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觉得自己应该多读点书,书一直被我视为一种神圣的东西,它聚集了各个时期的人思想,融入了各个时代的文化精髓,所以一本好的书会世世代代流传下来,并被一代又一代人阅读,歌颂。书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话广为流传多年,能一直被大家认可,所以说它一定会有他的道理在其中。我感觉自我本身也是比较喜欢读书的,只要是我觉得有价值的书我都会愿意花时间甚至挤时间去看,不管是像《平凡的世界》那样的百万字小说,还是《意林》中的小篇幅的杂文和各种哲理小故事。除了这些国内作家的一些文章,国外的我也不愿意放过。但是,对我个人而言,阅读外文翻译过来的小说相比读国内小说有一种别样的感觉,这种感觉大概可以比喻为一个人吃一个还未成熟的橘子,每吃一口都会散发出一种涩涩感。外文翻译过来的文字毕竟不是原文,而且国外的语言语句结构未必符合我们中国人的语言习惯,所以这就成了我对阅读外国小说的一道障碍。因为这个障碍,每每阅读都有一种读不下去的感觉,但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告诉自己,一开始的热情谁都可以有,但坚持下来的人可并不多,读书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一开始士气都很高涨,但愿意冲锋陷阵的真正的勇士却很少,正如企业家马云所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都死在了明天晚上。”所以我告诉自己要坚持走下去,如果一件事说都可以办到,那还要你来办干嘛,正是因为有困难,所以才能体现你的价值所在。所以我每一次的坚持都不会辜负自己,定会从中收获种种。
2015年的最后一天下午,我点开手机里消息推送,从里面阅读到一篇文章,瞬间犹如一阵清风吹过,令人产生了一种打心底的共鸣,感触颇深,我便去查了查这篇文章的作者,也就是在那时关注了她的微博,也添加了她的微信公众号,此后我便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叫米格格的作家,一直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的电脑前,在键盘上敲打着令人如沐清风的文字,她一直自称是“码文字的女巨人”,从自称这几个字中就散发出一种文艺气息,从此我便一直关注她的文章更新,有时她一连好几期都没推送新文章过来我便会像个孩子一样着急的发文字过去问格格为什么最近都不更新啊,才发现阅读她的文章已然成为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虽然我们相识不久,了解不深,也素未谋面,只是通过阅读她的文字才对她有所了解,但每次读她文章的时候我都感觉她其实就在离我们身边不远处,也许这就是文字的力量吧。
这几天又在《简书》中看到各种关于读书的文章,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阅读方式,自然对阅读也会有独到的见解,有的说应该每天坚持阅读三小时,坚持摘抄好句,坚持写一写读后感,又有人反驳说每天三小时是不是太长了一点,平常一般人很难做到。作者回应说,其实我们有很多的零碎时间段,只是你们大部分人把它用于玩手机,玩电脑,看肥皂剧,而我用来看书罢了,的确是啊,现在我们的生活已经被手机,电脑充斥着,把大把大把的青春年华都耗费在了游戏肥皂剧上面,手捧纸质书阅读的人在我们生活中已很难看到了,这是不是很值得我们反思呢。有人说阅读的多了我们可能会忘记我们所读的,那还有必要读吗?我觉得只要是文章中的经典我们自然会记得,还有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就已经产生了质得变化,人的视野和思维模式就已经得到了升华,又何必在意我们是否记得呢。
身处二十一世纪,一个毕业即失业的时代,竞争压力巨大,遍地都是大学生,想要赢得这场战争就得靠实力。所以我一直以来都有一个观点,投资什么都不如投资自己,只有自己的价值提升,才是永久保值的,只有自己的价值提升了,自己的人脉价值才会提升,从而带动整个朋友圈的提升,坦白的说这是一个人脉的价值取决于你自己的价值的时代。而阅读是一种即优异而又廉价的投资自己的方式之一,所以不管你每天有多忙,时间有多挤,都务必挤出一点时间来用于阅读,真的哪怕是一点点,它虽然不是什么灵丹妙药,但每一天的点滴积累总有一天会让你产生大的质变,到那一天,或许你自己都会为自己的变化感到惊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