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钟阅读时间【七大原因】解析中国式教育

自从我国开放二胎政策,高龄的和不高龄的都争取“再来一次”。就好像中彩票,头一胎如果接近理想那就好,反之,大家都将希望寄托在老二身上,全家上下蜂拥式教育法--一群大人围着一个孩子团团转,却依然抱怨“孩子真难带!难教育!没希望了!”
索性,二胎又不是天骄之子只管养着就好,生来就是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可塑之才。中国人的教育理念,从来累的都是父母,苦的也是父母,18年以后费力不讨好的也是父母。
一胎二胎都一样,为什么你的孩子就不能是下一个马云、下一个贾跃亭、下一个董明珠?这是为了什么?
中国父母这么累,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对孩子期望太高


在绝大多数有孩子的中国家庭里面,孩子都是中心中的中心。父母们整天围着孩子转,事事为孩子筹谋,从未生、出生、上幼儿园、上小学中学高中,直到上大学、孩子工作、结婚、买房、孩子自己生孩子,几乎无一日间断。
这期间是各种操心、各种比较、各种选择、各种纠结、各种倾尽全力、各种力不从心、各种满心希望、各种灰心失望、各种早知今日、各种悔不当初,常常是孩子大了,自己也老了,然后又是对孩子回报父母、孝顺父母的各种期待。
如此心力交瘁地几十年,怎么能不累?
这么累的根源,就在于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期望太高,既包括对孩子自己发展的期望,也包括对孩子回报父母的期望。
期望如此之高,压力山大的不但是父母,还有孩子。凭什么要对自己的孩子期望这么高呢?成龙成凤的孩子,爹妈就是龙凤。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养的是自己的孩子不是买了一份养老保险。
共享育儿?孩子是你的,育儿需要共产主义?


国外的父母,婴儿车上推一个,怀里抱一个,手里还牵一个,两个人,甚至一个人,就能带上一小队娃儿。
而中国家庭的典型景象,却是一队人,带一个娃,爸爸妈妈呵护着,姥姥姥爷爷爷奶奶伺候着,七大姑八大姨有事没事还来给你指点指点育儿迷津,甚至还跟着个保姆阿姨背着大包小包做后勤支持。这排场阵仗,简直能赶得上皇帝出巡。
我们不妨打个比方。一个小家庭,好比是一间公司,原本爸爸妈妈自己应该是全资股东、最高负责人,有各项事务的决策权。
但不少家庭,接受了来自长辈的各种“投资”——资助买房、伺候月子、帮助带娃等等,于是姥姥、姥爷、爷爷、奶奶因为自己的“投资”,拥有了这个家庭或多或少的所有权,成为了“股东”。
既是股东,就要发表意见、参与决策,有的还要求自己有“一票否决权”。这样的治理结构,让原本简单的家庭事务变得复杂无比,有的爸爸妈妈,连一家之主的地位都不保,自己的家庭事务,还需要听凭自己的父母做主,于是大家更是劳心劳力,矛盾丛生。
攀比心过重?虚荣心过甚


年轻时候比家境,比吃穿用,比年薪,比另一半......好像这世界没有了对比,就没有存在感。生了孩子,自然就得比孩子。
“别的孩子都上各种各样的辅导班了,我们要不要上?如果不上,孩子会不会输在起跑线上?”
“别的孩子都在吃好几百块一桶的洋奶粉,我们不吃,孩子会不会不够聪明?”
“别的孩子都在穿名牌、大牌,我们不买,会不会被笑话很穷?”
别人、别人、别人……在相当多爸爸妈妈的眼里,时时刻刻都看到太多别人,自己做什么、怎么做,常常以别人做什么、怎么做为准则、指南。
别人的东西都是好的!很多人潜意识都会这么想。人前笑背地哭,谁家都不会拿出自己家的短板给别人显摆。做父母的,如果不能改掉自己的虚荣心和攀比心,十八年后你的孩子一定会问你:“爸爸妈妈,为什么你们不像别人家的父母一样只是希望我快乐、健康地成长?”
对孩子事务插手太多


