解答这个难题。而无论问题是否得到解决,这个方法都能使我们加深新公式和老公式的关联,至少它们都曾经被用来解决同一个数学问题。

    记忆的这四种品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对于人的记忆来说,它们一样都不能缺少。为了提高一个人的记忆能力,不光要建立完善且具备速度、耐力、精确度和实用性的条件发射,还要将其综合起来,将其融会贯通。

    5.识记——记忆的前提

    所谓“识记”,就是通过对事物的基本特点进行划分和认知,并在头脑中留下一定印记的过程。在实际过程中,有些事物通过一次性的学习就能成功,而有一些则需要重复学习,才能牢记于心。识记是记忆的首要环节,在研究记忆的方法前,首先要对识记有一个大体的认识,这有助于记忆的深入研究。总体来说,识记可以作如下分类。

    根据识记是否具有意识及意志力参与,我们可以将识记分为无意识识记和有意识识记。

    第一,无意识识记。

    无意识识记没有任何目的性,事先也不知道所记忆事物的作用。在实际过程中,不需要动用一定的意志力,而是自动自发地在一种轻松的感受中识记。

    从某种意义上说,无意识识记产生的记忆也许更为深刻,而且,我们常说的“经验”就是无意识识记的具体体现。

    无意识记忆虽然带给人的感觉是轻松的,但却具有非常大的随机性,也就是说,普通的事物未必会触发这样的识记。一般情况下,能够触发无意义识记的有两类情况:

    (1)对人的感官刺激比较大或引人注意的事件。 

    (2)自己有深刻体验的内容。 

    我们学习自然科学或心理学知识的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触发这种无意识识记,这样就能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进行,也有助于进行快速记忆。但遗憾的是,无意识识记不能保证所学的知识具有系统性。因此,在学习严谨的学科时,应用最多的还是有意识识记。

    无意识识记的最大好处是不需要做出主观的努力,即无须调用意志力。例如,当我们单纯地记忆剧本对话时,可能会感到枯燥乏味,在一定时间内识记的数量也非常有限,但当我们观赏这个剧本编成的有趣戏曲时,就可能会在同样的时间内记住更多的剧本台词。

    第二,有意识识记。

    有意识识记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且在识记的过程中需要主观地调用意志力。目的性使识记带有一定的计划性和规律性,识记者需要清楚识记的具体内容以及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更好地识记。例如,学者在观察实验资料时首先要做出一个大纲,表明学习目的以及所要进行的任务。当学者知道这些之后,就能对将要识记的资料产生一个大体的了解。为了快速且精确地记忆这些资料,学者们一般采取朗读、手写并用的方法增强识记效果。

    人们全部的记忆内容都是以有意识识记和无意识识记作为前提而形成的。单纯就识记效果而言,有意识识记要远远超过无意识识记。无意识识记看似记忆快速、轻松,但实际上却是片段性的。相对于有意识识记,它没有清晰的脉络和系统。所以,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尽量制定任务、目标及具体方案,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实际效果。

    根据识记对内容本身的含义是否理解,又可以将识记分为机械设计和意义识记。

    第一,机械识记。

    机械识记就是对所识记内容本身不了解或找不到与内容相关联系的情况下,按照内容的客观顺序,通过不断重复的方式进行识记。我将在以下章节所提到的无意义音节实验就属于这种识记方式,另外,对人名、地名、历史年代等内容的识记也归于此类。

    机械识记具有一定的被动性,也不大受人们欢迎,有些人甚至从心理上排斥机械识记。当然,这主要还是因为难以忍受对意志的考验。但实际上,机械识记有时候非常有必要,比如我们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时候,需要记住某个物体的高度或者某件工具的长度,由于这些数据很难找到一定的意义,就只能通过机械的背诵印在意识中。

