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天天长大了,思考的事情一天比一天多,总会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作为父亲,其实是有些不耐烦的,很多时候只会“嗯,啊”的,象征性回答一些,但是止不住孩子对提问的热情。
有时候他的问题在成人的世界看来很傻。比如说,他经常会问:“奥特曼是真的吗?为什么奥特曼那么厉害!”。我只能反问他:“那你真的见过奥特曼吗?你觉得奥特曼是真的吗?”他想了想会说:“没有见过,奥特曼是假的。”这样的对话会重复很多次。尽管如此,孩子依然会问:“奥特曼是真的吗?”孩子心里其实有答案,但是还是会一遍一遍去问。其实孩子问的不是奥特曼是真是假,而是想问:“这个世界上有没有真正的超级厉害的英雄!”孩子在成长,他的内心在寻找一个超级偶像。显然他知道奥特曼是假的,正是因为发现奥特曼太假了,他需要找到一个真的来代替。这样的心态,其实蛮有意思。
孩子的问题有时又很朴素。比如说他也会问:“海葵有眼睛吗?”这样的问题,作为父亲,我可从来没有想过,所以答不上来。于是就网上搜索,没有找到关于海葵眼睛的说法,便战战兢兢的回答他:海葵是没有眼睛的。然后他就会继续追究海葵这种生物,直到为他找到海葵和小丑鱼、寄居蟹共生的知识,然后编出一个他们一起在大海里历险的故事,这才心满意足,不再提问了。
孩子的心灵需要很多东西来滋养,比如文学的滋养。文学就像修饰花朵的叶子,朴实无华,但能映衬花朵的美。孩子会很敏感的捕捉那些优美的文字,并且一遍遍反复诵读。作为一个矫情的父亲,我喜欢听《山丘》、《消愁》这样的歌曲。孩子只听一遍,就立即喜欢上了,并且对那些经典的句子念念不忘。孩子会在这些歌唱中寻找代表人物,来填补他对音乐世界认知的空白。比如说听过《消愁》,他会寻根究底,问出唱者是毛不易,然后又问出词曲作者也是毛不易,然后就:“哇哦,毛不易是个很厉害的人吗?”当他知道毛不易的年纪比爸爸还小的时候,毛不易就成了他的偶像了。当听《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的时候,他就记住了他的唱者许巍和歌词作者高晓松。
孩子渐渐地在寻找,比歌词更长的书了。然后我就给他找了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带他读完《地心游记》、《80天环游地球》、《海底历险记》。那些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又丰富了他的世界。令我惊讶的是,当给他读成人都觉得深奥难懂的《小王子》的时候,孩子依然津津有味。成人才会思考那些大道理,孩子看的却是童趣。
孩子需要一些好的故事。好在有那么多好的绘本。比如说,他很喜欢《爸爸带我看宇宙》这样的绘本,文字中传递出来的生活气息和父子温情,让他觉得欢喜。相比来说,充满成人世界残酷的《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他反而不那么喜欢。但他依然会去童话中寻找一个最爱的,放在心中的排行榜上。庞杂的绘本,无法让他聚焦一个目标,于是我就带他去寻找那些童话作家,我们就发现了新美南吉,这个值得惋惜的日本童话家。他终于找到了他内心中最喜爱的《去年的树》,那只为了友谊执着唱歌的小鸟,以及那颗被砍掉的树,都上了排行榜。他还喜欢读《红气球与白蝴蝶》、《小狐狸买手套》。这些朴实无华的故事中传达出来的关怀,在他的心灵中产生清澈回响,这个过程是很微妙的。
来自:Pexels | 摄影:Sharefaith | 授权:CCO协议生活中总会有一些痛苦在折磨我们。当我们抱怨甚至发脾气的时候,孩子虽然也有这样的表现,但内心里却是淳朴和本真的。他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什么都不懂,他能捕捉到这些。当他找到一个信服的理由时,他就能放下哭闹,并且好好表现。譬如生病,当孩子发现哭闹无济于事的时候,他就会试着停止这种无聊的动作,然后去思考如何避免痛苦以及生病的由来。对生病这件事的探索会替代他对打针的恐惧。他会问:“为什么会生病?生病后该怎么办?”然后一门心思进入探索,追究生病的原因,这种追究会一直问到“白细胞是怎么吞噬细菌的”为止。很多时候,成人的思维里充满了噪音,当我们生病,只要不是什么严重的大病,我们往往不会关注生病的本身,我们却会考虑到:生病对工作的耽误,在经济上造成的损失。只有孩子在深究生病的原因,这才是对生活该有的本来态度。
朋友们会以小名互相称呼。孩子就问我,爸爸,我的小名是什么呀,给我起个小名吧。但是我考虑的太多,竟然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名字。有一天当孩子听到:“少年一天天长大,有一天要离开了家”这句歌词的时候,突然告诉我:爸爸,我的小名就叫少年吧。于是少年就成了他的小名了。但是这件事对我意味是,我们家的这位少年也在一天天长大,有一天终于会离开家的,那个时候我也将老了。时光如梭,这个时刻很快就会到来。那么,当孩子远走高飞,拥有自己的家庭,拥有自己孩子,我们成为边缘人的时候,我们会是什么心态呢?
长大后的孩子不会再寻根究底地向我们追问问题了,他们会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要做的事,不会再黏腻在我们身边,甚至还会因为一些琐事和我们产生分歧。对一个父亲来说,和孩子最默契、平和的岁月,就是孩子的童年了吧。我常常会想:我应该把一些东西记下来,时光匆匆,我们都在变化,在未来的趋势中随波逐流,恐怕再难回到此时此刻的心境了。所以,这些悠悠的岁月,不该留下一些什么东西吗?
我想,我不应该记录生活琐事,这些琐事用相机定格下来就行了。我应该记录孩子对世界的触感,孩子的思考和提问,这里面有太多值得回味的东西。
有一天,我跟他说:你看,很多问题爸爸也不懂,妈妈也不懂,我们都在不断地学习。以后你就叫我罗同学,叫妈妈周同学,你叫少年同学如何?孩子干脆答应。于是,这只雏鹰带着他的新名字,张开翅膀,向那更广阔认知、更健全智识的方向,一天天飞去了,一天天成长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