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故乡四十余载,不知见过多少的路、走过多少的路,蓦然回首,还是难忘故乡的路。因为,那是我的先辈们开拓的路,是几代人历经坎坷走过的路,也是我们由此走出故乡的路。
故乡本没有路。正如鲁迅先生说的: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1904年,先辈们闯关东而来此地,面对杂草丛生,野兽出没的亘古荒原,放下行囊,风餐露宿,便开始了漫长的拓荒生涯!
丈量蒙荒、规划田亩;筑基拓路,建房成屯;垦荒治草,起垄耕田。从此,在茫茫的荒原上出现了村落,燃起了第一缕炊烟。我的故乡——就这样诞生了。
时光如水,奔流不息;百载逝去,往事成烟。时至今日,虽早已不见先辈的身影,就连那历尽艰辛、滴血流汗的艰辛往事也渐渐模糊、被人遗忘。但远远的望去,那一片片笔直的良田、那一排排整齐的街巷、那一条条宽阔的马路,却永远深印着先辈们的足迹、闪耀着先辈们的智慧、记载着先辈们的功绩。
在屯子中心路的转折处,有一口深井,井口用木板围成方形,上面架着辘轳和用柳条编成的水柳锅(水桶)。那可是我们小时候的禁地,常听说有鸡鸭鹅掉进井里,大人从小就叮嘱要远离那口大井。据父亲讲,这口大井就是当年垦荒时打成的第一口井,井水常年不干、清澈甘甜。后来也因此吸引了众多逃荒而来的人,在此安居。随着人口的增多,这口井一直供养着全屯几十户的人。我小时候就是吃这口井的水长大的。
真的是“饮水思源”、“吃水不忘挖井人”,今天我们能有这样幸福的生活,真的要感恩先辈的拓荒之举、掘井之功!
今年,恰逢建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我们学党史,回望党走过的艰辛历程,重温党取得的卓越成绩,让我们更加坚定实干兴邦的信念。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回首故乡百年的创业之路,同样使我们更加坚定沿着先辈开拓的路走下去、勇敢的走出去,更加珍惜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记得小时候,每逢过年都要供奉先祖,父亲总是郑重地写上一副对联:“承先祖一脉相传,克勤克俭;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耕惟读”。那时候虽然不懂,却记忆在心。至今,家乡的亲人大都还沿着这两条正路,努力着、奋斗着。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放宽视野,与时俱进。实际上,世间的路何止两条,是路有千条,不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嘛。我们走着先辈拓出的路,就应该想着去拓展自己的路,也为我们的后人再拓新路!而不应老守田园、固步自封,止步不前。
自从读高中便离开了故乡,沿着故乡的路走出了乡村;读了大学,便来到了都市,路更加宽广,眼界更加开阔。八十年代,在大学的校园里热议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三条路:即“黑路、红路和黄路”。所谓“黑路”就是进一步苦读,走硕士、博士路线,戴上黑色的博士帽;“红路”自然是从政之路,进入党政机关;“黄路”就是下海经商做买卖,自主创业之路。这“三条路”就是我要面对、抉择,所要走的路了。
那个年代,一个初出校门的青年,面对这样艰难的抉择,毫无背景、甚至连一个可以商量的人都没有,实在是难上加难。只好服从组织的分配,一切顺其自然。从此,凭着多年的梦想和对事业的执着,以及肯于吃苦耐劳的精神,踏上了工作之旅,开始了人生的奋进与拼搏,闯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路在人走,业在人创、事在人为。即使步入了崎岖曲折的小路,只要不泄气、不放弃,坚定的朝着前进的方向走下去,就一定会走出险滩,踏上坦途,抵达成功的彼岸。
故乡的路依然是那样的朴素而坚实,走在上面总会是踏实的、稳稳的;外面的路在不停地翻新改造,突飞猛进、日新月异。
我们从故乡的路出发,踏着先辈的路,走出故乡,开辟了新路;下一代又沿着我们闯出的路,从他的故乡出发,去开拓属于他们的希望之路。由此往复,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无论我们闯出了多少路、走得多远,都不要忘记故乡的路,时常的想一想、看一看,有机会重回故乡,去找寻那一条条弯弯的小路,重拾那一桩桩童年的往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