    例如,小的时候,老师会叫我们记一些简单的数学公式或物理学公式,以我们当时的阅历,我们根本不可能理解其深刻内涵,只有随着年龄的增长来慢慢理解。

    机械识记有时虽然重要,但实际上,单纯的机械识记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常见,因为在识记过程中,我们总是有意无意地给记忆内容赋予一些特殊的意义。根据心理学的知识推断,人对于任何接收到的内容,都会按照自己的思维体系进行独特的转换。例如,如果需要记住一个朋友的地址,人们不会单纯地识记,而是通过某些谐音或规律更快速地识记。

    第二,意义识记。

    意义识记是相对于无意义识记来说的,它对于所要记忆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理解力,能够通过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对识记内容进行一定的转换和加工,并通过对内容进行一定的分析、融合、深加工来解读各个内容之间的关系。意义识记虽然对意志力消耗不大,但对想象力的需求却不小。相对于机械识记,意义识记的心理过程更为复杂,只不过识记的范围很广,而且具有一定的技巧性,好的意义识记可以使人更快地记住内容,并能长久保持。对于意义识记的技巧,简单介绍一下最典型的图像法。

    图像法这种方式简单易懂,也是很多人常用的。如,要记住“苹果”这个词,只需要联想到苹果的形状就可以了。将文字与图案联想到一起,就能刺激大脑神经,使记忆的耐心和精确度增强。当然,图像记忆远非如此,若是在脑海中编制夸张、奇特的画面,识记效果会更好。

    6.以存在时间为标准的三大记忆类型

    在大脑中,神经反射的信息有时会根据实际情况而准确呈现,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关心的是怎样找到信息、怎样呈现信息,这就是一个保持和复现的过程。下面,我们就深入讨论一下记忆的三种类型。

    第一,感官记忆。所谓“感官记忆”,就是指人的嗅觉、听觉、视觉或味觉等感觉器官受到刺激时所发生的非常瞬时的记忆,感官记忆凭借的也是主观,如果不被刻意关注,它就马上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感官记忆是有选择性的,它虽然由刺激引发,但却不是由刺激本身产生的,它来源于人的主观因素。例如,一个人专心致志地观察某个事物时,他有可能听不到周围的声音,也不知道周围发生的事情。在这里,注意力成为这个主观因素之一。因此。想方设法集中注意力是提高记忆的一个重要方面。

    感官记忆的存在时间非常短,这种记忆与声音或动作的残像相似。

    例如,我们听到一个声音之后,它会在短时间内留下余音;我们看到对方的一个动作之后,脑海中会闪现出这个动作的大体轮廓。事实上,这就是感官记忆,在某种程度上,感官记忆的强度高,但缺点是持续时间太短,一般停留一秒甚至不到一秒。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我们无法对其加以利用。

    第二,短时记忆。当我们的注意力开始关注感官记忆时,很多内容就走进了我们的意识,这时候,感官记忆就变成了短时记忆。相对于感官记忆,短时记忆的持续时间要长得多,大约是感官记忆的20倍,能保持20秒左右。例如,朋友告诉我他新家的地址后,我赶紧拿出纸笔记下来,当我记完收起来后,我可能就完全不记得这个地址了。

    在这个阶段,声音刺激更容易产生良好的效果。短时记忆可以储存大约7个项目,每个项目的长度不能过长——可以是七个人名、七个数字或七个简短的地址。

    短时记忆对我们的影响也很大,最典型的当属“舌尖效应”。例如,还有十天就要被老师当众提问,平时没有好好听课的学生肯定会临时抱佛脚,进行几天的突击复习。我承认,这的确有用,但这样的记忆往往会在开始时突然忘记,就是明知道自己有这段记忆,但到了嘴边却说不出来,介于记住和不记住之间。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放松自己,深吸一口气或做做伸展运动等,必要的时候,休息五分钟也是非常有效果的。

    第三,长期记忆。短时记忆保持的时间虽然短,但是,如果我们能在短时记忆消失前加紧复习,就能使其成功过渡为长期记忆。长期记忆的维持时间跨度很大,少则一天,多则终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运用的技巧和知识都属于长期记忆。

