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我的知识观

作者: 垦读者 | 来源:发表于2019-07-11 23:37 被阅读1次
    反思我的知识观

    Day155

    不得不承认,作为教师,我自身就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因此在常年的教学实践中,也不自觉地复刻着同样的模式,尤其是对待知识,强调通过灌输和占有来获得知识,却鲜少反思它的碎片化和脱离儿童生活的无意义。但学习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时,我的知识观受到了重击。对镜自照,不仅是我的学生,连我自己,通过教育获得的,往往不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而是填鸭下的“呆滞的思想”。怀特海始终认为,真正的教育应当造就人才。他旗帜鲜明地提出其认为的教育的目的——“要塑造既有广泛的文化修养又在某个特殊方面有专业知识的人才”。

    与怀特海所提倡的教育相应的,是我们推行的“为知识的教育”——只看到知识不见文化,不见创造知识的人。如此一来,儿童即使拥有大量知识,却是碎片化、僵死的,而无法发挥作用——无法融会贯通、无法运用于当下,无法创造儿童自身的意义。

    因此带着这种对知识观的巨大的冲击和重构,我开始躬耕自己的课堂。怀特海的教育节奏论,对我来说,就是很好的抓手。要想通过教育获得“活跃的智慧”、构建“五彩缤纷的生活”,前提必然是正确知识观指导下,适应儿童的认知与学习的节奏,在这样的节奏中获得知识学习的真实的个人化的体验。

    在第二次预习作业中,我重点以自己的一次校级公开课为课例来分析自己如何在课堂实践中,重构自己的知识观。这堂以畅想未来职业理想和航天精神素养为主题的课,我在设计之初,就有意识地在其中应用了怀特海的节奏论。

    整堂课遵行着浪漫——精确——综合的节奏演变。浪漫阶段,我引导学生通过《流浪地球》的电影素材和人物产生好奇,兴趣,在指向职业与未来的话题的指引下逐渐开始展开教学框架。在这个阶段,从电影到课堂,并不是全然散漫的自由发挥,因为它指向话题本身;同时,它不是直接呈现和灌输今天的教学内容,因为它首先建立了与学生生活有意义的串联。因此可以说,这个浪漫阶段里,包含了必要的指导和自由,学生在一种兴奋和好奇中开始转向教学目标。而在精确阶段,开始聚焦关于身高、体重等语言知识的发现和规则,将语言知识的内在魅力随着对知识系统化的揭示和操练而详细展开。最后,在综合阶段,在本课中,我认为重要的,并非具体身高、体重这些具体的语言知识本身,而是让学生真实体验到自己与自我生命的对话和共鸣。借由航天精神,我把学生的视角拉回到了现实生活中,进一步思考,如何将自己的未来梦想付诸于现实?通过引入杨利伟成为宇航员所承受的艰苦训练,我引导学生思考,迎接未来理想的实现,需要做出什么准备?伟大背后蕴含着什么品质和精神?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宇航员的艰苦感到惊异和钦佩,同时也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接着,我让学生在本课语言知识和前期学情的基础上,讨论并生成一个关于未来理想的口头汇报:未来你会变成什么样?你喜欢什么工作?为什么?你将从事什么工作?你将为这个理想职业而做什么准备?因此在这样的思考和引导中,学生把本堂学得的知识融入到自己的思考中,在思考自己的职业理想,并形成口头汇报的新情境的运用、迁移中,与内在的生命相互交织,得以内化。

    通过这次公开课,尤其经过课例书写的回顾,我对知识观从认知上的改变,落实到了课堂。这堂课最终完成得非常成功,并受到领导、专家和同事的高度认可。但我想,真正成功的,是本课背后对知识观的重新阐释。它也激发了我在课堂实践中继续摸索与实践怀特海的使人活跃的完整教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反思我的知识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xqs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