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父母效能训练 实践篇》
第二章 技巧不是全部,理论是基础
PET理论有两个基本原则:不一致原则和问题归属原则
一.不一致原则
“必须保持一致 ”是最易被父母们秉持的一个理念---如果你对孩子的某种行为不接纳,那么最好明天也不去接纳,否则,你就是不一致。
P.E.T.的观点是:父母们的感受会有变化,在此刻接受的行为,在其他时刻他们有可能会无法接受。
有一位妈妈,她有两个孩子,她分享说,其实在面对孩子大都是其实每次感受都不一样。
接纳度是PET模式所涉及的概念,这个概念可以帮助父母们理解 ,为什么不一致会不可避免的出现。
在PET课程上,我们会让父母们想象眼前有个矩形框或窗口,在这个窗口里我们可以看见所有孩子的行为。
在这个窗口里,孩子的行为可分为两大类:可接纳行为,不可接纳行为。
有时,父母的接纳范围很大--似乎孩子的任何行为看起来都不错,他们几乎没什么事情让父母感到烦心。
有时,父母父母也会焦虑或心情低落-这个时候,孩子的所有行为看起来都不太好接纳。
多数父母的这条划分线(接纳线)都会不断变化。
当父母们了解到行为窗口的接纳线会不断变化时,他们就可以更容易的接受这一现实--自己只是个凡人而不是神,凡人就会有情绪波动的时候。他们也可以坦然的允许自己的面对孩子时有不同的感觉,放下了“必须任何时刻面对孩子的行为时都必须在面子面前保持一致”。
虾米爸爸注:俗话里说的装,放不下自己的架子。
另外两个因素也会影响到父母的态度和行为:孩子的个性和所处的环境。
父母的情绪,孩子的个性,和所处的环境这三个因素决定了父母在面对孩子的行为时,他们的态度会不断的变化。
“不一致原则”就是,我们的情绪会变化,每个孩子的个性有所不同,还有所处的环境有所不同,这些让我们不可能每时每刻都保持一致。
“不一致原则”还包括一个内容:父母没必要“统一战线”。
二.问题归属原则
PET模式中核心概念之一就是“问题归属原则”。
问题归属原则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很多父母都会混淆问题的归属,为本应该属于孩子的问题承担责任,而不是鼓励孩子去解决自己的问题。
给父母带来问题的这个框,这个框里的行为会阻碍父母满足自己的需求或者会妨碍父母的权益,所以父母不接纳。
例如:孩子的父母交谈时大吵大闹,孩子在桌子上乱画,等等。
这些行为给父母带来了困扰,父母希望能纠正这些行为,我们说父母拥有问题,处于问题区。
给孩子带来问题的行为,这个框里的行为 标明孩子拥有问题,或是需求未得到满足,或是孩子的行为不佳,沮丧,或者是遇到了麻烦。
例如:没有玩伴而情绪低落,被朋友拒绝了,作业太难等等
这些都是孩子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和父母生活不相干,这时我们说孩子拥有问题,处于问题区。
无问题区,这里的行为既不会给孩子带来问题,也不会让父母带来问题。
在这里,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交谈,工作或是分享,这时一段美好的亲子时光。
当孩子处于问题区时,父母们总想着去承担解决问题的责任,然后在解决不了时谴责自己。
PET提供了一种方法:让孩子为问题做主,让孩子自己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这个方法包括以下要点:
- 所有孩子都会碰到各种各样问题
- 孩子们拥有让人难以置信的找到解决办法的潜能,只是这种潜能未被开发。
- 如果家长总是给孩子准备好答案,孩子就会保留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每次遇到问题时,他们就会寻找父母 的帮助。
- 一旦父母帮组孩子解决问题,他们就会全力以赴,但是 这对于父母来讲,总将成为负担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没有谁能拥有无限的智慧去解决所有的问题。
- 当家长不在为孩子解决问题,就能更好地“协助”孩子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 我们确实需要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法不是帮助,而是让孩子自己负责并寻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在孩子拥有问题时,我们使用“支持技巧”。
在父母用有问题时,我们使用“面质技巧”。
当父母处在问题区时,他们需要改变自己的姿态,传递这样的信息给孩子“我碰到问题了,我需要你的帮助”。
当孩子处于问题区时,父母们通常会说,“你看起来碰到问题了,需要我的帮助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