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从小到大,都是姥姥照顾生活起居,老人宠爱孩子是普遍现象。我以前上班只有在周末才有时间陪她,特别珍惜在一起相处的时光,所以她基本是在溺爱中长大。
记得女儿刚学会走路的时候摔倒了,趴在地上哇哇大哭,姥姥心疼,立即上前抱起她。孩子走路摔跤是很正常的事,但是老人却责怪年轻人带孩子没经验,然后用手使劲的拍打着地面,嘴里还不停的念叨:坏蛋,谁让你把我娃摔倒了?如此,孩子才停止哭泣,并且在心里认为就是地面的错误导致自己才摔倒。
待到三岁,上幼儿园了。每天早上起床都要催上好一会儿,然后就是不停的哼哼唧唧,睡眼朦胧的坐起,一边揉着眼睛一边伸出胳膊等着大人给穿衣服。姥姥马上以熟练的动作将她所有衣物穿好,嘴里还要不停的夸上几句:甜甜真乖,真听话。
和老人讨论过如何管教孩子的问题,但是老人只说一句话便可以让你无言以对。她说:老人不惯孩子谁惯孩子?
看着她一天天长大,生活自理能力却还是维持在小学低年级的状态。早上不帮忙收拾,她就磨磨蹭蹭,迟到了,直接影响学习。
一位美国心理专家说:有十分幸福的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太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为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于是心里开始担心起来,该如何帮助她完成适合她年龄的任务。
最近一直在和她谈论关于生活自理的问题,说的多了,产生了抵触情绪,不爱听。她说:那是因为你们在我身边,所以我才依靠你们,如果你们不在我跟前,就像去年我独自去北京比赛,我不但能照顾好自己,而且还照顾了比我低年级的孩子呢。
到底是孩子长不大,还是我们不愿意放手?
要让孩子尽快自立起来。从什么事情都不会到拥有完全自理的能力,不用说,一定是个艰难的过程,要一步一步慢慢来,操之过急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加难办。况且,她们已经习惯了我们的帮忙,要从思想上独立,更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
就像女儿,她的思想已经顽固到坚不可摧,在她的心里,大人就是应该为她服务的。她说:我有你们,干嘛还不让我幸福?如果不利用这样的资源岂不是浪费?前些天出门,在车上时,弟弟把酸奶洒到了衣服上,让女儿帮忙拿张抽纸,她便立即想到了正在谈论的话题,你自己拿吧,这时候正是体现你们大人自理能力的时候,言语间充满了挑衅。
现在的问题不是她能不能自立,而是在心里她压根就没有认为自己不独立,想法需要改变,教育的方向也需要改变。一切太顺风顺水,便失去了很多体验挫折的机会。
于是又找来一些关于挫折教育的书籍,自己先研究,然后去影响她。
看到法国一个一岁多的小女孩在爬沙发扶手,那种圆的扶手很难爬,爸爸妈妈都在为她担心。小女孩好不容易爬上去,刚想站起来,突然扶手转了一下,一下子头朝下跌倒在铺有地毯的地板上,疼的哇哇大哭起来。妈妈走过去,没有扶她,只是鼓励她要勇敢,要自己站起来,并鼓励她继续爬沙发。
在海边有一个小男孩正在和小伙伴玩,他们你追我赶、打打闹闹,而爸爸则在一边看的津津有味。在奔跑中小男孩不小心被旁边的大石头绊倒了,腿上流血,疼的眼泪不住的往下掉。但做爸爸的并没有做过多的安慰,只是走过去看了一下伤口,然后轻轻的拍了一下孩子的头,告诉他,你是男孩子,要坚强,然后让他继续玩。
从这些事例中给了我很多启示:感情上给予孩子充分的支持,让孩子感到大人始终是你坚强的后盾;行动上让孩子动起来,自己动手照顾自己的生活。动手有利于大脑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孩子的自理能力的增强,她的自信心也会与日俱增,同时,对挫折的耐受力也会越来越强。
起先,我只是言传。因为,很多时候孩子是需要大人将一些理念通过说教来灌输到她的脑子里的。我还是像往常那样无微不至的照顾她,但是有意或无意的会对她说:你慢慢长大了,妈妈慢慢变老了。将来,你会变得很能干,你学习的东西会越来越多,你将来就可以回来教妈妈了。
一开始,女儿根本不理会我的说法,或者是想起来了,懂事一下,忘记了,又回到原来那种惯于依靠的状态。早上起来,她就等着你给她扎辫子,给她水杯里装水,她认为你为她服务就是你爱她的表现。每当这时,我都会适时的告诉她:教你独立自理的能力才是真正爱你,每个妈妈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早点长大,那等将来妈妈没能力照顾你的时候,你也可以生活的很好。
这一招真的很管用,孩子慢慢变得主动起来,早上起来姥姥只要叫一声起床,虽然睡眼朦胧,但是仍然会拿起课本,将头一天老师布置了要背诵的课文再背诵几遍。背完之后洗漱,吃早点,然后自己将所有的事情收拾停当,过来跟我说声拜拜就上学去了。
此时,躺在床上的我,想起来以前,每次要背课文,或者有没写完的作业总是在她睁开眼的第一时间就过来把我叫醒,让我坐在她旁边陪着她一起背或者看着她写的那种让人抓狂的情景,现在的状态于我于她才是最佳状态。
前些天,数学测试成绩不太好,回到家后,她告诉我:妈妈,我觉得五年级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混下去了,我必须要努力学习,将来才能考到好的中学。仅凭这一句话,就让我欣慰了很久。孩子也确实是那么做了,每天在学校课间就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作业,回来便可留出一些时间去做练习题或者读课外书。
人贵在自省,孩子若能做到这一点更是难能可贵。
心理学家马思阁曾经说过,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在于对于挫折的态度。在孩子经历挫折时,父母的态度是应该给予鼓励和肯定性的评价,以增强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同时也要做好引导工作,帮助孩子分析受挫原因,找准对策,孩子的耐挫能力正是随着这些经验的积累个各种能力的提高而增强的。
大人若能在适当的时候放手,或者可以给孩子出点难题,做一回不负责任的家长,而不是凡事大包大揽,相信每个孩子都可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都能从内心深处激发出一种自找幸福的本能。
一位长辈对我说,要给孩子从小做完整的规划,虽然不能保证每一步都按着你的计划行驶,但是大的方向却可以保证。相信,如果一切都向好的方向发展时,那么之前对孩子的那些残忍将会是把她送往优秀的必要手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