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在看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这本书的时候,其中引用的海明威的一句名言对我产生了很大的触动,海明威说,持之以恒,不乱节奏,对于长期作业至为重要。一旦节奏得以设定,其余问题便迎刃而解,然后让惯性的轮子以一定的速度准确无误的运转起来。对于持之以恒,任何小心翼翼都不为过。
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仿佛脑海中一道闪电划过,有茅塞顿开之感:养成一个习惯的关键不在于自身有多强的意志力,而在于保持节奏。何谓节奏?就是有规律的行动。
我在养成阅读的习惯之前,除了上学时看的教科书和武侠小说之外,其它“正统”书有很少是看完的,都是看过十几页后便扔在一边。我想很多人都有我类似的经历。
但自从体悟这句话后,我养成了许多好习惯,比如说,我养成晨跑和阅读的习惯已经有两年了。
在这里我谈一下自己的亲身经历。
以我养成的阅读习惯来讲,我开始给自己制定的计划是:
第一个月:每天看书15分钟,一周看五天。(这是一个小目标,每次觉得眨眼间就完成了,反而有一种难以抑制的想继续读下去的冲动。)
第二个月:每天看书20分钟,一周看五天。(在一个月的适应之后,每天增加5分钟的阅读量,你以为会有感觉吗?)
第三个月:每天看书25分钟,一周看五天。(继续每天增加5分钟,毫无压力。)
第四个月:每天看书两个25分钟,一周看五天。(经过三个月的循序渐进后,由每天一个蕃茄钟的阅读时长增加到两个,仍然是很轻松的。)
……以此类推。
大家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工作之余的阅读时长,然后保持下去。
习惯就是这样养成的,只要保持住固定的节奏,一切都很轻松。
这是一次成功的经历,但在此之前我也有一些失败的计划,大多半途而废。所以如果此刻你正想计划持久地做件事情或养成一个好习惯,我综合自己经历过的失败与成功的体验,有以下经验分享给你:
1. 起点要低,不乱节奏。
开始一个新习惯,比如阅读,设定时间越短越容易起步并达成。一般最初设定15到30分钟效果最好。
最初在时间到了以后,就要马上停下来。由于一股新鲜劲,这个时候你可能会想,我感觉很好,应当利用这股冲劲干下去。这是一个很有诱惑力的想法,但如果你在第一次不知不觉中干了1个小时,而且做的也很好。那么下一次你会觉得应当再干1小时,这是一个陷阱,因为当新鲜劲过去后,在阅读节奏又还没有形成的时候,连续做1个小时是件很困难的事情。这时你没有达成就会自责,为什么没有第一次做得好?最终会将你引入失望和逃避。
所以,在开始的时候,给自己设置的起点要低,容易达成,同时控制住自己打乱节奏的冲动,过犹不及,一旦完成了预设的目标,就马上停下来,可以去休息或去做其它的事情。这个时候的重点并不是要学到多少东西,而是要养成保持阅读的节奏。
2. 不要把计划安排得太满。
如果你把一个星期中的每天都排上满满的学习计划,那么一旦某天出现意外情况,你不能及时完成计划内容,你就会沮丧,想到,反正计划已经不能完成了,那么后面的计划完不完成还有什么意义?索性自暴自弃,后面的计划全部放弃。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导致你放弃的不是第一次的不能按时完成计划,而是第一次放弃后产生的罪恶失控感,自责带来了更多的意志力失效,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痛苦。为了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在安排计划时就要预留出休息时间,不要将计划排得太满。
村上春树谈到数十年如一日的跑步习惯时,说他一个星期跑步六天,休息一天。
就我的经验来说,一个星期安排4到5天的学习计划是比较合适的。这样就算某一两天你因为工作应酬或者同事朋友聚会无法完成当天的计划内容,那么你可以在这个星期预留的休息时间里补上来。学习之道本来就是一张一弛,每个星期给自己安排学习的时间,也要给自己预留休息的时间,否则弓拉得太满就会断弦。
3. 不求过猛,但求有恒。
再次强调,养成习惯的关键在于保持节奏,而不在于一次要学多少内容。
比如说你想学英语单词,你可以在开始的时候一天只去记一个单词。这是一个轻而易举的事情,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等你保持这个节奏,形成惯性之后,在第二个月,你可以开始每天记两个单词。第三个月每天记三个单词,逐渐递增下去,直到达到合适你的强度。你会发现这是一个很容易办到的事情。比起一开始就下决心计划每天要记十个单词,然后不到一个月就半途而废相比。这绝对是一个收效更持久的方法。
曾国藩在家书中告诫子弟,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我希望大家都能够体会到保持节奏的重要性,并将其应用到学习和健身上,养成持之以恒的好习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