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火

作者: 觅寻小诗意 | 来源:发表于2022-01-29 05:52 被阅读0次

    乡村的冬夜,没有风,冷飕飕静悄悄的,四九天呢。

    四五个人分坐在三个炭盆前,不停地用火钳往盆里堆放黑色的机制炭块,并拨开炭灰,让炭块尽快燃着。火只有着起来,才能帮助驱散暗夜的寒冷与凄凉,带来一丝暖意。

    当地风俗,守灵时,中门需要敞开着。加上水晶棺不停地往外冒着冷气,室内的温度并不比室外高多少。乡下,电压很不稳定,房间里有一个大的用电器就可能使老旧的电线超负荷,再开空调,电线可能就烧了,索性不开吧。炭火也很好,红彤彤地烧起来,对冲着黑暗,驱逐着寒凉。

    拨着炭火,老人忽然说到,东边村子里有一户人家,收了两个年轻的租客,晚上烤炭,门窗关闭太严,两个人都窒息了,幸亏有同伴来串门,发现及时,不然后果多可怕!

    几个人七嘴八舌地,说到前些年本地人刚开始学习栽种大棚香菇,很多人家技术学得不到位,夜里给香菇棚加温时,薄膜捂得太严实,就有多位煤气中毒的事例,事故频发,后来政府部门加大宣传力度,灾祸才少了很多。表姐家三口就曾被熏倒在大棚里,是表姐还有意识,挣扎着爬到棚口,掀开了塑料薄膜,通风透气,才救了一家人的性命。

    客人们该回的都回了,守夜的气氛便没有白天那么凝重,可以用闲聊来打发时间。老人的娘家侄媳妇是见多识广的,说起几年前与兄长姐姐们给父亲守灵,怕一时睡着了,怎么办?在灵前讲笑话,那阵阵的笑声与守灵的肃穆虽不协调,却是一份看透了生死的淡然。因为她的父亲瘫痪在床,后期褥疮生得严重,家人又无计可施,只能眼睁睁看他熬到最后,所以老人走了倒是一种解脱。子女们哭几声是对老人的缅怀,但一直大放悲声,似乎没有这种必要也没有这份悲伤。

    她说,经历过那一场事,似乎也理解了为什么老人走了,孩子们都会哭着说“我受罪的娘啊”“我受罪的爹啊”。人来世上一遭,受罪是必然的,享福只是一种点缀。这话朴实也深刻,正如杨绛说:“岁月静好是片刻,一地鸡毛是日常。”这话道出了生活的本来面貌。

    将近凌晨两点,老人强烈要求女婿和妻侄、侄媳妇去东西两边屋子的床上睡觉,女婿家的小孙女也需要人搂着,不用都坐这。只留下老人、女儿和小儿子,三个人继续烤火,寒气太重了,女儿起来关上门,只留了一条小缝,小儿子在灵前点燃了一沓纸钱,提醒姐姐说:姐,不让关门,别关门。顺手把门拉开了一些。

    几个人围火而坐,小声议论着明天该有的程序。女儿嫌冷,又把门关上点。

    小儿子困得抬不起头,恰好大孙子从外面的车里回来,先在炭盆里燃了一摞纸钱放到灵前,然后让小叔在地铺上睡下了。

    这次剩下女儿和父亲、孙子继续坐在炭盆前。待会,老人想站起来,但一个趔趄,差点摔在炭盆里,女儿赶紧伸手扶住,自己却倒在了火边上。手摁在了炭盆上,马上起了燎泡。

    孙子感觉情况不对,他在屋子里坐得时间短,没有受到太大影响,赶紧拉起爷爷往门外拖,让老人坐在门口凳子上,又急速折回拖出姑姑,放在门口西边沙发上,两边屋子里的人听到这么大动静,都开门出来了,刚走到门口,妻侄却歪倒了。女婿还好,自己出了屋门。

    孙子赶紧拖出表叔,让他躺在地面上。

    老人年龄大了,有些喘不过气,孙子一手扶着爷爷,一边往急救中心拨打电话,让救护车拉老人去医院检查,趁空跑到层外的车前,叫醒母亲起来帮忙。又忙不迭地给烧伤的姑姑一遍遍冷敷。直到四点多,救护车接走了老人,一家人才稍稍喘息,惊魂甫定,总算有惊无险。

    熬了几夜,在楼上睡着了的大儿子这时才听到嘈杂的声音,蹒跚着从楼上下来,一时惊呆了,一言不发,点起烟在周围踱来踱去。

    这惊魂一夜,想想就后怕。

    多少意外,实际上就因为一点点疏忽,发生在刹那之间。孙子后来回忆说,他本来渴睡大,一般晚上很少醒,加上忙了几天,特别困,可是不知为什么,这天在车里睡不踏实,好像有人在叫他一样。还多亏他及时回来,要不然,这事如何收场?

    感谢神灵庇佑。

    一家人痛定思痛,以后再不敢买炭烤火了,想烤火有大木柴,或者买专业的烤火炉,那上面安装的有通气装置。一氧化碳没有气味,大意的人会忘了它的存在。等感觉到时,情况就比较严重了。

    卖炭的商家,是不是也应该在包装袋醒目位置,写上提醒事项:一定注意通风换气呢?或者更细心一点,直接在炭块上打上字迹:通风换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烤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xrtkrtx.html