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西门庆,应伯爵该怎么活啊

作者: 齐婴宁 | 来源:发表于2017-06-22 16:30 被阅读734次

前几日与同事去看昆曲的折子戏。《琵琶记》吃糠那段儿,到最后忍不住眼泪打转。就是忽然觉得人生为何如此艰难,那种赤裸裸走投无路活不下去,却还叠加着委屈。刚毕业那年,有很多不适应。记者的工作特别灵活,不跑采访的时候,早上有大段儿的时间可以独处,读书是常常的选择。有一日在家念《胡笳十八拍》,念到第二遍的时候,心里特别难受,实在忍不住就哭了起来。

因为战争被掳走,失身于不爱的人,生育了孩子。如今可以接回自己的家,但是又挂念自己的孩儿,“泣血仰头兮诉苍苍,胡为生兮独罹此殃!”文姬归汉,从来不是一出喜剧。

是人生的毫无选择。脑子里就开始盘旋《金瓶梅》里的应伯爵。我一直说喜欢此书,有很多原因。看戏时,想到的是对人生困境的描述。佛家讲七苦,红尘滚滚,没有人能逃脱。大家都说应伯爵是帮闲,“热结师兄弟”,待西门庆死时,全是鸟兽散,那几个兄弟,没有一个人是真心实意对待西门庆,即使吃他拿他。应伯爵出现次数多,戏份也多,转身投靠张二官,替他谋划娶李娇儿,潘金莲。书中是这么对应伯爵盖棺论定的:但凡世上帮闲子弟,极是势利小人。当初西门庆待应伯爵如胶似漆,赛过同胞弟兄,那一日不吃他的,穿他的,受用他的?身死未几,骨肉尚热,便作出许多不义之事。正是: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西门庆死后的一两回是冷热人生最可参照的地方。李娇儿趁着吴月娘生孩子,偷拿元宝到自己屋子。后又是第一个离开这个家,会行院再嫁。蔡御史在这里担当了一个有义气的人,曾受过西门庆的恩,没成想最终成了故人。奠仪外,这位蔡御史还拿出了五十两银子“这个是我向日曾贷过老先生些厚惠,今积了些俸资奉偿,以全终始之交”。后来没坐多久,吃了点儿茶就走了。吴月娘在那神伤了很久。因为西门庆在的时候,有这样的官员到家,肯定不会空放而去,“不知吃酒道多咱晚。今日他伸着脚子,空有家私,眼看着就无人陪侍。”

与之相比,应伯爵的确略不堪了。但是看完作者、评者讽刺过后,又想,他又有什么其他的选择么?或许他家道中落,从纨绔子弟成了一个帮闲,帮闲、牙人就是他挣钱的一个渠道。依附于西门庆,西门庆帮助他,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属于自己的满足感。西门庆把手伸向花子虚的夫人时,又何尝顾虑过那虚头巴脑的结交兄弟情谊。同样,在最开始,西门庆因为女婿家出问题,差点自己家也被兜进去时就已经清楚明白所有这些事情。当时他舍了李瓶儿,家里的工程全部停掉,每日大门紧闭,家里人都不准出去。五月份的事情,直到七月中旬,金风淅淅,玉露泠泠,西门庆才出门,碰到应伯爵、谢希大两个人。当时应伯爵说的什么?哥一向怎的不见,道府上几遍,见大门关着,又不敢叫,整闷了这些时。端的哥在家做什么事?嫂子娶进来不曾?也不请兄弟们吃酒。

连蒋竹山都知道的事情,应伯爵能不知道?

他们的交情就是泛泛之交啊。回到应伯爵身上,他又有怎样的选择?一个寄生虫,在寄主死了之后,当然是本能地去寻找另外一个。就连西门庆自己,无论是赚钱还是与男人女人交欢,都更像是一种动物本能。我们原谅他以及潘金莲处,不就在于她们无可选择么。或者说在完全通往圣人、道德感强烈的路上,他们放弃了。他们没有受过这样的训练,为了生存,他们只能选择另外的一条路。

如同琵琶记里的赵五娘,她的可贵处在于她学过孔孟之道。

前段时间我曾说,在采访中英国人万哲生对担当和尚——明遗民的奋斗解释让我很受启发。他说他们可能是相信自己会成功的,为什么不是抱着希望去战斗的呢。我们后来者为他们添加了太多东西。但是我后来想,其实也有不对的地方。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虽万千人吾往矣。吾所愿也。这也是一种精神信仰。

吃糠这种事情,是人都不愿意。但是赵五娘如此做,是她的教养让她做出这种选择。这到底是枷锁还是一种解脱呢?但是有时候,在逆境中,在没办法做出选择的时候,才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

所以大家不喜欢应伯爵。即使理解他的选择。

《金瓶梅》里应伯爵最后一次出现时第九十七回,薛嫂给陈敬济说亲。

又说应伯爵第二个女儿,年二十二岁,春梅又嫌应伯爵死了,在大爷手内聘嫁,没甚陪送,也不成,都回出婚帖儿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没有西门庆,应伯爵该怎么活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epf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