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281275/4cf4dcf91a8a7209.jpeg)
2020年3月27日 周五 雨 文/想想
本来在构思一段新的文字,正在电脑前奋力码字的我突然看到微信班级群里有家长在发消息,是小宇的爸爸,一位下班后检查儿子作业发现数学题全做错,教儿子做题教不会有些急躁的家长。
大概的诉求是孩子在家线上学习效率低,自己不能在旁边监督,希望数学老师能总结换算公式发在群里,让孩子背,最好能在微信群里进行讲题。
这样的情况我表示能理解,但是家长后知后觉才想起自己几乎没有发作业给数学老师批改,甚至不知道把作业发到哪里,出了问题才来找老师。
假使是平常的课堂,还算合乎常理,没听懂问授课老师。如今疫情当前,班上每个小朋友都是线上学习,有专业的教师教学,全靠学生自觉和家长监督,孩子没听懂线上课程,家长第一时间气冲冲来问责没有参与教学的线下老师,是让我觉得不舒服的点。
许是这位家长有些急了,“学习重要,不工作陪孩子读书,那还要读书干嘛?全家都饿死了,还要读书吗?”
为了生计,白天无法陪在孩子身边看着他线上学习,期望孩子有进步,成绩好,晚上回家发现孩子几乎不前进还打算退缩的步伐,怒不可遏,于是挥下巴掌,继而向我们发问:“全家都饿死了,还要读书吗?”
简单的一句话,表达了某些家长的心声。
也许可以换一种问法:当物质基础都不能满足的情况下,还需要精神文明吗?
古往今来,有太多人回答了这个问题,答案是当然需要。
比如最近看的《东周列国春秋篇》,春秋时期,介子推在晋文公重耳逃亡途中诠释了“忠臣”二字,重耳无食物可吃,饥饿难耐,介子推忍痛,“割股奉君”,才有后来晋文公的霸业。
况且,情况并没有小宇爸爸说得那么糟糕,只不过是小宇白天的线上数学课没有听懂而已。
家长这个时候应该做什么呢?
收起扬起的手,打开收看线上课程的设备,点击回看,陪着小宇一起上课,可以试着当他的同学,交流合作,共同学习新知识。如果小宇还是不能理解,再多听一遍,多一些鼓励,或是和老师交流交流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请老师帮忙。
在家里,其实家长也是老师,不管是为人父还是为人师,都是小朋友应该学习的榜样。如果你能靠自己的努力教会小朋友一道题目就最好了,这种成就感首先来自自身,还有你的孩子仰望你投来的崇拜的目光。
要知道,父母的陪伴比一切都重要,打小孩并不能解决问题的根源,相反会拉远父子之间的距离。
冷静下来的小宇爸爸比之前更好沟通,只不过还说着“忍不住就得打”的话,这种思想似乎从小宇出生之后就已然形成在脑海里,一时无法改变。
风波平地起难得平静,群里刚结束话题,小洁的妈妈又私聊我,道出也有类似的烦恼。
不同于小宇爸爸的不能陪伴,小洁妈妈是可以全程陪同学习的。
但两个孩子不好管教,打对他们来说没有用,甚至读一年级的小儿子还学会了抵抗,被她打完就逃出家门,晚上归家,线上学习一塌糊涂。
小洁妈妈也意识到“不听话就暴打一顿”已经行不通了,她表示现在对两个孩子没有办法,直白说自己没有文化,不懂教育孩子。
这多多少少让我有些惊讶。
现在的父母虽普遍年轻化,不过还是有一些农村家长因为学历不高,教育理念没有跟上,加之受上一辈人的影响,教育孩子还是老一套——“不听话就打”,导致恶性循环。
站在教师的立场上,我提了一点小建议,并给予小洁妈妈鼓励,“我觉得您是一位愿意学习怎样去当好一位好家长,好母亲,有责任感,有这份心思很棒,就看行动上能不能尽量也跟上 。”
我该庆幸小洁妈妈已经开始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可是中国农村的很多家长已经不愿意去学习如何当好一位孩子的合格父母了。
他们中的部分人认为“生养之恩大于天”,生孩子不追求质量。前半句话不假,但是一个国家如果真正要做到人才强国,教育兴国,就不能忽视这部分农村年轻父母的育儿观。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往往体现出一个国家底层教育的成功与否。
这一次线上学习涌出来的问题,或许早已存在,我能做的是尽力而为。同时,我期待着班上家长与孩子沟通更加有爱,家长与老师之间能够互相信任,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带领他们走上一条洒满阳光的道路。
在这一点上,我们都要加油啊。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