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学佛心得一千佛学菩提树下
朝山有余香(灵光寺朝佛行记)

朝山有余香(灵光寺朝佛行记)

作者: imvin | 来源:发表于2018-06-04 18:20 被阅读705次

    记·龙泉寺智能中心团建活动:八大处灵光寺朝拜佛牙舍利(2018/6/3)

    目录:

    一、引子

    二、朝山准备

    三、许愿树开示

    四、朝山

    五、诵五百大愿

    六、朝拜佛牙舍利

    七、绕塔

    八、午斋(花絮+法师答师兄问)

    九、观影(鉴真大和尚传)

    十、总摄开示(非常重要)

    一、引子

    伴随着绵绵细雨的阴天算是北京夏季绝好的天气了,听说下周北京的气温可能达到40度,所以这个周日的凉爽就越发显得珍贵。之前在群里预热了一周的灵光寺朝佛之行在今天圆满结束。这次是我第一次参加山下的团建活动、第一次朝山、第一次诵五百大愿、第一次朝拜佛牙舍利,总的来说好奇感和拘束感多一些,各方面体悟没有其他师兄那么强烈,随喜赞叹各位师兄的功德了~

    在回程的路上编了段打油小诗,就借这首诗以终为始,开个头吧。

    《灵光朝佛》

    西方有伽蓝,

    是名为灵光,

    正法缘殊胜,

    朝山有余香。


    二、朝山准备

    清晨6:20准时到达八大处公园南门。

    随着大家陆陆续续的达到集合地点,师兄们开始组织排班并给大家发放护膝和手套。

    护膝?手套?

    我一开始单纯的认为朝山就是爬山的意思,还好奇发护膝手套干嘛,回来后查阅了一些资料,把关于朝山的意义和功德学习了一遍,特此记录。

    朝山的意义

    朝山是佛教徒至名山大寺进香,以忏除业障或还愿的朝礼行为。又修行者为了表示求道的虔诚,常以跪拜(三步一拜)方式朝礼圣迹。 

    相传古印度即有“巡礼”的习俗,“巡礼”,就是指巡回礼拜佛、菩萨、祖师等之圣迹。在印度有巡礼八大灵塔的风气,在我国也有朝礼四大名山的习惯。

    虚云和尚为了报答双亲的养育之恩,曾于四十三岁时(光绪八年)从普陀法华庵起香,三步一拜朝礼五台山,经历三年圆满。

    朝山的功德(星云大师开示)

    广结善缘

    平日大家各有家庭、事业、生活,各忙各的,没有集会,也没有什么往来。借由朝山活动,大家从四面八方集合在一起,你帮助我、我帮助你,你跟我微笑、我跟你点头,大家有共同的信念、共同的诚心,为求法而来,结下一分善美因缘。

    折服我慢

    平常我们总是有所坚持,多少有些慢心,不愿轻易向人低头。但是在朝山时,不管几只眼睛盯着你,你还是五体投地地礼拜,这时候,我慢怎么会生起?我慢去除,世界宇宙还有什么容不下的呢?因此,人是拜下去了,心却谦卑起来、升华起来了。这时的礼拜、低头、问讯,与佛接触,身心自在与宽广,可以折服我慢,真正解脱烦恼。

    消除业障

    修行,不外是“随缘消业,增进福慧”,我们一个人,从过去到现在,心中的贪嗔愚痴、贡高我慢,积累了多少罪业、障碍,若不经一番身心磨炼,何能消除?所谓“礼佛一拜,罪灭河沙”,借由朝山,身心合一,虔诚恭敬,最能启发清净心,让法水洗净我们污秽、疲惫的身心,就能获得自在清凉。

    增进信心

    对宗教的信仰,有时候,光理解是不够的,必须从行持上,自己体验了、自己做到了,内心的感受就会不一样。朝山正可以增进信心、增上道念。好比我们从遥远的地方,一路走到圣地,如果途中经不起种种考验,如何能到达?因此朝山,正好是考验道心和毅力,增进信心、道念的方法。

    三、许愿树开示

    在正式朝山之前,众师兄们跟随贤度法师来到许愿树前,法师对本次朝山活动进行了一次简短的开示:

    朝山是一项非常殊胜的活动,也是因缘具足才使得我们能够再次相聚于此。在没有接触佛法之前,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走着同样路,也就是轮回之路。每天工作、吃饭、睡觉、学习一成不变,在我们的无限生命之中感受着轮回之苦。而佛陀走的是觉悟的路,我们现在来朝山,也就是要跟着佛陀所引导的觉悟之路,感受佛陀的路,学习佛陀的智慧。

