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认为我是个外向的人。从初中开始,我几乎没有可以说的上话的朋友,小学时的朋友也逐渐失去了联系,没有了共同语言。记得高中时,我还有一起吃饭的饭友,但每餐饭都是在十分钟内解决,几乎什么话也不说。上大学后,我连饭友都没有了,每天都是一个人吃饭(后来有了gf)。
我的父亲希望我尽量多交朋友,动机则是发展人脉,以便日后在事业上相互帮助。我不以为然。带着目的交朋友,友情就不纯粹了。父亲对我的教导反而有了反作用。我开始把刻意交朋友的行为都看作"勾结",只有在别人主动和我说话是才答应几句。久而久之,我发现我和别人没有什么共同语言了。同学找我聊天,我应付几句后发现我们找不到什么话题,便陷入尴尬的沉默。
由于很少和人交流,我每天都在学习新的知识,却几乎没有输出,没有表达的机会。甚至,我发现太久没说话的我,发音都不标准了。父亲开始责怪我发音模糊不清,音量小,同学数次误认为我是福建人(其实我是浙江的。。) 开始时毫不在意,到后来没有了自信,和人说话时不自觉地在意自己的发音。尽管如此,在普通话等级考试中我得了二级乙等(我们学校大部分都拿到了二级甲等)。
我发现我变得越来越自闭,过年时和亲戚都说不上话,甚至每天和父母说的话都不到十句。为什么我会变成这样呢,我问自己。
后来,我想明白了。那是因为我不习惯表达自己。我习惯了成为一个倾听者,一个接受者。我每天都在接受大量信息,上课,读书,追剧,却很少把我接受的东西转化成语言表达出来。语言的力量是强大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语言的目的即交流,而交流又离不开表达。正是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熟练地掌握这门语言,熟练到可以把极细微的心理活动都在一瞬间转变为语言。相反,如果我不习惯表达,就没有把心理活动转化为语言的动机,一些细微的心理活动就被忽略,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心理被忽略,甚至一些心理活动不在出现。因此,我变得愈来愈木讷,需要较强的刺激才能激起我的一丝心理活动,而这种心理活动往往比较粗浅。
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我相信我并非唯一一个受此困扰的人。愈来愈多的文化产品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我们接受的东西越来越多,却越来越不善于表达,偶尔的表达也停留在较为粗浅的层面。许多人忙完工作后,空余时间的娱乐活动不外乎看电影,看电视以及刷各色社交媒体,却无暇与家人朋友交流。也许他们认为,那是因为没有话题可以聊。但是,缺少交流的话题,何尝不是因为缺少表达的习惯?因为缺少表达的习惯,将使你错失许多想法,错失许多对生活的感悟。如此反复,成为恶性循环。
表达,不但把信息传达出来,还能促使自己进行更深的思考。大家是否有这样的感受: 看完电影后如果试着写一篇影评,对电影的理解就会到达一个新的高度。书评,剧评,都是一样的道理。大家也一定听说过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教别人吧?在教别人的过程中,自己会对已有的知识重新整合梳理,先前学到的知识才真正变为了自己的知识。因此,埋头苦读的学习效率并不很高。
表达,并不一定要说出来让别人知道,也可以说给自己听,写日记,写影评,写简书,都是很不错的方法。我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季下午,漫步于护城河边,倾听我内心的声音,挖掘我最细微的心理活动。河面阵阵涟漪顺着我的方向拂过,我仿佛与古老护城河并肩漫步,交谈甚欢,悟出了这些道理,欲与大家分享。同时,这也是我长时间来第一次表达自己,希望不善表达的朋友们鼓起勇气,尝试一次,你将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