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得一
最近有点膨胀,源于两件事:
第一个是关于生小孩。
朋友们可能知道,我有两个孩子。所以,我把自己当成了所谓的“过来人”。
一次朋友聚会,其中有两个孕妇,当时我“好为人师”的癖好就爆发了,从产检、生产、请月嫂、母乳喂养、产后恢复、买玩具等等,对别人指点了一番。
第二个是关于个人成长。
今年2月以来,自己看了点书、写了点东西,有了一些收获、进步。
微信、简书里,突然多了不少无谓的恭维与夸奖,久而久之,真把自己当成“老师”了。
在群里,每当朋友们在讨论写作、阅读方面的问题时,总是忍不住去插几句话,大谈自己的观点。
第一件事属于咸吃萝卜淡操心,第二件事属于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真是可笑至极!
有点收获、心得,尾巴就翘到天上去了,巴不得全天下人都能知道。
我的问题出在哪里?
自以为是、好为人师。
为什么我这么做?
因为这种好为人师的心态可以带给我虚荣感、抬高自己、增加优越感和存在感。
今天,我把自己的反思写在这里,希望能给朋友们一些愚见,能在人与人的沟通中能够更加平等、自然,收获较好的人际关系。
本文主要内容:
什么是好为人师?
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好为人师的弊病是什么?
怎样避免自以为是,好为人师?
如何与好为人师的人相处?
一、什么是好为人师?
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人之忌,在好为人师。
孟子是想告戒我们,人应当谦虚,不能自傲,不要自以为多知多识。
好为人师不同于善为人师。
1.善为人师:是自己有这个实力,真心启发别人、帮助别人成长,这样的人令人信服、受人尊重,值得长期交往。
善为人师的人,可能是他们:
1)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关心和了解你的人,比如父母、姐兄、亲朋好友以及正直友善的同事等;
2)能够对你的疑惑提供明确方法和答案的点头之交或陌生人,他们在某个方面比你有阅历和经验,或者在某个领域具备深入的探索能力,并愿意分享他们用自己时间和精力获得的体悟和感念给你;
3)对人生和世间智慧有着极深洞察力的文化大德以及修行者,他们为了更广层面上的救赎和弘扬善知,孜孜不倦地或身体力行、或著书立说、或讲述布施。
2.好为人师:是站在自我的角度上轻易评定他人,用自己的偏见和所谓权威,在一知半解的基础上,对他人进行影响和左右。
他们的目的,是获取某种智识和思想上的优越感,向对方索取情绪价值,从而达到自我成就的满足感。
好为人师一般有以下表现:
1)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
2)自我炫耀,挑剔别人以显示自己的博学
3)总觉得自己比别人能
4)总觉得别人笨
5)总觉得能教别人是件了不起的事
6)容易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7)容易用自己的经验来否定别人的做法
8)不由自主的施教、建议或挑剔
等等,欢迎留言补充!
二、好为人师的原因是什么?
1.自负。
这类人,自信超越了一定的限度,总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别人。
他们经常以教导者的身份自居,总是一副很懂的样子,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在别人不需要的情况下,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别人(我的第一个反例讲的就是这个)。
他们表面看起来是乐于助人,实则不尊重别人,认为别人不如自己。
2.自大。
这类人,喜欢站在某个制高点上,俯瞰众生、挥斥方遒,颇有风云在手,舍我其谁的感觉。
他们习惯自诩为智者、长者、过来人,“吃的盐比你吃的饭多”、“过的桥比你走的路多”,自觉不自觉地喜欢为人“指点迷津”。
典型的就是马云,他曾放出大话,“京东将来会成为悲剧,千万不要去碰京东”。
事后理亏、反躬自省,察觉自己言行不当的马云,后来在微博发文道歉:
自己喜欢聊天,漫无目的,海阔天空,痛快淋漓而只图“嘴爽”。
这些年在很多不同场合,说了不少“疯话”“胡话”和“愚蠢的吹牛”,给自己也给别人带去不少问题和麻烦。
我估计改不了自己好为人师、毁人不倦的性格。
3.自卑。
这类人,是想通过“为人师”来寻求自我认同和证明,他们并非真的想要帮助别人、解决问题,而是想提升所谓的优越感,以“师与徒”的关系来界定地位的高低。
他们为的是证明自己比别人高明,却看不到自身不足,一但后来者居于他之上时,他又无法承受。
这就是典型的弱者思维。事实上,真正强大的人往往选择沉默,除非说话的价值大于沉默。
三、好为人师的弊病是什么?