    将短时记忆转换为长期记忆是有技巧的,例如,我们要记住idbgormation这个词,如果从整体上机械记忆,需要的背诵时间会相当长。但如果我们化整为零,将其分为id、bgo、rma、tion四个部分,因为这四部分都在短时记忆的范围内,所以相当好记。短时记忆完成后,在分别对它们进行强化,使这些单词过渡到长期记忆阶段。

    我们在进行长期记忆的时候,也应该掌握一些技巧,也就是语义和形象双向记忆。例如,我们面前停着一辆马车,我们脑海中就形成这个图像,这就是“形象”;当然,我们也可以将其表达为一种代步的工具,这就是“语义”。人们在记忆某个事物的时候,语义和形象是同时进行的,利用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转换,我们可以更好地记忆。

    在长期记忆的形成过程中,具体是语义记忆还是形象记忆,还要看所要记忆事物的本身。例如,我们在记忆实验报告的时候,关注的肯定是语义,是实用的东西,而不是这个实验报告的形状或文字的颜色。反之,当我们看到一位美丽的女士时,我们关注的是她的形象,而不是要记住她的语义。

    长期记忆的容量很大,可以说包罗万象,它又可以分为不同的几种记忆。(1)程序性记忆。即对做事的先后顺序的记忆,关系到处理某件事情的方式方法,是做事过程的整体体现,具有严谨性。

    (2)陈述性记忆。就是对事物或一个具体事件的回忆,又分为语义性记忆和经验性记忆。经验性记忆就是个人的生活履历,是人生活过程的真实写照;语义性记忆就是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近乎抽象的表达,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就是这种语义记忆的体现。

    长期记忆的信息量非常大,在意识中的存储时间也非常长,它和短期记忆的最大区别就是提取速度非常快,不会发生短时记忆的舌尖现象。而且,长期记忆会使人觉得信息非常清晰,给人一种刚开始记忆的感觉。所以,我们都希望短时记忆可以成功转化为长期记忆。

    7.由记忆起源到记忆分类

    记忆作为心理活动的一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人在生活中需要积累经验,但如果没有记忆,将无法认识和分辨周围的事物。在解决相对复杂的问题时,记忆的作用也是巨大的。可以说,没有记忆,就没有发展和进步。因为知识是积累的,而积累靠的就是记忆。

    记忆在人的内在心理发展中也有重要意义,例如,人们的奔跑和行走等动作都需要保存,不然我们永远也学不会这些东西。再如,人们的思维和语言也需要保存各种内容和概念。因此,如果没有记忆,没有这些经历的积累,也就没有心理上的发展。此外,一个人表现出的特殊才能、一个好习惯或坏习惯的形成、一种良好品质的培养等,都是以正常的记忆为先决条件的。

    按照记忆的内容,我们可以将狭义记忆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形象记忆。一般是指对于过去事物的形象化记忆,例如,你曾经吃过一个形状奇特的苹果,那么若干年后,也许还会记得它的形状与别的苹果有何不同。

    第二,情境记忆。和形象记忆不同的是,情境记忆是对某个事物和事件的整体回忆,包括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等要素。例如,我们经常会回忆起童年的时光。这个“童年的时光”就是对童年的情境回忆。

    第三,情绪记忆。情绪记忆往往伴随着情境记忆的出现而出现,我们继续拿情境记忆中“童年的时光”分析,如果一个人想到童年所受到的欺凌和种种不公正待遇,他就可能会陷入深深的忧愁之中,无论现在他的生活是多么优越。这就是情绪记忆的效果,童年的情绪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中,以至于现在他还能回忆起来。

    第四,语义记忆。又可以称为“逻辑记忆”,语义记忆与社会、文化有关系,就是用语言概括各种各样的形象记忆。例如,有个人目睹了一场凶杀案,在法庭是用语言概括各种各样的形象记忆。例如,有个人目睹了一场凶杀案,在法庭上,他就会用语言描述出自己所看到的事物。有时候,笔录也是一种语义记忆。

