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思维模式理论
德维克的理论说,人对智能的思维模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所谓的成长性思维模式,认为学习不在于天赋而在于努力,只要努力用功,什么都能学会,另一种叫固定性思维模式,就是特别相信天赋的作用,擅长的东西就是擅长,要是不擅长怎么学都没用,德威克证明成长型思维模式有利于人的成长,而且它还建立因果关系,也就是说,只要你能像一个孩子灌输成长型思维模式,就能促进他的成长,这个理论已经非常成熟了,德维克很早之前就出了一本书,这本书的中文版至少有三个版本,最新的一版叫《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
第二,思维模式在现实中的体现。
有人就说如果你系统性的把学生的思维固定化,他们的整个学业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
中国教育系统默认为每个孩子都有可能上大学一直到高中,大部分人是奔着大学去的,无非是最后能不能考上的问题,而有些国家,则是很早就把学生进行强行分流,比如波兰,学生学了一年之后,如果有关当局看见他不是上大学的料,将来应该当个蓝领工人,他就会被送到职业学校去,
设想一下那些被判定为不是学习的料的孩子他们,会是什么心态?等于是被强行设定了固定型思维模式,结果他们的学习成绩果然直线下降,有研究者认为美国基础教育之所以搞不好,很多家长一开始就不打算让孩子去上大学有关,
思维模式还会影响人们对工作中各种挑战的态度,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在面对一个任务时,会认为任务对她是个人能力的一种测试,比如让他考试,他会认为考试是证明他是行还是不行,然而他非常担心,万一搞砸了别人就会质疑他的能力,他很容易把任务当成威胁,而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会把任务当成一个学习的机会,他并不是通过任务来证明什么,而是通过任务来提高自己,他把任务当成机会,结果他的表现会好得多,
而且思维模式还可以被外界影响的,有一个著名的例子,普林斯顿大学跟高中学的大一新生增加了一项考试,普林斯顿大学是美国最好的大学之一,这些学生好不容易进来也可以说是优中选优的幸运儿,他没想到的是,学校竟然又加了个考试,其实这次考试的真实目的是做了个心理学实验,学校对一半的学生说考试是为了确认你们是否真的有资格,普林斯顿大学对另一半学生说的是你能上普林斯敦大学已经很厉害了,但我们还要看你到底有多牛,这些题比较难,他能做到什么程度?
结果第1组的学生只达到70%的题,而第2组的学生达到了96%题,今天是考试前对心态的一个简单的影响,就有这么大的作用,
所以思维模式确实很神奇,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是明明大量的研究证明人的智商是很难提高的,那为什么相信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就真能让人表现更好呢?我的理解是智商确实很难提高,但学习成绩和人生的成就是可以提高的,人的表现,毕竟不仅是由智商决定的努力也很重要,
想想吧一个成绩一般的学生,因为偶然看了两段视频,导致人的质量是可以成长的,从此心里就埋下成长性思维模式的种子,她从奋发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