    在今天的活动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外境,感受到周围的各种颜色,就让这些颜色都自然的过去,不要在意。

    在朝山之后我们还会去参拜佛牙舍利。舍利是佛陀的慈悲化现,佛陀肉身虽灭,但法身常住,瞻佛舍利,如同见佛。

    在整个朝山的过程中,大家要保持止语,默念佛号,心生肃穆。

    四、朝山

    众师兄跟随法师列队,两人成行,从许愿树下开始了朝山。

    闻罄声,三步一跪拜,一直朝拜至佛牙舍利塔台阶下广场。

    整个朝山过程非常殊胜庄严。由于路过的行人很多,在刚开始朝山时,耳边时常涌进路人们的纷纷议论、用手机拍照的声音和开闪光灯的光线。随即想到法师说的:外界的颜色就让他过去,不要在意。于是立刻收摄身心,默念佛号,虔诚朝拜。

    清晨山上的天气其实非常阴凉,伴随着阵阵山风,有初秋的感觉。一路上我也没有数到底磕了多少个头,到山上时虽然已经全身湿透大汗淋漓,但内心却无比宁静。

    五、诵五百大愿

    朝山结束后,师兄们分成两批,一批去用早斋,另一批去素斋馆后堂休息。虽然早上没有吃饭,但也不觉得饿,在后堂休息的间隙中正好把早上的定课给做完了。

    何为五百大愿?

    释迦牟尼佛在因位为海尘婆罗门时,于宝藏佛前发过五百大愿,愿意舍净土成佛,而取秽土成佛。也就是说佛陀前世在修菩萨道时,曾与宝藏如来前发五百大愿,并最终成就如来正等觉位,号释迦牟尼佛。

    补充小知识:海尘得授记

    海尘婆罗门,无数在场眷属中,以你自己之发愿力可授记你将转生于如大悲白莲花般之胜妙刹土。你以大悲心发愿住持不清净刹土摄受不清净众生时,十方无量微尘刹土无量如来均赐你“善哉”赞叹,并遣侍者称你为大悲尊者。在场眷属亦会恭敬供养你。大悲尊者,第二个恒河沙数劫中时,于此娑婆世界贤劫人寿一百二十岁时,整个世界众生将行持不善业,此具足不善业、造恶业之可怜众生,舍弃胜法、毁谤圣者,如是之五浊兴盛世间,你将成就如来正等觉果位。你推翻众生轮回之轮、广转法轮、摧毁一切烦恼外魔,美誉传遍十方世界。你之声闻眷属广大,又曾与一千二百五十名比丘共同发愿,将来于此之时,四十年中广弘如来事业。如今之辐轮王彼时将为阿弥陀佛,广做无量劫如来事业。与之相同,大悲尊者你亦在贤劫之娑婆世界成佛,号释迦牟尼佛。你将于四十五年中如是广做无量劫如来事业,显示涅槃后,佛法尚住世一千年。佛法隐没后,你之舍利将如你所愿,广做如来事业,利益调化无边众生。

    在正式诵五百大愿之前,法师先请师兄分享了一个故事,也就是《金刚经》中“忍辱仙人和歌利王”的故事。完整的故事网上可以搜到,金刚经的各类讲义中也有具体的描述。忍辱仙人就是释迦牟尼佛行菩萨道时的前身,而歌利王就是憍陈如尊者的前世,忍辱仙人在被歌利王切割身体后发愿:「有朝一日,我成道后,一定要先来度大王,不让人民牵连受害。」 

    就因为有这个因缘在,仙人成佛之后,便先到鹿野苑去初转法轮,履行自己往昔所发的愿力、誓言,先度这五比丘。而憍陈如尊者就是最先悟道的,正是和释迦牟尼佛预先给他授记的这种预言互相契合,所以就叫憍陈如为最初解。

    补充小知识:憍陈如尊者是如何开悟的?

