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幸福的勇气》:孩子能自立地生活是教育的目的地

《幸福的勇气》:孩子能自立地生活是教育的目的地

作者: 朱雯萱 | 来源:发表于2023-03-04 10:07 被阅读0次

《幸福的勇气》是岸见一郎继《被讨厌的勇气》之后的姊妹作。这本书打破了我的一些旧的思维定势,有三点感悟想和你分享。

01 教育的目标是自立

听到自立这个词,有人往往只从经济角度去考虑。但是,即使十岁的孩子也能够自立,也有人即使到了五六十岁依然无法自立。

热搜上看到,上海街头出现这样的一幕:

一位上了年纪的老阿姨在街上走着,后面一男子突然冲过来将她抱起,在空中狂甩。

老阿姨试图挣扎,男子则加大了力度,强行将她往地上按。

瘦弱的老阿姨被甩得站都站不稳,一个踉跄就摔倒在了地上。

她疲惫又无奈地坐在台阶上,男子却愈发来劲:

脱掉自己的上衣,用力地朝着老阿姨的头部抽打,甚至将衣服甩在了她脸上。

后来,周围来了一些保安,大家试图制止男子的疯狂举动。

可谁知,这名男子非但没有收敛,反而更加猖狂,还拿了别人的扫帚,要过来殴打老阿姨。

究竟是有什么不共戴天之仇,才能让他对一个瘦弱无力的老人下重手?

后来经过调查才得知,这位老阿姨,正是男子的母亲。

当天,男子向母亲索要2万块钱还银行贷款,但母亲说自己没钱。

男子便让她去向亲戚借,母亲不同意,他就直接动了手,对自己的母亲又是拖拽又是殴打。

这一幕看得人又心酸又毛骨悚然。

有太多的中国式巨婴,把啃老当作理所当然,心安理得地拒绝长大。

他们虽然生理年龄已经是成人,但心理年龄仍似婴儿般。

总是一味向父母、社会索取,永远以自我为中心,丝毫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

一旦要求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像没断奶的婴儿一样撒泼、哭闹。

成年人处在未成年状态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没有正确的教育,缺乏运用自己理智的决心和勇气。

也就是说,成年人处于未成年状态是自己的责任。

导致的原因很多,比如父母及教育者往往对孩子们过于干涉、过于保护等。

最终培养出的人即使年龄上成为大人,内心依然是个孩子,无法自立,更无法承担责任。

我们常说"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是:给别人鱼,不如教他捕鱼的方法。

其喻义为:与其直接给人某种东西,不如教人学会如何获得它的方法,使他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这种东西,从而达到自食其力。

我记得父亲曾经对我说过,我送你读大学,大学毕业你必须自立,求人的事情爸爸是不会去做的。在过去的许多年里,没少让父母操心,真的很抱歉,还好现在都慢慢好了起来。

从某种意义来说,自立是我们身上最珍贵的能力。

02 自立才有更好的生存能力

看过一个小故事:

老鹰妈妈筑巢时,在巢的最下面铺满了荆棘,然后在荆棘上面铺上软软的草。

等到小鹰一点点长大,老鹰妈妈就一点点地把软草拿开。

小鹰为了不被荆棘所扎,只能一步步往巢的边缘退。

直到有一天,巢里已经没有可以站立的地方,小鹰退无可退,于是学会了飞翔。

老鹰就该属于蓝天,孩子就该属于他自己,始终他都要走上社会,去解决自己人生的困难,成为自己的保护伞。

杨绛先生的父亲,杨荫杭说:“我的子女没有遗产,我只教育他们能够自立。“

自立是一个人走向更好自己的开始。

2017年,凭744高分被清华录取,父亲重疾、母亲瘫痪,  “寒门贵子”庞众望的故事感动了全中国。

他13岁开始承担了整个家庭的重担,照顾有精神病的父亲,瘫痪在床的母亲。

捡废品换零花钱,捡别人不要的菜叶,好的留给妈妈和爸爸,自己吃剩下的。

在一次采访中,记者对他说:对你来说,很多东西是无法选择的。

庞众望丝毫没有犹豫地回答:但是我可以选择我自己的未来。

那么,我们作为父母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自立呢?

