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许多其它系统一样,WCM导入后一大堆方法论扑面而来,人们因此心生恐惧。做事害怕不符合方法论;不做事又不能出成绩。方法论是不是成了前进的障碍?
方法论的由来
方法论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听上去也不难,每个人都有啊!但是每个人强调的重点和角度不一样。为了让大家在微时间段上思路一致,合力最大化,古人早就提出方法论。一般把方法论分为三个维度。
时间维度:从产品到工程,都逃不出设计、选型、调试、验证和交付改善。整个过程离不开时间轴线上的过程流。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任务目标和专业学科支持。WCM里面涉及到的主计划、组织和目标确定都是这个维度的体现。
逻辑维度:界定、分析问题和检验结果。这部分也是人们头痛部分。“我知道了,为什么一定把你说明白?”反问:“如果不能讲明白,怎么能说明你真正理解并解决了问题?”。这部分牵涉到表达结构的概念,如:主题目标关系、上下承接、演绎归纳手法、MECE原则等。
知识维度:这是最细节的维度,基于上面维度清楚的情形下,人们需要探索问题的核心部分。之前的白箱理论就是需要从这个维度展开。根据问题类型,需要找到专业人员进行分析。健康问题不能找机械工程师;员工心理问题不能找广告部门;质量问题不能找财务人员。所谓术业有专攻,才能对症下药。
方法论的作用
风险最低化
方法论也不是万能的,也有疏忽的时候。著名的哈勃望远镜、辛辛那提地铁、三门峡等工程都是因为一些细节没有考虑到,最终功亏一篑。但是不能否认,人类没有因此停止利用系统方法论创造出更多辉煌。原因是方法论能从质量、时间、成本和目标等角度考虑。
复制
古代王国崛起强大离不开帝王的个人领导力。但是一出昏君,再出昏招,国家瞬间土崩。原因是个人思维和风格是很难复制到他人身上,但是方法论可以通过练习不断复制成功的经验,续而巩固发展。部门或者公司走了任何一个人,依然运转良好(不是能转),才是健康的组织。
演变
正如前文所述,方法论也是事物,需要不断完善,才能具有生命力。通过现有WCM自身方法论,我们也看到它在电子、计算机系统、人本文化、领导力和公司全流程管理上不断开发,才能与时俱进。所以,好的方法论可以帮助自身修复,升级换代。
误区
成了套路
凡体现的问题解决都是按统一模式,而且不统一便是异类,横遭批判。方法论本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不能成为思路上枷锁,束缚发散。只要符合以上维度的方法论都是可以用的,管我用的是PDCA还是8D,7步还是QC story。真正的高手一定会跳出方法论,形成知识体系,随事所用。
不应用
与之相反的是不用方法论,全凭个人经验。即便问题得以控制,其他人也全然不知来龙去脉。公司的问题成了个人成长的代价,可怕的是这样的现象还会反复出现。常见形式是:口头说说、分析工具只是形式、现场板面没有更新或领导远离参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