    佛在鹿野苑说完了三转四谛法轮后说:“汝等为客尘所转,故尘不可出。”憍陈如一听这“客尘”两个字,就开悟了。什么叫做“客”呢?客,就不是主人。什么叫做“尘”呢?尘,就是不干净的东西。我的自性就是主人,自性是清净的。所以他当时就开悟了,叫“解本际”,意思就是明白本来的道理。

    在师兄分享完后,贤度法师又为大众开示了《金光明经》中佛陀“舍身饲虎”的故事、佛陀割肉喂鹰的故事、以及帝释天为了试探佛陀道心的故事(也就是那首著名的偈子: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法师借佛经中的众多经典故事,进一步向大众宣说了佛陀的无上愿力及大慈悲心,让我们在诵五百大愿之前能够心生肃穆,虔诚以至。

    五百大愿出自《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全文共万余字,可点击这里诵读《海尘菩萨五百大愿》

    诵读完五百大愿后,即将前往朝拜佛牙舍利,在出发前,法师进行了简短的前行开示,在开示中法师再次强调:一会会见到各种纷扰、颜色,大家的心不要随外界转移,要安住在今天的事情之上,安住在佛陀的功德之上。我在佛心,佛在我心。

    六、朝拜佛牙舍利

    大众排班,手持鲜花,依次列队等候朝拜。由于我们朝拜时已接近中午,排队的人非常多,正在这时突然天降小雨。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是大热天,在一个景区狭小的空间里,人挤人的排队那得是多么难受,就在这时候一阵小雨带来的清凉缓解了等候时的焦躁之心,我当时还跟雪梅师兄说这肯定是得益于三宝的加持(后来我们从舍利塔朝拜完出来雨就停了)。

    在排队期间其实外境是非常嘈杂的,而且这个队伍排的一眼望不到头,说实话我心里是挺着急的,心力不稳,且无法安住于当下。就在这时!就在这时!法师慈悲,在微信群里发了一段话,我觉得这段话是今天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开示:

    收心摄念,忆念佛陀功德,诵持佛陀名号。外境如梦,勿生念想。佛陀在前现大光明,今生值遇,生生追随!好好珍惜,甚勿错过,仅此一次,更无他次。

    嗯,外境如梦,勿生念想。

    进入塔内时,内心非常平静,当我近距离看到乳白色的佛牙舍利时,内心也非常平静。任何语言和文字都不足以形容佛牙舍利的庄严和殊胜,也找不到合适的文字来描述我心中这份宁静的感觉。

    七、绕塔

    招仙塔塔基遗址,始建于辽咸雍七年,即1701年,是辽丞相耶律仁先的母亲,辽燕国太夫人郑氏所造,原塔八棱十三层,周围有铁灯龛16座,每一块塔砖上都有精美的佛像,所以又俗称画像千佛塔。塔身主体在八国联军的炮火中被毁。

    1901年,僧人圣安率众收拾残迹时,发现了塔顶石刻露盘,上有碑文曰:“大辽国公尚父令丞相大王燕国太夫人郑氏,咸雍七年工毕”。而最重要的是,在塔基内发现了石函,函中装有一沉香木匣,木匣上有“释迦牟尼佛灵牙舍利天会七年四月廿三日记 善慧书”题记。天会七年(963年)是五代时北汉王朝年号,据明朝《补续高僧传》记载,善慧是北汉名僧。据此可知,这颗珍贵的佛牙入华一千五百余年,并在这座古塔中供奉了八百多年。

    这座旧塔基,就是当年出土佛牙舍利的地方,由法师带众绕塔。周围时不时有路过的同行善友也一同加入绕塔的队伍,并共念佛号。

    八、午斋(花絮+法师答师兄问)

    午斋前,法师带众集体诵供养偈,由于我还不会背诵,再次感恩当时某师兄在微信群里把供养偈发了出来。午斋是个简单的过程,但有些花絮值得一说:)

    1、这家素斋馆就在舍利塔台阶下面,上山就能看见。之前来这吃过,真的不是广告,但是确实真的很好吃!在我刚啃完一个包子盛第二碗饭的时,法师说:大家吃好就行了,不要吃太多,别吃撑了。然后我就含蓄了。后来饭菜剩的比较多,师兄说大家发心吃啊,别浪费了。然后法师说:大家吃好就行,别吃撑了,吃不完可以打包。

    吃还是不吃?这是个问题(事后证明,还是应该发心多吃点,晚上到家后实在太饿了...)

    2、期间法师问大家:你们有没有人吃素啊?多位师兄举手。法师笑道:你们是吃素很久了还是最近才开始吃素的啊?某师兄答:我吃素3年了。我立马抬头仰视这位师兄,心中随喜。这时法师突然问:董方你呢?我:啊?额...法师,我吃荤...惭愧惭愧(汗)...法师笑:没关系:)

    吃素还是不吃素?这也是个问题(我总觉得吃素不顶饱,饿的快,错觉么?)

