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北京市
角门北路10号:残疾人的“成人大学”

角门北路10号:残疾人的“成人大学”

作者: 邵晓宁 | 来源:发表于2018-03-01 16:46 被阅读41次

    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城,除了天子脚下的中轴线,如今北京的北部城区也享有全国最顶级的社会配套设施。“国贸”,“SOHO”,“三里屯”聚集于此,成为年轻人心中的“梦幻之地”。就像是北京环路的差别。提到南城,很多北京人就会露出一副鄙夷的神情。

    然而,就在这北京的“不毛之地”上,南三环外的角门北路,却矗立着一座全国,乃至亚洲最顶级的医疗机构——北京博爱医院。它还有个更为高大上的名字“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人们嘴中的“中康”,就是说的这里。

    博爱医院始建于90年代,建院初期,听说还有日本方面的援助。直到现在,当病人乘着院里的电梯时,往往还会调侃一句“这小日本的东西还真不错。”

    和人们印象中北京的大医院高楼林立有所不同。博爱医院的住院楼并不高大。外墙装饰也是偏暖色调的浅棕色。连接医院大门到就诊大厅的是一条长廊。长廊顶部还雕刻有简单图形,两边则有狭长绿植装饰。尤其是墙角那颗歪脖桃树,每年春天一到就会冒出数不清如血的桃花。再配上院内那个两个篮球场大的人工池塘。整个医院有种江南水乡的味道。

    作为全国最大的专业康复医院,博爱医院拥有一套最完善的康复训练体系。以OT(上肢作业疗法,主要进行上肢功能训练),PT(下肢运动疗法,主要进行下肢训练)为核心还配合诸如按摩、针灸、水疗、物理治疗等康复手段。甚至为了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还特设了文体训练。就是给病人安排适合他们的活动项目,比如轮椅篮球,轮椅乒乓球等。医生会根据每个病人的情况,给他们搭配不同的训练课程。以求最大程度的挖掘病人肢体的残余功能。一般在工作日,病房里基本上看不到病人的身影。他们都坐着轮椅,穿梭于各个训练室之间。

    康复治疗的价格不菲,。这里出现最多是因公致残的病人。他们的医疗费用由单位报销,所以对于在医院的花费并不在意。他们有些会把自己用不完的尿垫,尿裤以低于医院的价格卖给自费的病人。是的,尽管这里花费高昂,还是有一些家庭抱着“搏”一下的态度。每个来到这里的残疾人都抱着“躺着进来,站着出去”的想法来到这里。然而最终能真正站着出去的,也只有极少数的残疾人。毕竟,康复治疗是一项被动的治疗方式。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而对于残疾人来说,康复训练是伴随一生的事业。

    每年都会有来自全国成千上万的肢体残疾人从这里进进出出。截瘫的,偏瘫的,截肢的,脑外伤的等等……这里汇集了各种类型的残疾人。轮椅,也就成了这里最普遍的交通工具。时间久了,人们也能通过轮椅来了解一个残疾人的生活状态。

    那些坐着椅背很高,异常笨重的轮椅,肯定就是新入院的病人。他们都是在其他医院新完成手术不久,就转到这里的,一般在脖子上或者躯干上带着厚重的护具,身上穿着宽大的睡衣也是为了方便。不是因为心理负担太大,他们的脸色看上去苍白而凝重。其实体位性低血压才是他们面目狰狞最主要的原因。这样新入院的病人不会马上进行康复训练。他们外出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晒晒太阳,开开心。

    游走在医院里最多的还是那种中德合资的“奥托博客”轮椅。这种轮椅更为轻便,也更容易操控。病人们坐着这种轮椅穿梭在医院的各个角落。他们已经适应了康复医院的节奏。开始可以“享受”这里的生活。医院也并不能将他们禁足于此。在假期之余,没有课程安排的时候。大家就会到医院周边“逛吃,逛吃”。方圆几里都是残疾人的“应许之地”。这里每个商家都会在店门口设置轮椅坡道,方便残疾人出行。而生活在医院附近的普通居民,也对成群结队的轮椅大军司空见惯。不会对残疾人有过多的关注。甚至有些空闲的老头老太太,会到医院的小花园和那些残疾人一起锻炼身体。休息的时候还会和他们唠唠家常。

