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不教的教育》读书打卡第22天:《真正的教育,从胎教开始》第二编

《不教的教育》读书打卡第22天:《真正的教育,从胎教开始》第二编

作者: 林子的阅读时光 | 来源:发表于2023-05-23 22:50 被阅读0次

    【金句摘录】

    4.不要用人类的意识主导生命

    孩子的成长会遵循一些生命的内在规律,例如“三翻六坐八爬”,很多事情到了时间自然就会出现,除非因为残疾等特殊情况。我们只能顺应这些规律,而不能超越这些规律。

    在自然面前,人类生活等的渺小,人类的生生灭灭都逃不脱自然规律。而人类连自身都远没有了解清楚。一个人的“意识”只占人类心理活动中很小的一部分,就好像冰山一角,剩下来的大部分都是潜意识。而潜意识之所以叫做潜意识,是因为我们不知道他都在想些什么干些什么,所以有人说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的出现,让人类的自尊受到第三次重大打击,那就是:没想到人类这么不了解自己!前两次打击,一次是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让人类知道,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它不过是广袤无垠的宇宙中一个小行星;第二次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让人类知道,自己原来是猴子变的!

    可是人类却总是那样自以为是,以为占自己心理活动的那很小一部分的“意识”能够主宰一切。做父母亲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总想让孩子听命于“我”,走向“我”指引的方向。

    5.教育不要成为抑郁了向上的力量

    我们说到每个人都是自然之子,充满能量,而且这种能量指引人们积极向上,并向着有利于自己和社会的方向发展。具体地,你观察一下,孩子对这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就会有更多感性认识。

    每一个孩子的天性都是好奇、爱学习的,而且不屈不挠。长大了依然爱学习的孩子,是因为顺应了他的天性,长大了不爱学习的,是因为天性受到阻碍,而不是人们认为的相反,即爱学习的孩子是教育的结果,孩子不鞭策就会懒惰就会学坏。

    (小孩子给老先生唱歌的故事)

    在心理学上,这叫做“过度理由效应”,就是外在的理由太强大了,压制了内在的需求。

    所以,请相信每个人的本能都是向善向好的,相信每个人的生命都有着巨大的能量,相信它的力量比父母威逼利诱的力量大得多,从这个出发点出发,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才可能走向成功。

    6.管教不要造就神经症人格

    来自父母或外界强大的力量(或者要求),可能让孩子失去自己内在向上的动力,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孩子将父母的要求内化,变成对自己的要求。

    也许你觉得这多好啊,孩子对自己要求高,真是求之不得的好事。但是,在我们看来,这恰恰是另一种对生命力量的削弱程度不严重还好,如果足够严重,就成为“神经症”人格。

    什么叫“神经症”人格?就是“超我”太强大,压抑了“本我”的需求。

    尽管后人对弗洛伊德有很多诟病,但是他对人格层次的划分还有“潜意识”的提出,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是当之无愧的现代心理学开山大师。按照弗洛伊德所说,一个人的人格分为三个部分,一个是“本我”,遵从快乐原则,怎么快乐就想怎么来,不管是空是否符合;一个是“超我”,遵从道德原则,它对我们提出要求做出限制,就好像警察;一个是“自我”,遵从现实原则,它协调“本我”和“超我”,让二者相互妥协,稍安勿躁。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是“自我”强大的人,它可以很好的协调“本我”和“超我”,让两方都得到关照,既不过于压抑“本我“”,也不过于压抑“超我”,然后三者相互妥协愉快地在一起协同工作。

    但是一个“超我”过于强大的人根本不顾“本我”的要求,执意要达到自己目的,“本我”就要开始罢工了,而“本我”来自潜意识,它是人生命能量最重要的来源,它一旦罢工,一个人想要靠“意识”驱动“潜意识”就会发生极大的困难,或者说根本就带不动。所以这个人的行动力就会受到抑制。

    如果这样的情况比较严重就会产生“神经症”——它是一类心理问题的统称,包括抑郁症(抑郁性神经症)、强迫症、神经衰弱等等。这些心理疾病都是因为对自己要求太高,超过太强大,所以出现问题。

    神经症的作用机理是一位女性心理学家霍尼提出的。在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学派之后,很多心理学家对其理论进行了发展,成为“新精神分析学派”。其中有一位颇有建树的心理学家就是霍尼,她提出的“神经症”的起源、作用机理,已成为心理学界的共识。

    对自己要求过高不是一件好事儿。那么一个强大的“超我”,来自哪里?来源之一就是外在的要求。

    父母对子女的叮咛和要求,逐渐内化到孩子心里,成为他的“超我”的一部分。

    当你心里有很多“必须”的时候,就是具备了“强迫症”的某种因子,虽然严重程度还不至病,但是已足够经常爆发亲子冲突,生活痛苦。

    佛学认为,对结果的执着、得失心等等,都是外在的“尘劳”(烦恼),把我们圆满的佛心遮蔽住了。

    那么怎样恢复到你圆满的样子?那就是扫除尘劳,明心见性。

    【感悟收获】

    1.敬畏生命,相信面向未来的孩子,会成为比我们更优秀的人。

    2.想起一句话:“最好的父母是既懂教育,又对孩子很用心的父母;然后是不懂教育,但也不太管孩子的父母;最后是不懂教育,但是对孩子很用心。”也有不少的孩子会抱怨:“我宁可我的父母是没有文化、辛苦劳作的农民。”这些都反映了有时候不当的教育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正所谓,我们剪断了的孩子的翅膀,却怪孩子不会飞翔。

    3.多次讨论过“神经症”问题,这一小节却把成因讲得如此透彻,而我还希望能得到更多的解决方法,帮助更多的孩子走出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教的教育》读书打卡第22天:《真正的教育,从胎教开始》第二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vhf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