    3、某师兄请示了法师一个关于居士持戒的问题,以偷盗举例。比如持了戒,在日常工作中有些细节没有注意,如拿了公司的纸笔或者同事的纸笔,这些细微的小事,其实是算犯了戒,这种情况该怎么办。由于这种无心的疏漏肯定会出现,所以不知道该不该持戒(大概是这么一个意思,坐的远听得不是太清)

    法师开示:(也没听得太清,但核心主旨听到了)

    首先得知道什么才是偷盗的行为,不告而取谓之窃。(其实在《弟子规》里有说: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不一定要持五戒,可以逐步持戒。

    只有持戒才有观照,才会思考会不会犯盗。如果不持戒,那这种“无心的错事”就更不会被注意到了。

    持戒还是不持戒?这还是个问题。

    九、观影

    组织大家看《鉴真大和尚》传记,其实是个动画片:)

    鉴真东渡的故事在中学课本上都学过,但直到完整的看完这个电影我才知道鉴真大和尚对日本佛教的影响力有多大,真的是奠定了日本佛教的戒律基础。

    看的过程中走了一次神:鉴真大和尚六次东渡最终到达日本,指导戒律,弘扬佛法,完成使命;诸葛亮六出祁山,最后出师未捷身先死,蜀国降魏,司马晋一统,匡扶汉室的大愿被彻底载入了史册。

    此次观影让我收获到三点:

    1、不要畏惧“第一次失败”

    第一次失败在我看来是破坏力最强大的,因为第一次所有人都热血沸腾,信心满满(多失败几次就习惯了,故第一次破坏力最强)。鉴真和尚第一次东渡就失败了,而且是大家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心,刚刚发好的愿。鉴真大和尚就说了一句话:成就大事,怎么能够因为一次失败就放弃了呢?

    2、无常和信心

    诸行无常。在其中某一次失败之后,鉴真大和尚感叹,去日本都这么的难,可以想象那日本的佛教发展环境得多么的艰苦。我对无常的感悟是:无常特别容易摧毁信心。大家都说计划赶不上变化,面对无常,会让我们心生怀疑,怀疑就会束缚并改变我们的行动。在影片中,鉴真大和尚用一句话向众弟子表达了东渡的信心:尽管无常来临,对的事情,做就对了。

    3、迎难而上

    鉴真大和尚到达日本后,圣武天皇赐鉴真“传灯大法师”称号,并在东大寺立戒坛。受戒的有圣武天皇、皇后、皇太子及公卿以下400余人。这时日本佛教史上第一次正规的登坛授戒,盛况空前。

    说实话,我认为鉴真东渡最难的并不是5次渡海失败,在影片中,我看到了一个比渡海更大的困难:文化的碰撞

    俗话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此话一出,就意味着两股势力开始较劲。试想,如果鉴真大和尚好不容易东渡成功,却因为文化差异而遭到排挤最后无法顺利弘法,岂不是更加令人心痛?这并不是我凭空所想的情节,而实际情况就是如此。

    在日本朝廷决定把戒坛院和唐禅院的管理权交给鉴真,规定僧尼不经戒坛院受戒,就不能取得僧籍。这就引起奈良旧教团势力的反对,鉴真和他们开展了一场规模很大的辩论。

    普照在辩论会上把旧教势力驳的节节败退,随即就有许多高僧弃旧戒,受新戒,使新教团的势力不断地发展和壮大。

    我觉得就这场史无前例的辩论,足以拍成一部经典的佛教电影了。

    最终,在日本人民的支持下,鉴真和他的弟子们主持修佛殿,特别是建造了规模宏大的招提寺。并在唐招提寺内塑造了很多佛像,绘了三间壁画。这些像,技法纯熟,造诣很深,是盛唐的典型风格,形成了日本雕塑史上有名的唐招提寺派

    想起之前看师父微博的答问,某个问题记不清了,师父的回答到是记得很清楚,就四个字:迎难而上。

    十、总摄开示(非常重要)

    观影完后,众师兄积极分享感言,我也收益良多。

    法师对本次朝佛之旅进行最后的总摄开示。

    在开示前,法师也分享了自己今天一天的感想。

    首先,贤度法师分享了自己在出家前参拜佛牙舍利的感受,在佛像前被佛陀的悲愿所感动,最终发愿出家。

    其次,被鉴真大和尚的愿力所感动,每一次看都很感动,鉴真大和尚去日本是弘扬戒律,法师自己对戒律的理解也在慢慢加深。

    法师言:感谢我们过去世在一起的缘分,今生才能有缘共同学习佛法。六亲眷属,世间人以情为眷属。法门里也讲眷属,法亲眷属,法门眷属,金刚眷属。在佛门,在无限生命里,法亲眷属非常重要,我们在一起共同学习成长,共同从事三宝的事业,在过去世肯定是有因缘的,不是无缘无故的,因此要感谢过去世的因缘,感谢师傅三宝的摄授。

