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颀的诗《古从军行》。
此诗用了大篇笔墨来描写边塞的行军,战争,出塞的公主,表现出战争带来的负面影响,以此来讽刺统治者好大喜功,穷兵黩武。
特别是最后一句,连年征战,换来的是什么呢?仅换得西域的葡萄进贡汉家。
统治者视人命如草芥,只不过是换得他们荒淫无度的优越生活。全诗充满了反对战争的思想。
由于怕犯忌讳,得罪了皇帝,所以改成汉家,借汉朝的事情来影射当局。
汉朝多出塞的公主,解忧公主,昭君出塞,但是,诗中所提到的却不是这两位公主。
1. 琵琶公主刘细君
提到琵琶,可能很多人会想到王昭君,王昭君边关出塞一曲琵琶,连天上的大雁都忍不住悲鸣。
然而,唐《乐府杂录》中记载,琵琶,始自乌孙公主造。
刘细君,刘建的女儿,汉武帝封她为公主,远嫁乌孙。所以诗中的公主琵琶幽怨多,指的是刘细君。
为何幽怨多呢?这就要看她的生平了。
2. 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刘细君是纯正的皇家血统,她的曾祖父是汉景帝刘启,父亲江都王刘建,其父亲荒淫无道,更是密谋造反,事发后自杀。刘细君因年幼没有受到诛连,但却是罪臣之女。
当时的汉朝已经国力强盛,然而却长时间受到匈奴的骚扰,汉武帝为了拉拢乌孙共同对抗匈奴,接受了乌孙国和亲的要求。
因此,汉武帝封刘细君为江都公主,下嫁与乌孙王猎骄靡。
刘细君成为中国历史上和亲的第一人。
猎骄靡年青的时候可以算是一代英雄帝王,然而,刘细君嫁过去的时候,他已经八十多岁了。
乌孙与汉朝相隔万里,生活习俗差异很大,嫁过去的刘细君语言不通,不习惯住帐篷,也不习惯当地的饮食,亲人远在万里之外的大汉,于是郁郁寡欢。
便做歌唱道: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我的家人把我远嫁到天的另一方,托付给乌孙的国王,以天地为屋,毛毡为墙,以肉为食,喝着酪,在这里生活我非常想念我的家乡,愿变为天鹅回到故乡呀。)
这首歌传到大汉,汉武帝大为感动,心中不忍,便每年派使者赏赐锦绣等家乡的东西。
然而,这些金银财宝并不能抚平刘细君心中的伤痛。
3. 无奈再嫁
我们在这里不得不提到乌孙的婚姻制度,很大程度上来说,刘细君的郁郁寡欢,是因为当地的婚姻制度与大汉相差太远,她作为一名受到儒家教育的公主,这种制度很大的挑战了她的道德伦理底线。
乌孙实行收继婚,这种制度是原始部落群婚制发展而来。
而在群婚制里面,没有配偶的观念,妇女属于整个部落的男子,毫无尊严可言。
丧夫的寡妇由继承者(继子)或夫家亲属收继。
因此,嫁给猎骄靡之后,猎骄靡知道自己年老,不久于人世,于是把她送给自己的孙子,军须靡。
细君不肯同意,于是写信给汉武帝,表达了自己不想再嫁,返回家乡的愿望。
然而汉武帝回信中说:你既然已经嫁在乌孙,便要遵从当地的习俗,我还想联合乌孙打败匈奴。
于是无奈之下,刘细君再嫁军须靡。并为她生下一女,名为少夫。
然而仅仅在乌孙生活了五年,思念家乡的刘细君郁郁而死。
她死后,大汉再次派出刘解忧,嫁给军须靡。
刘细君多才多艺,因为她的出塞,为汉朝人民带来了长久的安宁。更为两族人民的交流做出了贡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