    博爱医院距离北京地铁四号线只有两三站距离。很多残疾人也会趁着假期和家属,护工坐着地铁一路向北。去感受最真实的北京。或许这就是博爱医院带给他们最大的改变。在医院里接触的病友多了,对于自己的病情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通过各种生活自理科目的培训,能让他们面对未来更有信心。和普通医院的病人愁容满面不太相同,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大多病人脸上都会露出积极的态度。这是经历黑暗之后,迎来光明的时刻。

    在医院里,经常可以看到身穿蓝色上衣的人来来回回。他们不属于医院的编制,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他们是护工,但和人们通常所理解的护工有很大不同。照料病人的起居只是他们日常工作的一小部分。他们更重要的任务是帮着病人进行康复训练。每个课程都需要护工把病人抱到训练需要的工作区域。训练结束也需要他们把病人抱回轮椅,进行下一个课程的训练。在训练之余,护工还要帮着病人进行比较自主的训练,比如“站柜”、“蹬车”等。每天早上起床和晚上睡觉之前,也都需要护工给按摩活动各个关节。医院里还设有一个护工办,来规范和处理各种护工事宜。

    这里的护工大多来自甘肃,四川等地。在闲暇时候,他们往往操着家乡话互相讨论哪个病人,或者八卦哪个同行。这些各地独特的方言,也就成了这个医院特色风景。病人需要护工,但是由于属于雇佣关系,病人和护工之间,往往也会爆发各种矛盾。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最主要的矛盾就是关于护工的薪资问题。由于护工对于一个病人的特殊作用。一个护工干的久了,往往就会提出脱离护工办,和病人直接交易。成为“私护”。当然,每每这样的要求提出,都会伴随一次提薪涨价。病人如果不妥协,就只能重新选择护工。在住院期间,一个病人往往会更换好几个护工。一直陪伴一个病人出院,也成了护工们极少数的情况。

    在康复医院里,主治医生往往参与病人的并发症治疗和康复评定的工作。在这里,最忙碌的是奋斗于训练室的康复治疗师。一节课程45分钟,完成之后,紧接着又到了下个病人。一天下来,除了中午休息的时间,他们一般都不能闲下来。“连轴转”成了他们工作的最大特色。为了工作起来不那么辛苦,他们往往会和病人们进行长时间聊天,各种内容都有。在缓解了紧张气氛的同时,也很大程度上开导了病人的心理。

    这里每年也都会有来自全国各地康复科室的治疗师来这里进修,学习。在和这里的治疗师学习一段时间后,他们也会代替本院的治疗师给病人进行康复训练。在病人心中。他们都是自己的老师。对于老师,大家也有最深的敬重。

    就像北京的其他三甲医院那样,由于康复医疗资源紧缺,康复周期长,而需要康复训练的残疾人众多,即便新楼投入使用,这里的床位依旧紧张,依然不能满足残疾人的需求。这里也就有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在一个科室住满半年左右的病人,就会被院方“劝退”。

    这和康复医院的性质有很大关系。这里不能根治疾病,让残疾人恢复健康。在这里康复的病人,学习康复知识,回家后能够自己或者,在家人的陪伴下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才是康复医院最关键所在。这里是残疾人的“成人大学”,而不是残疾人的“疗养院”。

     

    说是这样说,可对于残疾人来说,回到家里康复和在医院里康复还是有着本质的差别。医院的各方面条件,还是要好于家里许多。所以,一些条件允许的病人宁愿一边在科室里缴着床位费,一边在医院周边租房住。这样他们可以和住院时一样在医院里进行康复训练。训练完成然后回家休息。这就是医院的“挂床”病人。虽然他们不在医院里面住。但还没有完全脱离医院,只要身体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也可以直接到科室里治疗,不必再走一些程序。

    这是康复医院。对于曾经在这里住过的残疾人来说,这里不只是医院。这里是他们的大本营,是他们的一个家。这里管理并不像其他医院那样严格。甚至在病房里常常看到病人之间打牌“斗地主”的场景。在这里没有残疾人,正常人的区别。大家都是一样的对待。在这里,残疾人能找到一种归属感。也许在这里住院的病人会吐槽这里费用高昂,管理松散,没什么效果。但是当他们回到家里,重新回归社会的时候,也一定会怀念在这里的生活。就像人们从学校毕业之后,在社会上打拼,也一定会怀念当初在学校的日子。

    就像“三里屯”、“国贸”、“望京”是年轻人的“人间天堂”,在南三环外的角门北路10号院,这里也是残疾人的“应许之地”。


    猜你喜欢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end·

    晓宁录

    遇见更好的自己

    微信号:xiaoning4852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角门北路10号:残疾人的“成人大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vfn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