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开始读剑桥史,所定下的日事日毕的目标实现难度就陡然上升了。每天一章的读书量通常都是50页以上,最可怕的第九章足足有150页;除了页书上的压力,还有翻译的拗口不流畅、大量史料事实以及诊断,没有引人入胜故事情节做引线,读起来磕磕绊绊,经常走神。与读书难度同样升级的是作业,动不动就是请梳理XX,请比较XX,请调研XX,涉及面很广,也很发散性。每每做作业时也在进行自我内心挣扎,要不要再看一遍理理思路整理好关键信息再答题?要不要多多搜索各种资料再归纳?还是以书上信息为基础来扩展答题呢?大多数时候看着时间一分一秒耗费,最终还是奔着完成为首要目标,信息罗列汇总为主要模式进行答题,其实自己内心清楚这不算是好的质量,但还是给自己放了水。
每天都很忙碌,似乎我很上进,也不断在进行学习,疲于奔命于各种报名的知识付费群里,但是自己清楚是有限的提升,但一结束它所泛起的涟漪和日后的影响来说几乎没有。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听完今早的晨课后,我豁然开朗了。从老师对于内容的解读以及出题思路就看出鸿沟一般的差距,他是在咀嚼并且联想到曾经的种种,主动链接;我就是个行为操作者,翻过书了,看过书了,重点标注了,中心思想知道了,流于表面,并没有渗入我的脑子里。想想自己还一度在小伙伴面前炫耀自己读过的书,聊自己看过的是头头是道,但其实只是个信息搬运工,真正自己所产出的观点和思考是寥寥无几的。
书不在读的多,而在于每一本都能深度思考,这样才是以一敌十的效果。就像所建议的“抓结构,看案例和细节”来思考作者这样写的企图是什么,背后逻辑是什么?要先提炼、有归纳、再总结,同时尽量把它引导自己的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去,是不是有类似的模式或者逻辑呢?养成这样的思考习惯,才会有那些显现的进步。只能说那么多年没有真正地好好思考,缺少琢磨研究的精神,又对自己太过仁慈,放弃也总是可以容忍和原谅的。因为这些的存在,我的成长也只是低空飞过水平线而已,而真正有心人才是一骑绝尘而去。我需要时时告诫自己,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你现在的放水就是糟蹋自己未来的收成。当然任何时候改变都不晚,需要的是立刻马上行动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