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语】
本节谈了真人、至人、圣人和贤人四种养生境界。
但个人认为本篇重点是提出了养生的重点:优化居住地、适度运动、养生重德行(仁者寿)、顺应四时变化(天冷了多穿点)、调摄情志(处于世俗之中,但并不为贪嗔痴所毒害)。
而不是把关注点放在真人、至人、圣人、贤人上,单纯论养生的境界或者追求真人、至人基本没有意义。
【原文】
本文出自《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¹,呼吸精气²,独立守神³,肌肉若一⁴,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⁵,此其道生。
[1]提挈天地,把握阴阳:掌握天地阴阳变化规律。提挈(qì),提举的意思,与下“把握”为互词,引申为掌握。
[2]呼吸精气:指呼吸最清新的空气。此处强调真人善于选择环境,吸收最精纯的清气,调节呼吸运动,以达到养生目的,这种活动,当属于气功中“调息”的范围。精气,指清气而言。
[3]独立守神:独立,超然独处,脱离世俗干扰的意思。守神,自我控制精神,注意力集中于体内,而不外驰,这种活动,当属于气功中“调神”的范围。
[4]肌肉若一:通过锻炼,使全身筋骨肌肉达到高度的协调统一。这种活动,当属于气功中“调身”的范围。
[5]寿敝天地,无有终时:长生不老的意思。这是对“真人”养生效果的夸张之语。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¹,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²,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1]淳德全道:道家修道养生的原则。
[2]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也是自我控制精神的练功方法,但与上文“独立守神”的具体作法不同,这里的作法是使神志开放,驰骋于广阔的自然界,而将视觉、听觉的注意力集中于邈远的八方之外。达,通达。八达,达于四面八方。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¹,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²,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³,举不欲观于俗⁴,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⁵,亦可以百数。
[1]从八风之理:八风,指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方之风。《灵枢》九宫八风篇记有八方之风伤人所致不同病变,并指出“圣人避风,如避矢石焉。”此所谓“从八风之理”,即指圣人通晓八风伤人之理而知所避让,以免受到伤害。
[2]无恚嗔之心:恚(huì),怒也。嗔,恶也。圣人身处世俗之间,有世俗之欲,但知足常乐,随遇皆安,故无嗔怒。
[3]被服章:新校正云:“详被服章三字疑误,此三字上下文不属。”
[4]行不欲……观于俗:圣人外化而内不化。外化则行为不离世俗一般准则,内不化则举动不欲炫耀于世俗。观,炫耀的意思。
[5]形体不敝,精神不散:敝,坏,衰败,疲惫。外不劳形则身安,故形体不敝;内无思想则心静,故精神无伤。内外俱有养,则恬愉自得而无耗损之患,故寿亦可以百数。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¹,象似日月²,辩列星辰³,逆从阴阳⁴,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1]法则天地:【张介宾】法,效也。则,式也。天地之道,天圆地方,天高地厚,天覆地载,天动地静。乾为天,乾者健也;坤为地,坤者顺也。君子之自强不息,安时处顺,能覆能载,能包能容,可方可圆,可动可静,是皆效法天地之道。
[2]象似日月:【张介宾】象,放也。似,肖也。日为阳精,月为阴精;月以夜见,日以昼明;日中则昃,月盈则亏;日去则死,日来则生。故贤人象似之。
[3]辨列星辰:【张介宾】辩,别也。列,分解也。二十八宿为星之经,金木水火土为星之纬,经有度数之常,纬有进退之变,日月所会谓之辰,辰有十二谓之次,会当朔晦之期,次定四方之位,故贤人辩列之。
[4]逆从阴阳:
【张介宾】逆,反也。从,顺也。阳主生,阴主死;阳主长,阴主消;阳主升,阴主降。升者其数顺,降者其数逆。然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盛衰不可不辨也,故贤人逆从之。
【王冰】星,众星也。辰,北辰也。辩列者,谓定内外星官座位之所于天,三百六十五度远近之分次也。逆从阴阳者,谓以六甲等法,逆顺数而推步吉凶之征兆也。《阴阳书》曰:人中甲子,从甲子起,以乙丑为次,顺数之。地下甲子,从甲戌起,以癸酉为次,逆数之。此之谓逆从也。分别四时者,谓分其气序也,春温,夏暑热,秋清凉,冬冰冽,此四时之气序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