好为人师,其患在“好”,而不在“师”。
为师本无患,助于学与播,如果真有“为人师”的能力,也有“为人师”的意愿,是一件好事。
但不要以为自己是为别人好,拿着这个幌子就不顾别人的实际情况、不顾别人的心理需要指手画脚一通,这就不是一件好事了。
好为人师的人,往往自满自足,不思深造精进,害己、害人。
1.害己。
1)导致自我认知偏差。
这种现象,也被称作邓宁克鲁格效应:
一些能力欠缺者,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的优势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却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
满罐水不响,半罐水响叮当。
真正有能力、有水平的人,一般不会也不需要张扬,倒是那些半罐水的人自以为了不起,动辄喜欢做别人的老师,出言就是教训别人。
有认知偏差的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能力差,如何弥补不足也就无从谈起了。
2)影响个人成长。
听过一个老山羊的故事:
一个凡事都爱摆大道理的老山羊,正悠闲地在河边散步。
它看见一只大鸟在河边饮水,便说:“你只顾在这里喝水,却完全不知道提高警惕,如果狐狸过来,你的小命就丢了。”然后,又严肃地讲了许多道理。
大鸟笑着表示接受,但老山羊一走开,大鸟就对身边的蚂蚁说:“依仗自己胡子长就冒充懂道理。去年,它的孩子还不是在这里让狼给吃了吗?”
人都喜欢给别人当老师、教别人如何做,却忘了自身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这是一种极其愚蠢、充分暴露自己缺点和无知的行为。
2.害人。
除了让人反感,最大的害处是误人子弟。
没有真才实学的人,经常会以其昏昏而使人昭昭。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揭露了一些“写作课”的乱象,可能会引起某些人的不满:
现在就有那么一些不自量力的人,积累了一些不知所云的、只能称为说明文的文字,就妄称自己是“老师”。
开办写作课、创办社群、收费,更有一些盲目的初学者跟随这些唯利是图的人,到最后能得到些什么?
请问这些“老师”,除了会在知识管理和梳理材料上抖点机灵,还有什么货?
现在当写作老师的门槛,有这么低吗?
想给别人一碗水,自己至少得有一口井吧?
与其被人坑,不如自己积淀方法论。
四、如何与好为人师的人相处?
生活中,不乏“好为人师”的人群,那该如何与之相处和对待呢?
1.尊重。
有些人,其实没什么坏心眼,也有一颗善意的心。
人无完人,我们不妨多一点理解和宽容。
耐心一听、微微一笑、取长补短。
2.倾听。
多听,少说。
一个人自说自话,说多了也就口干舌燥,自觉无趣了。
3.婉拒。
拒绝是一门学问,坚决不做老好人。
可以礼貌的回应对方,我有我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我的人生不要别人指指点点。
4.转移。
有时候,为了照顾双方的面子、维持人际关系,可以转移话题,巧妙避免不愉快。
5.疏远。
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嘛!
对前面4个方法油盐不进的人,果断敬而远之。
人的认知水平和价值观,短时间内是无法改变的!
离远点吧,至少耳根清净点。
五、怎样避免自以为是,好为人师?
我们没有改变别人的权利,但总可以改变自己吧?
1.谦虚。
著名的书法家邱星先生,已过90岁的高龄。
有人问他:您是否收过学生?您觉得收学生应该有什么条件?
他的回答是:
我没有什么学生,有的都是艺友,共同研习的书法爱好者。
大师的谦虚,让人敬佩。
就算真要教导别人,也只就自己熟悉或精通的领域表态,不要涉及自己不擅长的领域。
鲁迅也曾写过一文,批评那些一旦成了名人,忘了自己的专长而逢事就发表评论的人。
社会上崇敬名人,于是以为名人的话就是名言,却忘记了他之所以得名是哪一种学问或事业。名人被崇奉所诱惑,也忘记了自己之所以得名是哪一种学问或事业,渐以为一切无不胜人,无所不谈,于是乎就悖起来了。其实,专门家除了他的专长之外,许多见识是往往不及博识家或常识者的。
有水平、有能力,更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2.分享。
有一段话,很让我感动:
想象有两个世界,一个世界有你一个世界没有你,两者之间的不同就是你生命的意义。
我的价值在于,在我生命中遇见的人,因我的出现,他或她的生命开始变得有那么点不一样了,这就够了。
分享越多,获利越多,帮助别人收益最大的是自己。
这一点,我的感受很深。
我经常把成功或失败的经验,通过写作的方式分享给朋友,不仅梳理了思考、锻炼了笔头,还收获了一大帮朋友,这些都是我真正的财富。
3.践行。
讲道理的人很多,践行的人很少很少。
善师人者,本身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践行者,首先得到别人的尊崇,后而得信。
好师人者,多是嘴皮子上的功夫,自己做不到,就算你说的再正确,别人看不到样本,如何能信?
拿写作这件事来说,我自己在持续地写、持续地思考、持续地死磕,渐渐成了“行为艺术家”,朋友们很自然地就认同了。
4.反思。
吾日三省吾身。
今天这篇文章,就是我的反思。
因为讨厌好为人师的现象,才反思自己是否也这样。
唯有反思,才能进步,才能成为想要的样子。
好了,朋友们。
感谢您听我唠叨了这么久,作为一个曾经好为人师的人,我正在努力改变,希望与君共勉。
一切都是修行,一切都着落在自身。
2018,我们重新理解了好为人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