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网络、商场……到处充斥着“促销、折扣、抢购”的巨幅广告,鼓动着消费者们,“11.11”大肆购物的时间到了。只有广播里不时播放的或哀婉、或洒脱、或无奈的情歌,提醒着人们“11.11”——光棍节设立的初衷。前不久,微信圈里世卫组织将单身汉们定义为残疾人的消息疯传,还好事后澄清了这只是个“美丽的误会”。但由此可见,单身这个问题越来越引起重视,而据统计近2亿的单身大军也着实不可小觑。
单身,古往今来,究其原因,不外乎几个。
一、忙忙碌碌、无暇以顾。虽然“闪婚”现在不算稀奇,但大多数人对待爱情、婚姻还是较为谨慎的。即使“一见钟情”也仍需时间将爱情进行到底,婚姻更多的是日久生情的结果。古时计时多用“时辰”、“刻”,而在注重科技的时代,“十二个时辰”成了“24小时”,“一刻”成了“十五分钟”,甚至精确到秒。快节奏的生活让即使“有心”的单身汉们也变得“无力”起来。此类典型代表,诺贝尔奖获得者特斯拉,醉心发明每天只睡2小时,估计连考虑单身这个问题的时间都没有。还有牛顿,两情正浓时“看见光荣之冠在我的面前呈现”,把恋人丢开赶去抓住乍现的灵感,活该单身一辈子。
二、潜心事业,心无旁骛。古语有言“成家立业”,但物质观念越来越强的现在,往往更多的是先立业再成家,甚至乎将全部身心投入追求,无心情爱。又或许,正如在爱情观中能将独身的意志坚持一生,这样信念坚定的人往往容易达成目标。例如韩国总统朴槿惠、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都“嫁给”了国家,南丁格尔则向护理事业奉献终身。
三、无可奈何,迫不得已。盲婚哑嫁的古代也讲究门当户对。此类人未婚原因包括“无人欣赏和无人欣赏”两种,前者是自身条件较差、后者是自视过高,涵盖“颜值”、能力、财力、性格等诸多因素。前者多为男同胞,如能写出旷世大作《文心雕龙》的刘勰却因家贫娶不起妻子;出身卑微、失聪又体弱的贝多芬屡次遭受爱情的打击孤独一身;连大哲学家康德对待爱情的时候也要辨证下时机,叹道“需要女人的时候,无力供养她”。后者则在孤芳自赏、顾影自怜的当今“剩男剩女”中也不在少数,尤以优质大龄女青年为最。
四、心有所属,除却巫山。这往往是痴情的写照,而且大多是带有悲剧色彩的遗憾式结局。或是“恨不相逢未嫁时”,或是“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时间不对,可怜;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感觉不对,可悲;更惨的是“破镜难圆”、“斯人已逝”。金岳霖“一见徽因误终身”,孑然一身地和林徽因俩口子做了一辈子邻居;安徒生因意外失去挚爱,用唯美的童话纪念了她一辈子,也成就了自己痴情的童话。不过,在强调自我的现在,这种例子估计越来越少了。
其他单身原因还有不少,正常点有像柏拉图一样追求精神恋爱的,有稍显正常,诸如苏曼殊这风流和尚之类不愿意受束缚、游戏人生的,还有不太正常,像痛恨女人而单身的叔本华之流心理有问题的等等。
读到这里,诸位可别误会,笔者不是个单身主义的推崇者,要知道单身前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古训压着,后有国家正在推行的二胎政策推着,作为卫生计生工作者的一员,我自然是希望大家早日“脱单”。那么针对以上种种原因,给出几点建议仅供参考。一是变被动为主动。“锁在深闺无人识”自然不行。“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的热情女子一问便问出了爱情;司马相如弹一曲凤求凰便求来了卓文君。二是眼光放长远。能选中“潜力股”才最能体现你的眼光。“文君当垆、相如涤器”的穷却幸福的日子没过多久,司马相如便出人头地;就连“双十一”用购物快感慰藉单身汉们的马云,也是与妻子识于微时。三是怜取眼前人。既然做不到殉情、出家这步,还是“吾只今生结目前”的好。“海枯石烂两鸳鸯,只合双飞便双死”,而事实上鸳鸯形影不离也只限在繁殖期内。好比陆游和他的表妹,一首《钗头凤》写尽缠绵之意、道尽遗恨无奈,却最终屈从命运各自成家。苏轼的《江城子》“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不知感动多少人,可看到苏轼前有妾室、后有继室时得跌破多少人的眼镜。斯人已逝、忧思长存就够了,小日子还是得照过。
总之,希望“11.11”到来之际,单身汉们能早日把中间的两个“1”交叉起来,“1+1”等于“二人世界”、“三口之家”、“儿女双全”,多好!
����{S��4]K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