做父母的,都希望对孩子尽心尽力,但常常是对孩子的事务插手太多,培养各种“妈宝”
孩子上学,帮着背书包、记作业;孩子写作业,爸爸妈妈在一旁陪着、盯着;老师布置了什么任务,常常是孩子还没搞清楚要做什么,爸爸妈妈已经奋不顾身地扑上去,帮着孩子完成了。更不用说盯着孩子吃饭、穿衣、洗澡、上厕所这些日常的吃喝拉撒。
这样被“照顾”着的孩子,生活中几乎只剩下了上课、上兴趣班这两件事,既发展不出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发展不出自主生活的能力,爸爸妈妈就只好一直照顾着、伺候着、累着了。
只有从小培养孩子自主,包括自主生活、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情感,爸爸妈妈才能做到真正的轻松。这样不是为了偷懒,而是让孩子真正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自由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
信息过载,缺乏主见


中国爸妈养孩子累,除了上面说的这些原因,还有一个不是那么明显,但是很确定存在的原因,就是接触过多信息,但对如何育儿,缺乏主见。
这里看到孩子需要胎教,就赶紧去学着做胎教;那里看到孩子需要早教,就赶紧带着孩子去上各种各样的早教班;这里看到新生儿需要游泳锻炼,就带着娃去婴儿游泳馆;那里看到孩子要补这个补那个,就赶紧去买给孩子吃。
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搜集尽可能多的信息,然后跟着这些信息东奔西跑上了。
育儿生活中需要做一定程度的“断舍离”——我们其实并不需要那么多的信息,更重要的是通过自主的阅读、学习,形成自己的“主见”——我知道什么样的方法是好的,我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我知道自己的哪些做法要坚持,哪些方法要调试。
并不是每一种育儿的方式都适合你的孩子,作为父母如果连自我的主见都没有,即自己都还是个孩子,大孩子带着小孩子就像玩着大孩子的过家家游戏,自己都没有成熟怎么当的爹妈?
爸爸参与过少


有一个很犀利的说法,叫“丧偶式育儿”,说的是爸爸不参与育儿、缺席孩子成长的状况。
爸爸不参与带孩子,带孩子是妈妈一个人的事儿,恐怕是不少中国家庭的常态,也是相当多妈妈觉得带孩子累得不行的重要原因。
父母一起带娃,既分担育儿生活中的具体工作,也共同讨论关于孩子的各种大小问题,得出一致见解,然后一起付诸行动。
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工作量通过分担得以减轻,二是孩子与父母两个人,都可以建立起亲密关系,当然更重要的是,父母的共同陪伴,让孩子的心理和人格,发展得更健康、健全。
对于父亲来说,如果每个月的收入多到可以给你的妻子和孩子雇到一个全责丈夫和爹,那么大可以撒手不问家里事。
消费不够理性,造成过大经济压力


养孩子累,最后一个,同时也是最不可回避的一个原因,是经济压力。部分爸妈片面地认为要倾尽全力,给孩子最好的,消费不够理性,造成过大的经济压力。
有这样一个个案:一位普通工薪族爸爸,给自己三四岁的女儿买一条裙子,就花了700块。700块一条的裙子,当然很可能是品质和设计都很不错的,而且孩子穿起来,可能确实非常漂亮。
顶着超负荷的经济压力,你以后一定会这样告诉你的孩子:“那时候家里穷,但是因为你喜欢那条价值700元的裙子,所以爸爸妈妈还是给你买了!你看爸爸妈妈多么爱你,因为那条裙子爸爸妈妈吃了一个月方便面......”
父母之爱如洪水,如泰山。切勿奔腾不息,宁可潺流不断。根据家庭消费能力给予自己的孩子言传身教理性的消费,将来你的孩子必定能学会珍惜与感恩。
点击阅读原文

心情|阅读|鸡汤|电影|牢骚
文:园中青青葵
图:网络
排版:园中青青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