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个朋友把百度删了,问她原因,
“百度里面的推送内容我一瞅能瞅好几个小时,时间就这么被我浪费掉了”“想想”就能减肥
现代社会诱惑太多了,远不如过去看似贫乏但精神富足的年代:路不通、车不快,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一天的时间里,除了上班上学睡觉带孩子,剩下的时间都被手机电视牢牢地占据着,它们对我们来说是又恨又欲罢不能的诱惑。
很多人觉得对待诱惑,咱们得克制,可止得住哦!?一次成功、三次缴械投降,绝大多数现代人一没穷到叮当响,二没苦到哭爹喊娘,哪来这么大决心和毅力,所谓《掌控》金言:需要克制坚持=必然半途而废;另外有些人稍微拎得清:诱惑我克不了,我躲不过吗?于是有了我朋友的那摊事,她把百度删了,自然看不到什么推荐、什么热点,日子清闲多了。
“想想”就能减肥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但也有缺陷:一来失去了百度便携的搜索功能;二则治标不治本,以后还会在某种特定情况下释放“邪恶因子”。这对于其他人其他事例也如此,躲得了一时,你躲得过一世吗?
在此我介绍一种实用而新颖的理念,让你如标题所述,“想想”就能减肥,“想想”就能有效抵制诱惑。
请先仔细看下面一个故事:(摘自《和压力做朋友》(斯坦福最受欢迎的心理课))
著名心理学家艾丽娅·克拉姆做了一个实验:服务员每天做着铺床、收拾地上的浴巾、推重的行李车、吸尘等的工作,这些都需要耗费体力。克拉姆于是制作了一些标签,标签上包括做每项工作燃烧的卡路里(比如,一个140磅重的妇女,打扫浴室15分钟,将消耗60卡路里)。在7家酒店里,克拉姆选了4家,做15分钟的介绍,把这个信息告诉给服务员。她还把这些标签,挂在服务员休息大厅里。克拉姆告诉服务员们,他们的工作,完全达到或超过了卫生局局长建议的运动标准,对身体健康有益。另外3家酒店的服务员是控制组,他们没被告知自己的工作等同于锻炼。
4周之后,克拉姆回访了这些实验对象。那些被告知工作等同于锻炼的服务员,体重和体脂肪都有所下降,血压也更低了,甚至变得更喜欢自己的工作。而工作之外,他们没做任何行为调整,唯一改变的就是观念,他们把自己当作锻炼者。相比较,控制组的服务员,在以上方面,没有任何改善。
“想想”就能减肥这是一个真实的实验,它直接验证了一个人的想法对行为所带来的结果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现在试想:当你在看手机时(限于看消极的内容,积极内容也要间歇安排、确保休息)把它对你身体的伤害一一理清并对应:
头部——颈椎长期压制导致头痛
眼部——患结膜炎、近视
耳部——震动幻听症状
脸部——长褐斑
更别说肩背部、手腕酸痛
每次玩手机把这几个部位与病患对应联想一下,渐渐得,你会发现自己对手机的兴趣没有那么浓烈了。
相反,假如你正为一个考试忙的焦头烂额,看书时别只想它对我未来、前途有什么益处,近水的楼台先得月,你想得如此周到、遥远,然并卵。你要这么想:认真细致得看完这本书,我的思维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会懂得更多知识,自信心也会蹭蹭往上涨(事实也确实如此)。这是最最直接的对身体、思想的影响,我们在联想这些后更容易把它坚持下去。(我还有个小技巧:书看不下去时假装成为一个老师,你要教导诸多学生,这时候你会严谨、细致得多)
服务员将工作视为锻炼的想法,转化了工作对身体的影响,有效甩掉体脂;而你也可以用“想想”的诀窍开启新生活、新思维模式的大门。换言之,你期望的结果,就是得到的结果。
“想想”就能减肥现在你就可以将上面的理论付诸实践了,我希望你至少坚持完一星期再回来收藏以便于以后提醒自我,否则这篇文章就是废的。
最后的最后,我再推荐两种抗干扰神技:
一为《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第二个习惯,即想象成为自己的领导,管理自身日常行为与心态,并及时给予评估,ps:表现不好别吝啬“炒自己鱿鱼”哦。
二为在固定时间做固定的事,加强身体或者说是肌肉对行为的记忆。
注意啦,以上所有方法运用后都得利用反馈机制,可以是自己在睡前对这一天的总结评估,也可以邀请亲人朋友的监督评价,这会使你不断调整,不断逼近最佳状态。
【觉得有所启发,小手一抖给个赞咯~】
“想想”就能减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