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管好事 教学设计
ADDIE模型、建构主义理论
(一)ADDIE模型
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
二战以后的美国军队
从学习者来到学习者去,避免了培训的盲目性
每个步骤都会有一个输出结果用于下一步
(二)建构主义理论
皮亚杰
四要素: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
课程设计以学员为中心
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推动学习情境的研究与创造(概念类制造认识冲突、技能类以任务驱动、价值观类故事)
倡导教学活动中同伴间协作、师生的对话
典型应用:五星教学法
1、为什么要学这个?2、我的经验和观点是什么?3、专家是如何看这一知识的?4、我将如何应用这一知识?5、我是否需要依据新情况调整所学知识?——学员角度
教学目标、激活旧知、示证新知、应用新知、融会贯通——教学设计角度
二、管好人 管理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
(一)罗森塔尔效应
又称“期望效应”,缘起神话“象牙少女像”,只要对艺术对象有着执着的追求精神,一个人便会发生艺术感应;后来衍生为:只要对某件事情怀有非常强烈的期望,我们所期望的事物就会出现。
1968年,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找到了一个学校,从校方手中得到了一份全体学生的名单。在经过抽样后,他们向学校提供了一些学生名单,并告诉校方,他们通过一项测试发现,这些学生有很高的天赋,只不过尚未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其实,这是从学生的名单中随意抽取出来的几个人。有趣的是,在学年末的测试中,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确比其他学生高出很多,而且在兴趣、品行、师生关系等方面也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关于这个效应,我想到的是以前在读书时,还记得那些年我们的老师总说——你们是我教过的最差的一届,你们是我带过最差的一个班。这应该是反而例子吧。
(二)德西效应
德西在实验中发现: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在外在报酬和内在报酬兼得的时候,不但不会增强工作动机,反而会减低工作动机。
在育儿方面的应用,用“期望效应”给予小孩一定的合理的期望和鼓励,但也不能太过虚无,例如“你好棒,你真聪明”等,应该具体一点“你能从1数到10啦,真棒”,把期望量化,让孩子能能够得着;用“德西效应”激发小孩子的内在动机,但注意尽量减少物质奖励,以精神奖励为主,我家的大宝正上幼儿园小班,这个奖励的激发效应在她身上能很好的体现,她所在的幼儿园每周五都有一个垃圾分类回收的小活动,小朋友把废纸箱、塑料瓶等带回去交会获得小红花,她每个星期上幼儿园最积极的就是周五了。
朱小霞学习心得2018.11.28
(我想说这个评论不太稳定哈,我发表3次才成功,呜呜!)
今天学习“管理人”的理论,“罗森塔尔效应”应用在管理学习者的学习态度方面,“德森效应”应用于管理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上。
“罗森塔尔效应”又称为“期望效应”,原意是对艺术对象有着执着的追求精神,一个人便会发生艺术感应,现衍生为只要对某件事情怀有非常强烈的期望,我们所期望的事物就会出现。这让我想起那些年在读书时,老师总说“你们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学生”,这是个反面的例子,在那些年如果教育者们也有金三的培训班就好了,哈哈!
三、跟进结果和不断对标 培训评估和跟进
影响力:权力影响、非权力影响力(互惠、承诺、权威、从众、喜好、)
如何运用从众原理:我以前试过跟一些犹豫是否参加培训的人说,某某某谁谁谁都参加,你自己决定吧,然后这招很有效,但这个某某某谁谁谁是要有一定影响力的人,这应该是从众原理吧。
如何运用喜好原理:这个没理解到,关键是要投其所好,要表达出来,以后继续复盘学习。
柯氏四级:反应评估—满意度评估、学习评估—知识的掌握程度、行为评估—知识的应用程度、结果评估—行为改变带来的价值,目前普遍只做到学习评估,我们一般是逢培必考,就类似金三每个微课结束都有考试一样,但通常这些考试也是培训结束当时或两天内考,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样其实是对抗不了遗忘曲线的,那是否可以结合登门槛效应呢,就是培训结束后进行一个简单的考试,一周后再进行知识应用考试,难度层层叠加,这需要我们培训管理人员及时跟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