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天晚上,照例给小宝读睡前绘本,可我冲他发脾气了。起因是这样的:他要听《巴巴爸爸搬大树》,我拿来书给他读。讲到巴巴祖变成一个大水池,他跟我讲孙悟空能不能变啊,他们路上没水喝,为啥去找水啊,孙悟空变个水缸不行吗?等等巴拉巴拉一通。我得有耐心,顺着他的思路跟他讲一通。再拉回到绘本故事来,讲到巴巴爸爸一家挖坑种大树,他跟我讲怎么不用挖掘机,然后又联想到另外的绘本故事,又去找别的书。反反复复,半个多小时了,一本不到20页的书读了一半不到。“还读不读了,你不是要听巴巴爸爸呢,你在这扯东扯西做什么?”显然我失去了耐性,最终绘本时间不欢而散。
02
今儿早上读了篇文章,看到“用走神来激发创造力”这个标题时,心里一颤。我在嫌弃他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是不是在扼杀他的创造力?其实孩子天生就有无穷的创造力。他常常拿着一根树枝发呆,跟我说这是他的“金箍棒”,我觉得好幼稚。他经常在家玩着玩着积木就喊出幼儿园小朋友的名字玩起假想游戏,我觉得好可笑。他常常在我跟他讲一个故事的时候又联想到另外的故事里去。我总是用我的规则来跟他说:你要专心一点。但认真想想,孩子能从一本绘本联想到其它的绘本,这种发散思维不是很可贵么?故事讲不完有什么关系?故事失去了原本的样子又有什么关系?陪着他天马星空的将联想到重新编一个故事,岂不是更好?我再焦虑什么呢?怕他不够关注?怕他无法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对一个三岁多的孩子来讲,想象力不是更值得珍惜么?
03
看了那么多育儿书籍,公号文章。知道那么多爱与自由的理念。但依旧习惯于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为。我避开一个井,却发现自己不自觉迈进另一个坑。我一直把睡前的绘本时间当作最高质量的亲子陪伴。这是我认为最正确的选择,但并没有管理好自己的心理能量给这段时光最美好的享受,没有真正享受亲子共读的乐趣,反而纠结于每天的绘本清单是否完成,更是差点扼杀了宝贝最珍贵的创造力!
04
还好,我意识到了,并且有了自己的反思。我很期盼以后的绘本时间。我不会去纠结故事要不要讲完,阅读清单能不能按计划执行,只要每天陪他去读,顺着他的思路去发现不一样的故事,串联起不一样的精彩,有什么不好呢?说不定在保护他想象力的同时,他会因为更享受这样自在的读书时光而更喜欢上阅读呢。我决定试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