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冰千里
我打开这座沉寂的城市
想再增添些孤独
就像汽车路两旁的植被
一阵狂风过后
不再眷恋
----冰千里
是一个怎样的动力,让一个人不停地游走在一间又一间的空房子里?
男主人公泰石,就是这样一个人,智商很高,动手能力超强,可以维修各种家用电器,也可以打开任何一个上了锁的门。
然后,喝着别人家的茶水、穿着别人家的衣裳、看着别人家的电视、睡着别人家的床。
用一种完全的投入,体验着形形色色的生活,陶醉的迷恋、执着的穿梭。
房间的隐喻乃心房,空房间是空空如也的心房。
因为你一直过着别人想要你过的生活,所以你就心如空城。
现实中很多人就是这样,他们整日劳作、上班下班,却不知道为何如此?不知道赚钱背后的意义,也不知道为何控制权力。
只知道要活着就得赚钱,赚钱才可以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只知道要去上班,按照领导布置的任务或者工作计划尽心尽力。
只知道生活本就该这样忙碌,不忙怎么可以,不围着孩子围着钱围着职务忙碌,不这样做怎么才叫做生活呢?
直到有天退休了,或者大病了一场,或身边亲人离世,或某个宿醉的夜晚,突然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我是谁?我在做什么?这是我真心想要的生活么?我的人生意义在何方?
当一个人思考活着的状态时候,他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活,否则只能是生物学意义上的活着,心一直空的。
这种虚空的状态来源于儿时从未真正的做过自己。
在很小的时候你的意愿可以自由表达么?你的真心需求被人看到过吗?对方回应并接纳你的需求吗?还是忽视、冷漠、打压、讽刺、指责?
当你的意愿年复一年的不被看到,就会永远压在心底,在心海最深处隐藏了许多这样的情绪:
我是不可以的,我是不被接纳的、我的愤怒和喜好是不可表达的、我是没用的、我活着是为了让别人看到我、表扬我、认可我。
那么如何才能得到自己的价值,就是过着别人想要我过得生活,别人让我学习我就学习、别人让我不能哭我就不可以哭、别人让我懂事我就很乖……..
你一直这样做是因为无奈,这个别人是你最亲的人,如此,那个真正的自己就被压抑,就不被允许出来,变现出来的都是别人希望你成为的样子。
此时你的内心会形成一种泛化的虚空,外在忙碌的、懂事的、勤奋的面具下面,隐藏着一座空城。
当心成为一座空城,就会本能把它填满,用工作、用酒精、用毒品、用忙碌、用孤独、甚至用疾病、用症状。
那时候的你会去寻找一个又一个房间,进行整理、清除、打扫,让自己的心不那么空,只是你的方式依然是借用别人生活和模式。

心如空城的时候,会渴望一个人的到来。
在影片中,这个人就是善花,我们的女主人公,凄美又自闭的她一如他的孤独,好像她就在某个房间一直等他出现,然后牵手,坐上他的摩托,去天涯。
甚至不用说话和任何的寒暄。因为她等待的也是他等待的。
任何人的出现都不是偶然,都是心与心一起作用的结果。
一个人带着曾经的故事跟着另一个人奔向下一个房间,是会缓解虚空的感觉,心是为彼此空出了一个位置。
一旦有了个人看懂了你的心,你就不再空虚,人本能有一种退行到母亲怀抱中的欲望,寻找那种无所不能的幻想,那一刻幻想就是现实。
近两个钟头的影片,他们居然没任何对白,作为后天发展出来的一种工具,语言正在被过度使用,它在表达思想的同时,也在掩饰虚空,在阻断流动。
我们常被谎言欺骗,而超越了语言的在一起,才是真实的。
寻求母亲的看见和懂,是不需要语言的,内心对于这种感觉具有摧毁一切的冲动。
因此心一旦被看见,就会激发儿时的体验,会缓解各类焦虑,包括虚空。
尽管这样的看见只是生命旅程的一段路,也便够了。
你好,我是冰千里,爱文字、爱电影的执业心理咨询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