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随笔专题投稿历史有意思
《名二子说》——聊聊苏洵父子起名的趣事

《名二子说》——聊聊苏洵父子起名的趣事

作者: 潇潇暮雨_4fca | 来源:发表于2020-04-03 09:54 被阅读0次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                            ——苏洵《名二子说》

译文:车轮、车辐条、车顶盖、车厢四周横木,都对车上有其职责,唯独作为扶手的横木,却好像是没有用处的。即使这样,如果去掉横木,那么我看不出那是一辆完整的车了。轼儿啊,我担心的是你不会隐藏自己的锋芒。天下的车莫不循辙而行,虽然论功劳,车辙是没份的,但如果车翻马毙,也怪不到辙的头上。这车轮印,是能够处在祸福之间的。辙儿啊,我知道你是能让我放心的。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纵观古今像“三苏”一家可谓旷世独绝。父子三人便占了唐宋八大家三个席位。

昨天读书恰好读到了苏洵的《名二子说》感觉甚是有趣,便在网上搜罗了一番。《名二子说》是苏洵写为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命名的缘由,表达了对儿子的希望与告诫,并介绍了二子的性格和名字由来。

庆历六年(1046年),苏洵赴京赶考。尽管苏洵的才学可以成为“帝王师”,可在朝廷腐败、官场黑暗的环境下还是落榜了。他由此对科举、朝廷失去了信心,转而把希望寄托在两个儿子身上。第二年返乡后,苏洵写了一篇寄寓深重的《名二子说》。当时,苏轼十一岁,苏辙八岁。

老泉先生以为“轼”乃车前扶手,最为显眼,极易招祸,而“辙”则由车,无功无患,故长子名“轼”字“子瞻”,次子名“辙”字“子由”。希望各自瞻前顾后,动辄由之。殊不知嘉名并不定性,苏轼一生放浪形骸,从不瞻顾;苏辙则沉静冲雅,未尝由他。更倒霉的是,后来苏轼因“瞻”谪儋州,苏辙因“由”谪雷州,上苍因名字给这俩兄弟开了个莫大的玩笑。

父亲苏洵本希望从名字上给两个儿子寄予重托,谁知一语成谶。倒也成了文学史上一段佳话。可是天下哪个父亲不对自己的孩子寄予厚望呢?孩子的名字也带着父辈的寄托,“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起名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一个名字也往往带着时代的烙印。像建国初期的“建国、建华、国强、志华”;抗美援朝时期的“抗美、援朝、卫华、保国”到现在00后的“梓轩”、“梓涵”。名字越来越洋气,可是像苏洵这般对起名如此用心的父亲,可是越来越少了。

相关文章

  • 《名二子说》——聊聊苏洵父子起名的趣事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

  • 轼也辙也

    名二子说 --苏洵 轮(车轮)辐(辐条)盖(车顶盖)轸(车底横木),皆...

  • 苏轼的名字寓意与人生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洵的长子。苏洵在《名二子说》中谈到苏轼名字的寓意:轼是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

  • 苏洵之名二子说

    苏洵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 苏洵擅长于散...

  • 苏洵:如何培养出苏轼苏辙

    中国历史上,提起名垂后世的文学世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宋代的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这父子三人,不仅诗词成就巨大,而...

  • 眉山明珠"三苏祠" (下)

    上接《眉山明珠“三苏祠”(上)》 “三苏祠”因苏洵、苏轼、苏辙父子而享誉中外。三苏父子以其卓越的创造...

  • 最近的心桥最远的行程

    见 《名二子说》作者:苏洵 原文: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

  • 苏洵的教育

    苏洵《名二子说》 原文: 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

  • 人生应似飞鸿踏雪泥

    古往今来,听闻“上阵父子兵”的不少,但要说父子三人同赶考的,也许最属苏家父子。 时光流转,在苏轼20岁那年,苏洵、...

  • 历史上的一门三进士

    一门三进士有好几家: 最早被传诵的一门三进士是宋朝的苏家父子——苏洵、苏轼和苏辙。苏洵是父亲,苏轼和苏辙是两兄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名二子说》——聊聊苏洵父子起名的趣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fvcp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