    第五,动作记忆。就是对身体的各项运动的记忆,例如,人类行走、奔跑以及使用各种各样的工具,都是记忆在起作用。没有记忆,我们就没有发展。

    记忆的分类多种多样,我们要用不同的观点看待记忆。记忆的本质其实就是一种认知活动,一种对现实形象事物的抽象画,按照记忆的影像在大脑中存储时间的不同,我们又可以将记忆分为感官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期记忆。

    记忆就像一个能自由穿梭时空的神奇物质,是人们生存、学习和处理各项事务的必备机能。学者需借助记忆获得各种知识和技巧,不断探索未知的事物;将军需借助记忆排兵布阵,打退敌人的一次又一次进攻;戏剧家也需借助记忆将自己内心的情感用诙谐幽默的方式表达出来,完成一个成功的戏剧表演。没有记忆,我们可能会一直停留在原始阶段,无法学会任何高级的方式,只能靠着本能,重复千篇一律的生活。所以,记忆也代表了我们人类的一种现代文明。

    8.我们为什么经常遗忘

    从出生开始,我们经历的任何事物都会在大脑中留下各种各样、有深有浅的烙印。从理论上说,大脑这个储存记忆的地方容量无限,我们有希望记住所有的东西,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过目不忘。但是实际上,我们为何会经常遗忘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这样考虑,空间容量无限大并不代表调用速度快,我们经历了某些事情之后,记忆信息就会被存入这个空间,但当我们需要时,这个空间里的记忆却不会轻易被找到。就像你有一个无比大的仓库,但仓库管理员是一个年迈的老人,他没有那么多的体力和精力替你迅速找到你想要的东西。

    例如,我在年轻的时候曾经非常喜欢一支乐曲,若干年后,当一个朋友向我提起这支乐曲的名字时,我根本想不起来,甚至觉得从没听到过。当他哼出这支曲子时,我才恍然大悟,想起了这首曲子,紧接着,我竟然也可以完整地哼出来。

    后来我发现,我的意识找不到这部分记忆,并不代表它已经从我的大脑中消失了,而是被隐藏在空间里,我“年迈的管理员”暂时无法将它调出来而已。由于存储空间和管理能力的不平衡,我们很多的记忆被白白浪费掉,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现在,我们也许已经大体明白了记忆遗忘的密码,有些时候,它可以指导我们更好地记忆某些事情。我们现在回顾一下按照记忆时间长短来划分的三种形式,也就是感官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期记忆。其中,感官记忆的持续时间只有数秒钟,可以说很难把握;而短时记忆的持续时间不固定,少则几分钟,多则一个小时;长期记忆在感官记忆和短时记忆消失的时候出现,它对我们的记忆活动有重要意义,也是我们在生活中最实用的一种记忆。如果绘制一个长期记忆的曲线,我们就会发现,它是一个抛物线,在这个抛物线的最高点,人的记忆力最强,记忆的速度、准确度、耐力等也最强。这个点是一个记忆强度,如果把这个点尽可能地扩大,就会发现它是一个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内,记忆的效果最好。

    例如,背诵无意义音节组,那么,在长期记忆到达这个抛物线顶点的时候,效果最佳,如果错过这个点,没有及时背诵或复习,我们就会很快遗忘。这里我要强调一点,未达到抛物点并不表示绝对的完全遗忘,而是说容易记不全或记错一部分。当然,即便达到了抛物点,也不能完全保证将内容记得清清楚楚。

    现在我们有必要为记忆起一个绝对性的解释,那就是由物质运动而产生的人类用来观察自身活动的一种现象。当然,这个观察自身活动的过程并不是我们主观可控的,很多记忆都是人类无法决定记住还是不记住的。

