轼也辙也

作者: 河滨散人 | 来源:发表于2020-02-08 09:46 被阅读0次

                名二子说

                        --苏洵

(车轮)(辐条)(车顶盖)(车底横木),皆有职(专用)乎车,而轼(车前之横木)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即使这样),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担心)汝之不外饰(掩饰)也。

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车迹);而言车之功,辙不与(参与)焉。虽然,车仆(倒下)马毙,而患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辙乎,吾知免矣!

古人命名时非常重视其含义。苏洵这篇《名二子说》写于他三十九岁时。这时他参加科举考试失败,绝意于功名,把希望全都寄托在儿子身上。这时苏轼十一岁,苏辙八岁。文章对二子名字的含义加以解说,并用比喻象征手法,针对二子不同的性格特点,对二子进行告诫、勉励,表达了父母爱护关心子女的一片深情。

文章先从轮、辐、盖、轸说起,说这些是车子的主要构成部件,其作用十分明显。而车轼似乎不起什么作用。虽然如此,但去掉车轼就不成其为“完车”,可见车轼还是有作用的。然后针对苏轼的性格特点,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苏轼个性刚直不阿,才气过人,锋芒毕露,所以苏洵告诫他要注意“外饰”,注意收敛约束自己,隐蔽自己,否则,是会带来祸害的。

接着讲辙,天下所有车辆,都必须循辙而行,但是论车之功时,车辙是排不上的。而“车仆马毙”的灾祸的产生之时,祸患却是不能殃及到车辙。所以苏洵认为车辙是“善处乎祸福之间”的。这也是针对苏辙性格特点所讲的话。苏辙温良敦厚,谨慎持重。所以苏洵十分有信心地对他说:“我知道你将来是能免除祸患的。”

全文仅八十余字,以车设喻,贴切又形象。言词恳切,意蕴深长,婉转曲折,感人至深。以苏轼、苏辙二人后来遭遇以考之,苏洵则有先见之明,真乃知子莫若父也!

自古以降,说名解字文章甚多,有谁盖乎老泉此文乎?料二子之终身,不差毫厘,可谓深知其子矣!近来,文言圈亦盛行作字序之文,吾观之,仅及乎字而不及乎人也。

相关文章

  • 轼也辙也

    名二子说 --苏洵 轮(车轮)辐(辐条)盖(车顶盖)轸(车底横木),皆...

  • #轼辙#

    风如利刀,飞雪迫人。寒鸦立于枯枝之上,今日兄长释放,卯时起身,便趋步于牢房,双眼睁睁望着兄长归来的方向。只...

  • 轼辙

    #轼辙# #关于母亲#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 父亲至二十七才发奋。母亲却是一个知书达礼的女子。 当时我八岁...

  • 《名二子说》——聊聊苏洵父子起名的趣事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

  • 伤轼辙

    之一 缥缈眉山一恍惚, 林泉清梦总辜负。 风雨人间惟濡沫, 炎凉世事共手足。 之二 冠盖生涯误诗书, 风尘霜雪怜手...

  • 轼辙3

    #轼辙# 我从小身体便不是很好。 每每冬天,兄长总喜欢带着我去外面玩雪。回来总得伤寒,此刻兄长总是被父亲一顿训。 ...

  • 轼辙2

    “兄长,你观此事如何” 苏辙微微一笑,手虚指着北方,问。 “呵呵。以钱财买过来的平安。定不长久。” 苏轼抚摸着胡子...

  • 轼与辙

    看到古文观止的《曹刿论战》,里面有一句话:“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由这句话想起苏辙和苏轼的名字。 哥哥苏轼,...

  • 杂感三题

    感轼辙 凭轼苍茫眉山远, 回辙寂廖湖海难。 更无手足堪知己, 剩有夜雨供互怜。 访苏集 夜雨连床缱绻处, 温存但看...

  • 说文解字038@交通类

    車:车的总名,中间车厢上下两边车轮,造字时把车竖起来。 轼:车上的扶手横杆,苏轼,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两...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轼也辙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vaux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