首先,尊重孩子的选择,相信孩子的能力。

其次,允许孩子犯错。

是个人都会犯错,更何况是个孩子。

作为父母,我们能给孩子的只有爱和尊重,而不是我们的思想。

03 爱和尊重是教育的唯一入口

著名心理学家许添盛曾这样诠释了父母子女间的问题根源:

一切“问题”都根源于,父母用控制代替尊重,用命令代替启发,用怀疑代替信任,让孩子的生命找不到出路,找不到爱。

前段时间胡鑫宇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这个悲剧后面,是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的思考。

青少年的自尊心很脆弱,当他们感觉自己的身体与同龄人相比没有达到某些标准时,他们的自尊心可能会受到打击。

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会感到自卑、不自信,甚至产生抑郁情绪。对于这类型的学生,需要家长和老师给予更多的爱、关注和尊重。

热播剧《小欢喜》,“英子跳海”的剧情直击人心、使人泪目。

英子一直是乖巧懂事的别人家孩子,妈妈希望她考清华北大,她的梦想是南大的天文系。

一边是妈妈的希望,一边是自己心心念念的南大,苦苦挣扎失眠34天后,她选择了离家出走。

在陶虹饰演的妈妈声嘶力竭地问她为什么非要去南大时,英子终于奔溃喊出:“我就是想要逃离你!”

一个用尽力去爱,一个拼了命想逃。

宋倩爱英子,为了她辞职、为了监督她学习安装了玻璃窗、为了不吵到她弄了隔音板、为了她高考亲自研究试题。

打着“为她好”的口号,不允许英子去天文馆做讲解员,也反对她上南大天文系。

她掏心掏肺地付出,就是想为英子好,可是却从未想过,她心里到底想要什么。

英国伦敦大学做过一项研究,儿童时期被父母过多限制行为、干涉隐私的人,会造成终生的伤害,长大后独立性差,依赖性强,无论在哪个阶段,幸福指数都更低。

心理学家李雪也说:

“父母控制欲的手伸向哪里,孩子一生都将在哪里体会到痛苦。”

的确,当爱成了控制,爱便是伤害。

优秀的教育,从尊重开始。

尊重不仅仅是教育的第一步,也是一切人际关系的第一步。

写到最后:

教育是一场奇妙的旅行,孩子能够自立地生活是这场旅行的目的地。

愿我们都拥有幸福的勇气,愿所有的孩子都能活出自己的人生,愿这场旅行美满而成功。

我是朱雯萱,与你一起,幸福同行。

相关文章

  • 《幸福的勇气》:孩子能自立地生活是教育的目的地

    《幸福的勇气》是岸见一郎继《被讨厌的勇气》之后的姊妹作。这本书打破了我的一些旧的思维定势,有三点感悟想和你分享。 ...

  • 彭晋辉:秋叶与小六的分享记录

    以下是摘录 秋叶大叔: 我带孩子只要他有勇气能力应对自己的生活就好了,管他幸福不幸福; PS:幸福不幸福,我能控制...

  • 幸福完整

    幸福之所以幸福,还在于“完整”二字。所谓完整的生活,就是让人成为他自己。教师培养孩子,是要让孩子在教育过程中发现自...

  • 阅读《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第11天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幸福是起点。要给孩子获得幸福,首先教育者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一颗幸福的心灵。生活的...

  • 简单一点,主动一点

    岸见一郎的书所要表达的一种哲学是勇气,被讨厌的勇气,幸福的勇气,还有这本,不管教的勇气,称为勇气三部曲。 教育孩子...

  • 叶诚顺2019.8.12日精进第93天

    听666书友会孩子教育讲座,主题:《不管教的勇气》作者_岸见一郎 对孩子教育不批评、不表扬 培养孩子的独立 1、自...

  • 常说🔅六句话,让孩子光芒万丈。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健康快乐、勇敢乐观独立地生活,日常生活中,多和孩子说这些话,可以让孩子变得更加优秀! 这...

  • 一读:儿童的幸福与学校教育

    任务驱动:何谓幸福?如何理解儿童的幸福?以幸福为主旨的教育应该如何组织我们共同的生活?什么是繁荣兴旺的生活?我们能...

  • 一读:《儿童幸福与学校教育》2

    任务驱动:何谓幸福?如何理解儿童的幸福?以幸福为主旨的教育应该如何组织我们共同的生活?什么是繁荣兴旺的生活?我们能...

  • 一读:《儿童幸福与学校教育》3

    任务驱动:何谓幸福?如何理解儿童的幸福?以幸福为主旨的教育应该如何组织我们共同的生活?什么是繁荣兴旺的生活?我们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幸福的勇气》:孩子能自立地生活是教育的目的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xcl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