    9.日常生活的记忆常识

    我总结出了提高记忆力的几个方法。当然,这些结论有些基于实验,有些基于保持曲线,有些则基于日常生活的观察和积累。

    第一,心境平和的作用。当我们需要记忆东西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持心境平和,过于抑郁和过于激动都有可能起到反作用。过于抑郁会使我们失去记忆的心情,而过于激动则无法使我们集中注意力,而注意力恰恰又是记忆效果的重要因素。

    第二,充足的休息。大脑记忆空间的存储以及记忆的调用都需要一定的能量,而大脑中的能量并非无穷无尽,长时间的记忆工作会使大脑变得疲劳,而充足的休息会使大脑重新获得能量,达到最佳的记忆状态。

    第三,信念的作用。我们目前还无法对这种精神能量进行量化,但可以确定的是,这种不确定是物质还是精神的心理能力可以对记忆力起到一定的作用。例如,我们在记忆某些事物的时候,如果一开始就认定自己无法完全记忆,那我们的记忆力就会减退。反之,如果我们有一种自信,坚信自己可以记下来,那我们的记忆力就会得到神奇的提升。

    第四,上文提到过,每个人的记忆力不同,保持曲线也有区别,每个人的最强记忆点也各不相同,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通过实践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并进行一系列的巩固训练,从而使记忆力永久性提高。

    第五,要尽量对记忆的内容充满兴趣。我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将十个人平均分成两组,第一组背诵一大段剧情引人入胜的小说,第二组背诵一小段无意义音节组。

    结果发现,虽然第一组所要背诵的内容看起来比第二组要多得多,但背诵效果却最好。这表明,兴趣对记忆能力的提升非常显著。在记忆某个事物之前,想方设法对其产生兴趣是有必要的。

    第六,强烈的刺激。刺激比兴趣的程度更深,它可以使我们在无意中永久地记下某件事物或情境。例如,我曾经与一位自己喜欢的漂亮女士同坐一辆马车,并愉快地交谈。这段记忆我一直没有忘记,现在还能清楚地记得当时谈话的内容。另外,强烈的愿望与刺激是一样的,都可以在瞬间提高我们的记忆力。

    第七,建立联系。很多时候,我们所要记忆的内容是枯燥乏味的,很难让我们产生兴趣,更别提进行强烈的刺激了。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将所要记忆的内容与某些使我们感兴趣或者愉快的生活记忆产生一定的关联。

    例如,我在小时候感到最枯燥的就是物理课,里面的公式和定理曾经搞得我焦头烂额。但我的物理老师却非常和蔼可亲,是一位幽默而又正直的绅士,每当我遇到头痛的物理难题时,我就会联想到那位绅士在我面前眉飞色舞地分析物理题的情境。我一直很佩服他对物理的那份热情和执着,当我联想到这些的时候,我就会变得很放松,解题的速度和记忆公式的效果也有所增加。

    第八,幽默感。有的时候,表情凝重地背诵一些内容反而会影响记忆效果,这和心态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我们在记忆的时候,要尽量保持心境的轻松和愉悦。

    第九,记忆的时候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当我们对事物的细节把握好时,记忆的速度也会加快。例如,有的人虽然见过一辆马车,但并没有留下多少印象,甚至不能描述它的特点。而有的人却能记忆犹新,甚至连马车上的花纹以及车轮的特点都能说出来。这就是观察力在记忆中的作用。提高观察力并没有什么捷径,需平时养成做事仔细的习惯。

    第十,记忆的时候要以理解为主。上文提到过,机械性的记忆效果并不好,在理解的基础上,就能自然而然地提高记忆速度。

    第十一,充分联想。不管记忆的内容如何,想方设法使记忆形象化都是实现快速记忆的有效方法。例如,我们读《唐璜》这首诗,如果只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对文字进行推敲,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反之,如果我们整体把握,将文章中描绘的情境与事情在大脑中形象化,将会有助于我们的记忆。

