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认识一个非常优秀的女生。
长相漂亮,身材佳,连学习都相当优异。
大学毕业后她成功申请到了英国公费留学,还找到了一份相当好的实习工作......
不了解她的时候,我和其他人一样对她这么幸运的人生表示异常羡慕和嫉妒。
一次机缘巧合后知道了一些她的过去。
她的父母创业发家,后来投资失败,导致破产。
之后父母关系失和,协议离婚。
父亲为了躲避债务,逃去海外,母亲则重新组建了家庭。
父母的生活一团乱,根本无暇顾及她。
大学时期她一边做家教挣钱,一边学习,期间她还自学了会计知识。
别人的大学都在泡吧逛夜店,只有她躲在墙角认真地啃那些枯燥的专业书。
她在英国留学的时候,交往了一个男生,但是那个男生却背着她劈腿了,她患上了抑郁症,整天整天地掉头发......
后来她觉得不能这么颓废下去,于是通过各个方面努力提升自己,逼着自己做到最好,终于在跑了无数个公司之后,找到了最满意的实习工作。
但是这些事情,别人都不知道。
她朋友圈里评论最多的就是:真羡慕你,命真好。
我们总是能看到别人身上光鲜亮丽的部分,总觉得别人的运气真好,走路都带着风。
而这些看似开挂的人生,都是因为他们敢对自己下狠手。
2
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也有一些人,幸运地就出生在罗马。
从他们一出生起,最好的资源都摆在了他们的面前。
我们总觉得这样的人,简直是人生赢家,我们辛苦努力想要到达的终点,却是别人看不上的起点。
但是我后来明白了,那是因为别人的父母对自己够狠,对自己下得去手,所以孩子才能出生就享受所有最优质的资源。
而我们大多数人的父母,往往在安逸中错失了成就自己的机会。
现实情况确实如此,越追求稳定,越将自己包围在安全感中的人,越容易被稳稳地收割而不自知。
我是个挺容易自我满足的人,踏入社会后,虽然没有取得非常大的成就,但对现状依旧满意,直到去年我遇见了初中同桌大可。
聊天过程中,我简直震惊了。
我才知道她自学了日语,高中毕业后去日本读了大学,主修建筑,还额外学了一门经济。
没课时在日本餐厅打工,偶尔做些翻译的兼职,凭着日语和英语的优势为自己赚到了大学学费,之后通过托福的高分去了美国知名大学。
她说:“如果我当初没有下狠心逼自己一把的话,可能毕业后还在小县城里做着无趣的工作,过着一眼望到头的生活。
所以人不能满足于一时的安稳,不然就把自己限制死了。”
那一瞬间,我有点语塞。
我以为自己走入社会,终于脱离了家庭的束缚和无休止的比较,几乎拥有了生活的全部时,我的好朋友已经跑得飞快,只有我还站在原地为自己的小确幸而感到沾沾自喜。
3
表弟前段时间大学毕业了,处于忙碌找工作的阶段。
但面试时,总屡屡受挫。
前几天去他家,看见他正葛优躺在沙发上玩手机。
玩到一半,突然跟我说:
“我那个大学同学哦,真的开挂了,毕业前收到了好几封500强公司的offer,他怎么那么幸运,真是羡慕死我了。”
我们好像总是习惯性地隔着手机和电脑的冷光屏,去羡慕别人的人生,却不想着如何改变自己当下的现状,让自己过得更好。
羡慕没用,你得行动。
不然你永远只是那个一直仰望别人的路人甲。
反观我身边那些被称作开挂的人,他们都有个非常大的共同点,就是能够勇敢地跳出舒适区,拥抱未知。
我的堂叔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民营企业家。
他原本在体制内做着一份“铁饭碗”的工作,但是工作几年后变得没有新意,觉得这份工作慢慢变成了埋葬他的“坟墓”。
虽然他的父母强烈反对,但依旧裸辞了。
创业初期,对于一个一穷二白的年轻人来说,没有经验简直是致命伤。
但是他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冷静地比较和学习了他人的成功经验后,开始整合起以前的人脉资源,客户资源,还拉了几个以前的同事做合伙人。
从刚开始的不温不火到后面在建材领域杀出一条血路,他花了十年时间。
管理学家德鲁克说过:当今的知识工作者,工作年限远比一家公司的寿命要长。
这就意味着,一个人很难一辈子只在一家公司工作,只做一个岗位。
如果只待在舒适区,终会被时代淘汰。
所以请勇敢地跳出舒适区,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小范围的尝试冒险,挑战自己通常做不到、不会去做的事情。
4
前几天二刷了电影《肖申克的救赎》。
里面有一句台词,给了我非常大的触动:
“这些墙挺有意思,一开始你抵触它,然后你习惯它,最后你不得不依赖它,这就是institutionalization(体制化)。”
我们总有一种习惯,就是喜欢在熟悉的环境里待着,因为这会给我们巨大的安全感。
这种安全感一旦建立,我们就会慢慢地爱上这种感觉,对周围的事情开始变得麻木。
所以现在有很多平庸的人,他们并不是没有突破自己的能力,而是在安逸中丧失了自我,丧失了对梦想的渴望与追求。
《肖申克的救赎》里,同样有一句台词让我感动不已:
有些鸟儿是关不住的,他们的羽毛太鲜亮了。
所以,别做高墙里的困兽,要做就去做一只飞跃高墙的鸟。
你会发现,原来自己也能活成别人羡慕的样子。
作者:haruko,一个老电影爱好者。
本文首发精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