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分享一本经营类的书籍——《茑屋的经营哲学》,作者是茑屋的大boss曾田宗昭,这本书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总结:“始终以顾客为中心,努力做事。”
我自己也是在网上看到茑屋书店的各种美图后,很好奇什么样的脑洞可以如此颠覆书店,我总觉得,企业家的价值观一定会投射到企业上,因此解锁的密码肯定隐藏书中。拜读后,得以窥探一二。
“顾客中心论”
所有的服务行业都知道的一个朴素经营哲学——“以消费者为中心”。可是真正从始至终坚持贯彻执行到经营活动中的,甚少。理论与实践大概隔着一个喜马拉雅山距离的更不在少数。而茑屋是如何做的呢?
以顾客为中心的宗旨背后是“利他”之心,这个他,包含顾客、员工、供应商、股东。“要善待他人,因为你遇见的每个人都在艰辛地拼搏。”在每一篇的博客中,都能看到他的清醒、乐观、积极和反思。
顾客不是为了店铺而存在的,但店铺是为了顾客而存在的,赚钱只是结果。而把店铺做成一家让顾客想来的店,顾客才会来。若做不到这些,就算再想提高销售额,再想赚钱,都是徒劳。因此结果<原因。
如果按照第一家店的成功模式复制一家一模一样的店,结果一定是失败的——只有真正关心不同用户的需求的店才可以长久生存。如果不能以厘米为单位制作“如果顾客不来会觉得自己吃亏了”,这是增田宗昭一直坚持的开店宗旨。划重点:以厘米为单位!当然啦,关于“顾客中心论”的经营落地,还涉及企业价值感,愿景等,很零散的分散在文章中,在此不赘述。
“关于努力”
茑屋书店提倡“生活提案”,即以书本为基础,将它们与不同物品进行组合,让你从一本书,链接到一个商品,甚至一种生活方式。日本人的经营落地已经做到庖丁解牛,剖析入木三分的地步。
比如说,东京代官山茑屋书店,书架是环状的,分『健康』,『美』,『人文』,『艺术』,『食』,『住』这几类,健康类书架后边就是跑步机,美容书后面就是美容商品,卖家具的和卖咖啡的挨着,唱片区走过去就是B&O的店中店。还有一些更为微妙的布局。比如『9.19』是日本敬老日,商店专门辟出一块推荐送礼的展区,便携按摩机啦,老年美Bra,下面放了一些『老了也可以很彪悍』的书。比如60岁人生刚刚开始,87岁超模教你怎么穿衣服,70岁旅行要知道的三四件事等等。强迫症+细节控呀!而且这种动线设计一定会让你开开心心不知不觉掏空腰包……
这位大boss认为,店铺的营业额是可以通过努力创造出来的。而仅凭才能,是创造不出营业额的。而这位经营者是如何努力的呢?他认为自己并没有什么特殊才能,只是一心站在顾客的角度,努力理解顾客的心情,寻找顾客真正想要的东西,然后把它制作出来而已。而付出的努力是,思考并亲自蹲点考察每一个时段不同年龄的顾客需求是什么,顾客更喜欢走哪一条路,路上的风景有什么?等等等等,我想说的是,大道至简,这样的“以顾客为中心的努力以及做事的自律”,本身就是最大的才能呀。
不管卖什么,都需要从业者的进击,要付出百倍的耐心以及努力,挖空心思去为顾客创造价值,而不是沉溺于“被互联网干掉”的自我悲情。
#于未来,观前处,微如蚁,
记录当下,才是意义所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