    第十二,将内容转化成口诀或歌谣。就像先贤们将乘法做成朗朗上口的歌诀一样,记住这个歌诀比记忆单纯的公式、定理要快得多,因为这些经过加工的内容不光押韵,而且都是相互联系的、有规律地出现的。就像工厂的工人抱怨工作时间长而进行罢工运动的时候,经常将自己面临的困境或要求用歌谣的形式传唱,这样更容易增加影响力和感染力。

    第十三,我们在记忆的时候,要学会观察事物的特征,找到事物与众不同的特点,这在形象记忆时尤为重要。这也就是为什么很丑和很漂亮的人会让我们印象深刻,而长相普通的人我们往往记不住。但是,长相普通的人也有其独一无二的特征,我们只要抓住这一点,不断扩充,就会使我们在记忆的时候事半功倍。

    第十四,学会规整和分类。有的时候,整体记忆很艰难,我们可以采用化整为零的方式,将记忆进行分段。例如,我之前讲过的无意义音节组,直接背诵一个长组所用的时间要远远长于将其分成若干小组完全背诵所需的时间。

    第十五,充分利用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如视觉、嗅觉、触觉等。这不光能加深感觉记忆,还能从多个方面获取有用的内容和信息,增加记忆的广度和深度。

    10.遗传——记忆的兄弟

    遗传和记忆关系密切,我们可以通过遗传看到记忆的深刻烙印,它是一种记忆的表现。

    在宏观上,记忆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时间漫长的、对自身的大面积刺激;二是来自突如其来的、单一的刺激。这里有必要提一个名词——“变异”,它是指正常的遗传因为上述两种原因而产生了变化。我们可以想象,人以前根本就没有思维,只是像动物一样依靠本能生存,依靠本能捕猎,不会制作任何生产工具。但随着长期的群体生活,人与人之间有了交往与沟通,并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产生了思维,而这个思维又逐渐复杂化。这时候,有一部分群居者的基因发生了改变,而这部分基因改变的人又去影响其他部落的人,并将这种思维遗传给后代。经过代代的遗传和进化,原始人演变成了我们今天的人类。

    11.人类的记忆达到什么水平

    人类的大脑是在长期的遗传与进化之中通过记忆形成的最为先进和高端的意识器官,代表着目前最高的智慧。它的体积虽然不大,但功能却非常强大。遗憾的是,我们不仅对大脑不了解,对记忆的知识也是知之甚少。

    要想深刻研究记忆,就必须先了解我们的大脑,通过研究大脑,来探索储存在其中的记忆的奥秘,发挥记忆的最大潜能。迄今为止,我们对大脑的研究和开发虽然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我们已经知道大脑为记忆分配了一个无限大的空间,还知道所有的记忆活动都必须经过大脑处理,而不是许多希腊学者所说的心脏。

    记忆产生后,大脑把经过简单处理的信息储存在了自身的某个角落,这个角落并不固定,或者留存在意识之中,或者隐藏在一个感觉不到的区域。当我们需要的时候,这部分信息就会以经验或经历的形式从意识中反映出来,当然也有很多时候会无法反映出。

    从目前人类大脑的运作水平和记忆水平来看,我们的大脑并未完全被开发,甚至只被利用了不到三分之一,记忆同样如此。

    单论记忆,大脑能同时储存多种性质的记忆,总体上分为形象的记忆和语义的记忆。在大脑中,一部分系统可以处理我们遇到的图像、声音和旋律等,而另一部分系统则可以处理我们遇到的文字或者词曲等关乎语义的物质。但现实中,我们经常调用的只有语义系统,那部分形象系统很少被我们重视。实际上,形象系统至关重要,它可以使我们爆发丰富的想象力,有助于我们发明创造新事物,而且它是低功耗的,甚至不需要消耗我们的意志力就可以进行高速、高效的记忆工作。可以让我们在一个轻松的心理环境之下达到过目不忘的状态。

    鉴于我多年的实验,我现在可以自豪地告诉大家,记忆力的秘诀任何人都可以掌握,具有超越常人记忆力的人并一定是天生的,只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去训练,就能很快地提高自己的记忆力。

