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热天气,雷电频繁,雷害时有发生,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雷电知识和采取防御措施加以防范。
雷电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放电现象。雷电一般产生于对流发展旺盛的积雨云中,因此常伴有强烈的阵风和暴雨,有时还伴有冰雹和龙卷风。雷电是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
积雨云顶部一般较高,可达20公里,云的上部常有冰晶。冰晶的凇附,水滴的破碎以及空气对流等过程,使云中产生电荷。云中电荷的分布较复杂,但总体而言,云的上部以正电荷为主,下部以负电荷为主。因此,云的上、下部之间形成一个电位差。当电位差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产生放电,这就是我们常见的闪电现象。
一、雷电种类
雷电分直击雷、电磁脉冲、球形雷、云闪四种。其中直击雷和球形雷都会对人和建筑造成危害,而电磁脉冲主要影响电子设备,主要是受感应作用所致。云闪由于是在两块云之间或一块云的两边发生,所以对人类危害最小。直击雷就是在云体上聚集很多电荷,大量电荷要找到一个通道来泄放,建筑物、铁塔或空旷地方的人,都有可能变成电荷泄放的一个通道,于是就把人或者建筑物给击伤了。直击雷是威力最大的雷电,而球形雷的威力比直击雷小。
二、雷电的危害
雷电产生的高温、猛烈的冲击波以及强烈的电磁辐射等物理效应,使其能在瞬间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常常会造成人员伤亡,击毁建筑物、供配电系统、通信设备、引起森林火灾,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中断、仓储、炼油厂、油田等燃烧甚至爆炸,危害人民财产和人身安全,对航空航天等运载工具威胁也很大。
三、雷电防御措施
建筑物防御:现代防雷技术原则强调全方位防护,综合治理、层层设防,把防雷看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有以下五个防雷措施:
1、搭接,或称为均衡连接、等电位连接。就是把各种金属物用粗的铜导线连接起来,或者用扁铁焊接起来,以保证等电位。等电位连接是防雷措施中极为关键的一步,完善的等电位连接,还可以消除因地电压骤然升高而产生的“反击”现象。
2、传导,即避雷针装置。避雷针就是一个接地的金属装置,高端比建筑物顶端更高,以吸引闪电,把闪电的强大电流传导到大地中去,从而防止闪电电流经过建筑物。避雷针虽然能保护建筑物,但引导入地的导线流有巨大的电流,会产生电磁场,也可以损害电子设备,所以该措施必须与其他防雷措施综合运用才能有效防雷。
3、分流。凡是从室外来的导线(包括电力电源线、电话线、信号线或者这类电缆的金属外套等)都要并联避雷器至接地线。不仅入户处,而且在每个需要做防雷保护的设备的机壳处都要装。其作用是把沿着导线传入的雷电波在避雷器处经避雷器分流入地,也就是类似把雷击电流的所有入侵道路堵截,而且不是一级堵截,可以多级堵截。
4、接地。前面三个措施,都涉及到闪电能量泻放入地,所以接地是前三个措施的基础,接地的妥当与否,成为历来防雷技术中特别受重视的项目。它又是最费工、费钱、费力的防雷措施,是防雷工程的重点和难点。
5、屏蔽。就是用金属网、箔、壳、管等导体把需要保护的对象包围起来,从理论上说,就是把闪电的脉冲电磁场从空间入侵的通道上阻隔起来,力求无缝隙可钻。各种屏蔽都必须接地良好。
日常雷电防御:
1、留在室内并关好门窗,在室外工作的人应躲入建筑物内。
2、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完善的电视、音响等电器,不宜使用水龙头。
3、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他类似金属装置。
4、尽量避免使用电话和手机。
5、切勿游泳或从事其他水上运动或活动,不宜进行室外球类运动,如遇雷电应立即离开水面以及其他空旷的场地,寻找地方躲避。
6、切勿站立于山顶、楼顶或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
7、切勿处理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
8、在旷野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应远离树木和桅杆。
9、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锄头、铁锹、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杆等扛在肩上。
10、不宜进入无防雷设施的临时棚户、岗亭或低矮建筑。
11、不宜开摩托车、骑自行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