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时光画册60】趣、实、活——记一次“日记月累”的古诗教学研讨

【时光画册60】趣、实、活——记一次“日记月累”的古诗教学研讨

作者: 宁超群 | 来源:发表于2024-05-27 23:13 被阅读0次

工作室活动,小伙伴上了一节一年级“日积月累”里的古诗《画鸡》,最开始并没有告知我有现场研讨,直到大家都围坐起来,我才知道自己要发言。这种事情当然无法推脱,结合昨天的磨课和今日课堂的不同,迅速捕捉课堂的三个点进行阐述。

一、趣:情境趣,内容趣,方法趣

今日课堂趣味十足,贴近儿童的年龄特点,让孩子学得兴致勃勃。老师是如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比如根据图画背古诗,比如绘声绘色讲故事,比如看视频理解“冠”的字源,比如拍手读古诗,比如根据古诗画画,等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低段的语文课堂,首先就要看孩子有没有兴趣学习。昨日磨课,学生兴味索然,所以效果不好,今日添加了这些孩子们喜欢的学习方式,所以就获得了截然不同的学习效果。

二、实:目标实,过程实,结果实

目标实体现在前后目标的定位变化。昨日的课堂活动很多,但是目标不够清晰。课后再次研讨研讨后,把今日课堂的目标确定为两个:1.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熟读古诗,积累古诗。2.通过诗配画,训练学生的图像化能力。这样的目标落到学生的具体行为上呈现出来,可观可测,扎扎实实。

过程实体现在整个学习的流程。开课创设情境,通过游戏引出孩子背诵已经学过的古诗打开古诗王国的大门,有趣味的开启,有方法的回顾,又与孩子的古诗储备中的已有认知衔接,还为后面的古诗学习搭建了方法支架,降低了学生学习新知的认知负荷。后面四次闯关的设计,一读正确二读流利,三唱古诗,四画古诗,通过读一读,拍一拍,唱一唱,画一画的语文具身活动,在积累古诗的同时,渗透学习古诗的多种方法,同时训练学生的图像化能力,并外化为口头表达进行分享互动,创生学习内容,分享学习快乐。

结果实体现在学生们学完这堂课后,有看得见的成果。对照预设的教学目标,达成度非常高。他们不仅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有节奏地演出古诗,跟着视频唱古诗,还可以根据文字画古诗。他们在分享学习成果时,我们能看到孩子眼里那喜悦的光,脸上呈现出学习之后的成就感。从他们的学习成果——给古诗配的图画,也能看出他们真的理解了古诗,头脑里根据文字出现了真实的画面,同时还添加了丰富的想象,进行个性化的创造性的表达。比如“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不仅天上有一轮圆圆的明月,月亮下面是两个小朋友手拉着手,看着天上的月亮在谈论。再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一片嫩嫩的尖尖荷叶,一只蜻蜓立在荷叶上,简单的几笔画,却让古诗的画面活起来。一年级的孩子,天生就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只要我们激活孩子的脑海画面,孩子的表达就富有个性。

三、活:教学方式灵活多变,教师评价语不拘一格

活体现在老师的顺学而导。今天看到的课堂,可以说是原生态的课。前期两次磨课,第一次全部推翻重新设计,第二次磨课基本上也是重新设计,第三次上课就是今天的现场课。没有精雕细琢的教师过渡语,没有精巧的细节预设,一切都是随着学生的学习自然过渡,自然推进,自然点评。比如读出节奏,有的孩子读,其余孩子用手打节拍,后来变换节拍,再后来老师和学生们一起轻轻拍打桌子做节奏等,我们会看到老师很自然地变成学习者,和学生们一起体会古诗的节奏与韵律,学生们受到老师的感染,更加投入地去变化节奏读古诗。最后的展示,不是单纯的展示,而是让其它同学猜一猜,并说出猜的依据,训练了学生的高阶思维。再如老师的评价,孩子说得好,真诚地夸赞孩子的表达清晰,孩子的表达不够清晰,通过点评进行理答,让孩子感受规范的语言表达,孩子的学习方法自然呈现,老师通过点评的方式提炼方法,鼓励学生们迁移运用到日常学习中。

这一节课,也引发了两个问题,需要我们大家进一步思考:

思考一:小学语文教材的“日积月累的古诗那么多,到底教什么,怎么教?怎么评?

思考二:本节课融合了音乐、美术、科学等多学科的素养,那么,跨学科学习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自然融合创生?

围绕主题,进行多角度的思考,提出自己的疑惑,再进一步研究,我们的研讨活动就有了更高的价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时光画册60】趣、实、活——记一次“日记月累”的古诗教学研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vrhq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