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的内容道歉的组成主要来自于《道歉的力量》一书的第四章与第五章。前面讲到了好的道歉需要满足受害者的哪些心理需求,今天就要来谈谈构成良好道歉的四个组成部分:认错、自责、解释与补偿。
1.认错
认错是道歉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把认错行为分解为以下四个步骤:识别担责者和道歉对象、详细承认错误行为、识别错误行为对受害者的影响、确认伤害违背了社会或道德契约。
这四个步骤中,详细承认、说明自己的错误行为是最为重要的。承认错误让双方对事件取得了共识,缓解了受害者的自责感。冒犯一方通过认错,向受害者释出善意,并为受害者提供了宣泄情绪、倾吐心声的机会。
然而,尽管人人都懂得认错在道歉过程中的重要性,但要做好认错仍然存在若干障碍。最常见的可能导致失败的认错类型共有八种,包括:**1)含糊不清或不完全的认错;2)使用被动语态;3)认错时有附加条件;4)质疑受害者是否真的遭受伤害;5)尽可能地轻描淡写;6)语带同情地说“对不起”;7)向错误对象道歉;8)牛头不对马嘴的道歉。
不恰当认错的例子:
我为我做过的一切道歉。 (那么到底是哪儿错了?)
事情已经发生了。 (所以是谁的问题?)
如果这个决定可能造成了任何伤害…… (“你”真的觉得自己有错吗?)
要是你真的受到了伤害…… (所以是受害人的错吗?)
其实这真的没什么…… (你真的想道歉吗?)
2.自责
自责代表着罪恶感。为自己的行动而自责,就是表明自己愿意为伤害承担责任。自责的另一层含义是自制,就是表示自己打算避免将来重蹈覆辙的决心。
反之,缺少自责就暗示者,犯错者并不打算遵循普遍的社会道德标准,因此就就有再犯的风险。特别是在法庭上,犯罪者是否有悔意,会成为法官、陪审团量刑的重要参考标准。这也反映了社会大众对道歉过程中自责的看重。
除此之外,表达对犯错行为的羞耻,表达谦卑的态度,也同样是表示自责的方法手段。这种做法有助于恢复被冒犯者的自尊,从而使双方回到对等的心理位置上来。
3.解释
前篇我们提到过,在东亚文化圈里,不提倡在道歉时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提出解释或寻找借口。但是在欧美文化圈里,被冒犯者通常会认为,如果道歉没有解释,就代表着道歉不够充分。
寻求解释的目的,本质上是为了获得对世界、对周边环境的控制感,让被冒犯者感到世界毕竟还是可以预期的。良好的解释通常包括以下四点:1)冒犯行为并非故意;2)该行为并不代表冒犯者的“真实自我”;3)被冒犯者是无辜的;4)类似行为不会再次发生。被冒犯者可以评估这些因素,来考虑是否要接受道歉,并与冒犯者重归于好。
4.补偿
冒犯行为必然会给被冒犯者带来一定的损失,因此在道歉的过程中,补偿通常也是必不可少的。补偿行为并不一定需要完全弥补受害者遭遇到的损失,甚至不一定需要用金钱形式来补偿,但必须足够地郑重与严肃,以此向受害者或社会表明,冒犯者认真看待对方的不满,并且有补偿的意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