    法师言:修行不是一条简单的路,是要和自己的习气做斗争,要跟自己的无明烦恼做斗争。古人讲:胜人者力,自胜者强。想战胜自己要靠智慧,靠毅力。痛苦是有价值的,不修行就是无尽的痛苦。虽然快乐与痛苦俱在,但是是能够往前走的,我对修行之路有信心。这些年我的信心在不断增长,因此收获到越来越多更加深刻的快乐。如果没有这些快乐可以依止,那是很难往下走。

    法师言:鉴真大和尚是个戒师。在那个时期,日本佛教戒律混乱,僧团也不知道是应该自誓受戒还是依师受戒。对于鉴真大和尚来说,他是戒定慧具足的。戒就不用说了,定的功德更大,遇到这么多挫折也不会惊慌失措。为什么不会惊慌?因为他有智慧,所以说他是戒定慧具足的。鉴真大和尚的福报也很大,在传法前就被称为“江南第一戒师”,这些因缘是他弘法的条件,他的因缘也是具足的。

    最根本的还是他自己的愿力,40多岁时日本僧人过来请,60多岁才猜到日本,76岁在日本圆寂。鉴真大和尚在日本弘法时间其实并不长,但是奠定了日本佛教基础,就是因为他初心不改。

    此处法师提了一个问题:假设没有日本僧人请法,或者说鉴真东渡最终都没有成功,鉴真会不会遗憾呢?

    我的想法:不会遗憾。因为对的事情,做就对了。既然一直都在做对的事情,怎么会有遗憾呢。

    法师言:我们自己经历种种坎坷,还会保持初发心么?

    这个就是佛陀的启示,我们每个人自性都是圆满的。远在日本,即便是没有见过的众生在鉴真大和尚心里都是非常重要的,空间根本不是问题,所有人,所有众生都在他的心里,过去,现在,未来都在他心里,就想他举了法显和玄奘的例子来激励自己一样,他的心里是圆满的,他是不会遗憾的。

    其实外在的东西只是随感附应,有一个因缘现起来,那就去做一个回应咯(对于影片来说,因缘就是请法,回应就是东渡)。就算没有因缘,他安安静静修行一辈子也不会有遗憾;有了因缘,他就去做这么一番事业,也不会觉得有多么了不起,都只是本来的一个想法而已,很简单的,就是这样一个状态。

    这个说法就是佛告诉我们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自性圆满的。只要你愿意把心打开,过去、现在、未来都在你的心里。“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是这样的讲法。你愿意去承袭古人,了解古人,古人就在你心里,你愿意去学习古人智慧,弘传古人智慧,古人就在你心里;你愿意去关注当下社会,关注这些人群问题,现在就在你心里;如果你还想到未来应该如何去弘扬佛法和众生,想到未来人们的福祉,未来也在你的心里;想到除了自己,还能想到社会,想到他人,那所有人也都在你的心里。只要你心里愿意去缘念、愿意去帮助,去奉献,你的心就是圆满的,你也不用去着急。

    一世的修行可能默默无闻,也没有人知道你在做什么,但是你需要让别人知道么?对不对?等到因缘具足的时候,肯定会被人知道的,但到那个时候对你而言,其实也就无所谓了。

    所以这个就是修菩萨道,越修越平凡,越修越大愿,越修越真实。

    法师言:广大的愿心其实是和我们自性相应的。为什么能够发这么大的愿,因为我们自性有这些东西,只是需要一些修行方法和过程,慢慢的开发出来。确定宗旨和目标非常重要,然后要发广大的愿心,不一定要有这么大的能力,这并不矛盾。心里要想着过去、现在、未来,所有人、所有众生都在心里,不要怕麻烦,耐心的去一个个面对,也不用着急,有无限生命做保证着什么急呢?所以安安静静的一个个事情去面对,随顺于无限生命的宗旨和目标,那你就会非常心安,能够处理好每一个境界。

    法师言:这个世界就是个缘起相依的世界,本来每个人都是跟你有关系的。我们要如实的去面对自己,面对世界,这就是佛法告诉我们的修行:如实的面对。

    最后

    功德利益众生,清静自在我心。

    董方 2018/6/3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权静Jenny:感谢师兄的分享,我也是智能中心的义工,也很敬仰贤度法师。随喜师兄的功德
        imvin:@权静Jenny 随喜赞叹师兄,也拜读了你的文章:)🙏
      • 安于世:超级感动!

      本文标题:朝山有余香(灵光寺朝佛行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xjs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