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随黄梅飘书案,春载红雨落阶前。二零一八,又是一年逝去,今天是大年三十,窗外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响彻云霄,而他却在书房整理一年来的“废画”。长期的临池,这些“废画”只不过是一时的宣泄而已。
如今在眼前,恰恰是这些让他恍然,何为艺术,何为创作,何为继承,何为发展……作品的意义又是什么?这些即非应酬,也非市场,更不顾及是否被认可,只为自己,率性而为,娱乐身心,畅怀抒情。流年易逝,韶华难在,他却依然初心不改。他就是著名大写意画家王凤年。
王凤年,字红雨,1962年9月生于河北省廊坊市,师从于王金岭、黄永玉诸先生,先后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艺术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画院艺委会委员、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艺术委员会委员、文化部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委员。
王凤年先生的大写意画传承经典而彰显时代气韵,呈现出正大气象的艺术格调。“正大气象”意在弘正极大,极天地之情,是一种刚健昂扬的风采、雄大磅礴的气质、深邃宽阔的境界。它源自中国传统精神文化,体现着儒家的充实之美、汉唐的雄强风骨与北宋的伟岸品格。同时,也体现出了彰显时代气息的、具有雄浑堂正的美学风貌,蓬勃向上、昂扬激越的中国文化气象。
王凤年先生的大写意画保留了吴昌硕艺术风格雄浑苍茫的书卷金石气,吸收了齐白石开创的清新自然的天趣一路,赋予了大写意艺术的时代气息。作品简约洗练,传神而有趣味,有先声夺人的视觉震撼力,达到了中国花鸟画艺术的新高度。
细观王凤年先生的画作,其艺术特色是大刀阔斧,干净利落,浑厚苍莽,朴拙大气,极具雄强之美。写意画妙哉精微,看似粗放,逸笔草草、漫不经心、信手拈来,然而干湿浓淡、疏密虚实、远近高低,意出法度之外,细审全在法度之中。作品中的墨荷之高洁,虬松之刚劲,清梅之野逸,牡丹之华贵,幽兰之风姿,无不笔墨酣畅,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我合一,给人以携万物自由畅游于天地之间的痛快淋漓之感。
王凤年先生以历代名家为师而不拘于一家一户,他又以传统为法,兼收并取,从前人的创作技法中直接汲取,为我所用,体现出他冷静理性的审美追求与执着的生命意态。有人说艺术说到底是一种生命状态的文化暗喻,这一点,在王凤年先生身上体现的非常明显。有评论者认为王凤年先生的写意花鸟画“大气、率性、沉逸”,作品中流露的是一种“心无挂碍”、“清澈澄明”的诗心与个性,作品表现出对自然的钟情,对家园的神往,对往昔生活得怀念,洋溢着浓郁的田园芳香。
以诗文书法入画是文人画的优秀传统,王凤年先生创造性地继承了这一传统,他以现代构成意识把书法款跋作为块面结构的表现手段之一,构成于作品、特别是大幅作品之中。除了书法之外,纵观王凤年先生的众多作品,均强化了作品中的团块结构和平面构成,从而使其大写意花鸟画艺术,传统而现代,极古而极新,其简洁、肃穆、伟岸的高贵品格,揭示了自然之大美,在大写意艺术的发展中别开新面。这也许得益于他上大学时所学,更是他以宽阔的艺术视野与胸怀,从容地关照艺术的古与今,彰显了具有时代气息的中华民族气派。
几十年来,王凤年先生书画兼修,无一偏废,之所以在绘画上取得如此的成就,与他的文化积淀和深厚的书法功力有直接关系。王凤年先生在书法上受到王羲之、王铎、张旭、怀素等影响,体悟他们书法的气度、气息;他也欣赏傅山、八大的笔墨语言,吸收了他们艺术中的率真、自然与朴拙、朴厚。其题画书法疏朗有致,落落大方,笔意流畅,纵横成趣,如同音乐的律动,与其画作相得益彰。如果说绘画近乎诗性,则书法更近于音乐性,二者结合的最高境界在于一种启示、一种情趣、一种意境。
画格即人格,观画如观人。王凤年先生中锋行笔,干脆利落,抒发胸中块垒,作品格调体现出如古人所言的“圆效天,方法地,圆存方之理,方有圆之象”的雍容之气。
王凤年先生更是一位有责任、有担当、有抱负的艺术家。他不仅以丰富、创新大写意画艺术为己任,建构着自己的花鸟画艺术语言体系,他还关注教育,热心公益事业,先后向国家关工委、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及相关单位、企业、学校等捐赠价值上千万元的书画作品100余副,发扬家国情怀,责无旁贷,义无反顾。
中国大写意画肇于唐代的王维、王恰人文画,成于明代徐渭的开创,经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传承,近现代的吴昌硕、齐白石,把大写意画推向历史的高峰。其得自然之生韵,彰人文之精神,得诗歌之陶染,笔歌墨舞,托物言志。
由于受文化教育体制的束缚以及传统文化的缺失,当下大写意画遇到了日渐边缘化的发展瓶颈。王凤年先生不激不厉,坚定沉着,志存高远,心无旁骛,以一个具有现代文化人的眼光重新关照审视八大山人、吴昌硕、齐白石等艺术大师,不懈探求“画当出己意,模仿堕尘垢。即使能似之已落古人后。”及怒不同人,师心自用大写意画的真谛。
任重(美术评论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