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空碗朝天》后感

《空碗朝天》是在网上偶然看到的。听说写的是农村的事,便欣然断然下单。
初读,便被作者张金凤那细腻的文笔,温情的描述所吸引。镰刀、风箱、犁、火炕、烟囱等等许多陪伴我们儿时成长的事物,在她的笔下,个个像起舞的精灵,那么形象,那么生动,那么富有乡土气息,那么具有烟火气。那一行行跳动的文字里浸润了作者对故乡真挚的爱,对故乡纯真的情,对乡土深厚的感悟。
读她的每一篇文字,你都能在儿时的记忆里找到归处,你都能在故乡的一丝一缕中勾连起种种复杂的情感。都是生活在农村,都经历了同样的贫穷,都目睹过故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可是为什么我们就没有作者倾注的感情深呢?

同样是热炕上长大的我们,同样是拉着风箱长大的我们,同样是农忙时节提着镰刀下地的我们,同样是吃着那口黑锅里的饭长大的我们,同样是……那些曾经和我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的眼前物,那些帮我们度过无数个春夏秋冬的我们,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我们像故乡一样遗失在曾经的岁月里。
如果,没有读过张女士的美文,或许今生一辈子我们都不会再记起那些曾经熟悉的故乡的物,那些曾经走进我们生命里又被我们忽略或者遗弃的故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
读着张老师的每一篇优美的文字,你就仿佛又回到了故乡,文字里的东西那么熟悉,那么亲切,在那湿润的描述里你仿佛又回到了童年,看见母亲在摇着蒲扇烧炕,那呛鼻的浓烟把母亲瘦小的身体吞没,一行热泪不知何时从你的脸颊滚落;你仿佛看见父亲在炙热的太阳下挥舞着镰刀把金黄的麦子收割,那弯弯的镰刀像极了父亲佝偻的背,又像是眉宇间堆起的丰收的欢笑,亮晶晶的,金光闪闪的……
每一次打开《空碗朝天》,我都不舍得一次读完,不舍得连读几篇。每一次仅读其中的一篇,细细地读,细细地回味,细细地咀嚼字里行间的魅力,细细地吮吸那每一行每一页氤氲着的泥土的气息,细细地捕捉着作者赋予它们的情感和灵魂。
夜静春山空,清泉石上流。用这句诗来形容我此时此刻读《空碗朝天》时的心境,那是再好不过了。
又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我捧着它,像捧着恋人的脸,痴痴地凝眸,久久地亲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