    我曾经对我所掌握的技巧做过一个测试,我挑选了十个记忆力再普通不过的人,其中几个人甚至有轻微健忘的毛病。我用我自己的方式对他们进行了大约为期一周的训练,一周之后,再挑选大批人进来,对他们统一进行记忆力测试,结果显示,经过训练的十个人,记忆力有明显的提高,明确能甩开大部分人一小段距离,而他们本身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了3倍左右。那么,我是如何做的呢?这个问题在本章的上几节提到过,这里不做赘述,总体就是从记忆速度、记忆准确度、记忆耐力和记忆实用性四个方面着手。在掌握记忆方法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记忆力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要了解这些,需要先回答下面的几个问题。

    从以下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与你情况相符合的:

    A.对以前的事情记忆不详,即便有一些零星的片段也已经把内容遗忘了

    B.可以很轻松地把以前看到的和听到的内容回忆起来

    C.你经常把现在的记忆和以前的记忆相混淆,或者产生错乱

    D.你需要一些暗示或者引导,才能很清楚地记起以前发生过的事情

    我们现在揭晓答案,在上述选项中,选择A的人记忆力差强人意,选择B的人记忆力较好,选择C的人记忆力准确度较低,选择D的人记忆力实用性较差。这是在一定程度上大体估计一个人的记忆水平,紧接着,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测试题来了解自己的记忆方法对记忆力的影响,以及一个人的综合记忆能力。

    1.你平时喜欢阅读吗?是否喜欢用精度的方法来搜索,并将信息储存到大脑?

    2.你能否利用其他辅助性的方法,如图像或曲线等来帮助你记忆信息?

    3.你可不可以在海量的信息中找到你需要的那一部分内容并单独记忆?

    4.当你遇到心烦的日常小事或无关紧要的事情时,是否能够很快忘记?

    5.你是不是一定需要先理解记忆的内容,才能完全记住?

    6.当你面对一个较为烦琐的需要记忆的事物时,你是否可以找到其中的关系和不同点?

    7.你平时是否会随时携带纸笔,记录一些所见所闻或感想?

    8.当你面对一个重要的需要记忆的事物时,是否有足够的信心?是否可以全神贯注,并告诉自己一定可以记清楚?

    9.你是不是习惯于将有关联或相类似的事件或内容融合到一起记忆?

    10.你对将要记忆的是否能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有深入研究的欲望?

    11.当你眼前是一堆令人乏味的内容时,如无意义音节组或无规则数字,你是用理解或联想的方法将其转化为形象记忆,还是单纯地死记硬背?

    12.当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你是否能够独立解决问题,而不是依赖他人?

    13.在大脑疲劳、记忆力在生理上降低的时候,你是否能够迅速把记忆的内容转换,以使大脑得到休息?

    14.当你需要记忆难度较大的事物时,你是否可以合理利用听、说、读、写等多样化方式来加深你的认识,使记忆的内容更加牢固?

    15.在记忆某些事物之后,你是否会经常性地重温,以使记忆经久不忘?

    在以上十五题中,回答“是”的次数越多,越能说明你了解记忆的正确方法,记忆力较强。反之,则证明你记忆时不得其法,记忆力也有待提高。

    这本书后面讲了许多记忆力相关的心理分析和实验,对普通人来说可能无用。我们需要理解在记忆力这种事情上,心理起到巨大作用即可。然后掌握一些基本技巧。


    本书摘作者Sting发起了乐读创业社,从2015年4月开始进行的“一周读一本书”活动,已经持续165周,欢迎参加,并阅读800多人提交的4000多篇读书笔记(http://www.jianshu.com/c/d3950a9c3431),也可看Sting的书摘笔记汇总

    也欢迎关注“乐读创业社”微信公众号看大家的精选书摘书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73《记忆力心理学》一周一本@乐读创业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uuv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