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秦淮已成追忆,再也看不到“夜泊秦淮近酒家”的景象了。
望着眼前的河道,不禁黯然神伤。向往中的秦淮模样,在心里轰然倒塌。这里没有丝竹入耳,也没有花船摇曳。有的却是各种商店与混凝土杂乱的嵌在不连续的明清建筑中。一阵失落。身后,是操持着各式方言的游人,拿着各种设备对着河道一阵乱拍,方才心满意足的离去。不由得呢喃一声,又喃喃的哑然笑道,这便是中国罢。河道旁的商店里,总是进进出出一群又一群的人。导游们兴奋而进,兴奋而出。有人欢喜,有人麻木。是啊,李耳的那句话的确是没有说错。
不知那位“青山见我应如是”的东山君,当年是否也曾这样孤寂的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潮,感叹自己却如一叶扁舟,在秦淮的浪沙中一掩而过。谁又知晓,桃花零落侠肝义胆的李香君,是否因侯公子的气节不复而郁郁寡欢。章台柳隐,风骨嶒峻。横波夫人,侠骨芳心。这些处在风雨飘摇的大明中的真女子,又何尝真如樊川居士说的那般“商女不知亡国恨”?如今,又有谁真如这些秦淮女子,风骨嶒峻,侠骨仁心呢?飘摇的大明尚有她们作出最后的绝响回荡在历史的长河中,如今逝去的金陵旧城乃至乡土的神州,又有谁来描绘它们最后的芳华。
伫立在石桥上,脑海里不断闪现的人名,好似鲜活的存在。看着明月倒映在河水中,也许只有它真正见证了岁月的沧桑,感受了秦淮的变迁。“今时明月照古人”,仿佛透过那水中月,看到了遥远的历史,名士醉酒引高歌,红颜烛下盼倩兮。如是谦益,香君方域。想象着,微风下,能否在繁芜的都市中感受金陵旧时的古风。不幸的是,岁月的洗礼并没有让这座六朝古都沉淀出更厚重的味道,反而将它击碎的七零八落。是的,眼前的这座城市,如同九州上的其他同伴,被席卷入了城镇化的热潮。
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摩天楼昭示着工业的力量,无情的摧毁者古老城市最后的人文。工业化显露出其峥嵘的面孔,吞噬掉了忤逆其意志的一切。江南士大夫的情怀与秦淮女子的慵懒已杳无踪迹。离秦淮不远处的广场上,几幅歪斜的白色横幅无力的残挂着,走进看罢,几个有力的黑字用愤怒的语气,嘶喊着“抗议!无良开发商”。也许这正是这座石头城对岁月无情践踏的抗议吧。过往的人们迈着匆忙的脚步,显露出浮躁的神情表明着这座城市的主人的心态,如同这个城市扩张的脚步一样,焦虑不安。谁也不知道这种焦虑源于什么,也许是这座城市丢失的太多。站在被霓虹灯包围的广场中,我又如何知道去哪里追寻故去的故事和传说?
远方的万家灯火处,想必有着各自的情绪。谁又会在乎秦淮的忧伤。也许,在霓虹灯灭,繁星点缀时,在微风喃喃的自顾诉说过往千年的传说。然而让我更加的忧伤的是,在传统日益失落和大兴城镇化的未来,秦淮还能诉说多久的历史。那时,我们只能真的在泛黄的文字中徒劳的感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